中法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原标题:中法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法国中南部小城利摩日街头,和煦春光下,一根青白瓷柱上“谢谢景德镇并热爱利摩日”等中、法文标语清晰醒目。
这件瓷器作品,是法国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与中国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们的合力之作。自2018年伫立在利摩日以来,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景德镇和法国利摩日这两座“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在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历史上,景德镇与利摩日深入交流,在瓷器艺术上书写着文明互鉴的佳话。
18世纪,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从景德镇传到法国,对利摩日制瓷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光阴荏苒,2010年,景德镇与利摩日结为友好城市。一年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景德镇陶瓷学院和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共同打造的国际陶艺工作室项目,为两所高校互派艺术工作者和留学生提供了平台,陶瓷成为他们交流的共同语言。
现代陶瓷生产工艺,陶艺创作手法……从景德镇来到利摩日的中国留学生,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从利摩日来到景德镇的法国留学生,从古老的瓷片上感受历史脉动。
曾在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交流的周雷,一边钻研两地的制瓷工艺和创作手法,一边琢磨如何把西方的现代工艺和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将青花瓷的古韵融入西方美学,让它们突破传统、走向世界。”
从中汲取灵感的,还有法国陶瓷设计师米尔蒂耶·布夫雷。不久前,她烧制出一件名为“泥土与雨水”的陶瓷作品。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瓷瓶上,明亮的白色瓷胎如皎洁月光,瓶身密布的沟壑似涓涓溪水流淌而成。
布夫雷拍下眼前的一幕,上传到个人社交媒体上,并配上文字“这是时光留下的痕迹”。此时,距离她结束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留学生活,已过去了6年。
“从中国瓷都回到法国瓷都,两地跨越时空的交往,带给我无限的创作灵感。”6年前,布夫雷将自己的工作室设在利摩日。“景德镇的陶瓷工匠,依然在传承千年的制瓷技艺,令人赞叹。”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如今,利摩日的阿德里安·杜布谢国家陶瓷博物馆,馆藏数千件陶瓷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既有融合中西方元素的外销瓷,也有富含中式古典魅力的作品。
而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同款的青花瓷盘通过瓷片修复,解析蕴藏其中的陶瓷基因,复原历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真实面貌。
“陶瓷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珐琅在来到中国前,是应用在金属材质的器物上的,但在景德镇能工巧匠手中幻化成珐琅彩,成为在工艺交流中诞生的陶瓷品种。
在景德镇留学期间,布夫雷曾在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实习,当时她创作的一款杯碟带回法国后,被一位知名主厨看中,此后成为盛放法餐的餐具。
受此启发,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望龙把公司的设计室搬到了欧洲,法国人诺曼·特拉普曼是设计团队的一员。
“作为设计师,我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瓷器。同景德镇陶瓷工匠的跨界合作激发了我新的创作灵感。”特拉普曼说,“我们和景德镇的同事每周开一次电话会议,讨论所有正在进行的项目。”
设计在海外,生产在景德镇,当72道手工制瓷工序遇上国外设计师,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景德镇陶瓷生产中。
今年初,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一次家居展上,由特拉普曼设计、望龙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青瓷洗浴套装拿到了国际订单。
“就像面粉既能蒸出馒头也能烤出面包,我们与法国设计师深度交流,跨界融合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余望龙说。
“利摩日制造”的陶瓷作品已连续多年参加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为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写下精彩一笔。
因瓷结缘,踏浪交融,中法两国共同奏响的泥与火之歌,历久弥新。
(新华社记者陈毓珊 黄浩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法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全球连线|看见景德镇·跨越世纪的中法瓷路(下)
【英雄之光】寄一封跨越时空的信
《那些花儿》跨越时空,致敬先烈
跨越时空对话先贤,听听《这十年·幸福中国》的故事
《海错图笔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海洋博物之旅|新书架
音乐剧《恋曲》在京上演,演绎跨越时空的两岸爱情
演绎千古经典文学 跨越时空对话先贤
一段中法恋曲,唱响广交会“青春之歌”
在红砖美术馆,法国总统马克龙为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揭幕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