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30年祭 | 再见青春,理想不死

原标题:黄家驹30年祭 | 再见青春,理想不死

在最光辉灿烂的时候,

把生命一下子玩到尽头,

就是永恒。

——黄家驹

纪念黄家驹逝世30周年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光辉岁月 音乐: BEYOND - Beyond Best Live

再见青春,理想不死

文 | 群学君

如果没有黄家驹,我只是灰色小城市中一个反叛少年。是他为我带来了一个反叛者起码的价值观:和平与爱、人的平等、对理想的执着……当然现在看来,这些概念都不免空洞和简单,但对当时一个惨绿少年来说,那几乎是感召,让我们知道了反叛不能无因,自由需要担当。

——廖伟棠

01

时光退回到三十五年前。

1988年10月15日,星期六。北京首都体育馆。

晚上,这个可以容纳将近两万人的体育馆坐满了人,他们都是来听演唱会的。那个年代,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嗷嗷待哺的渴求,各种文化产品,尤其流行文化产品的供给,依然显得疲软。所以,即便首体这么大的场馆,演唱会也根本不用宣传,只要在《北京晚报》四版随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登一则小广告,说明演出时间和阵容,基本上都能坐满。

这一次,北京观众们将要面对的,是一支年轻的摇滚乐队,名字叫Beyond。

1988年,Beyond在长城

所有的观众都充满好奇、兴奋——这是首都体育馆第一次迎来香港艺人的专场演唱会。虽然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好几年前就谈妥了,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到真正回归的那一天,香港的神秘色彩和巨大吸引力就不会有丝毫消褪。两年以后,艾敬不是还在呼唤:1997快些到吧,让我去那花花世界,给我盖上大红章!

其实台下的北京文青们不知道,台上的那几个年轻人要紧张得多——他们的乐队组建五年了,还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的观众,而且是一群听不懂粤语的观众!

不出所料,演出效果很惨淡。据说刚进行到一半,就有半数观众离席。不过也有懂行的留下来,其中就包括崔健——在整个八十年代,对于大陆人来说,这个名字就是摇滚的代名词。为了向他致敬,黄家驹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唱了一首《一无所有》。

说这次首秀是“铩羽而归”,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跟几年后的“魔岩三杰”在红馆的风光相比。

魔岩三杰

1994年,“魔岩三杰”和唐朝在红馆举办专场。演出开始前,何勇就狂妄地指名道姓挑衅四大天王,说除了张学友会唱点歌,其他三个都是小丑而已。引得天王们的粉丝撕烂海报,围堵红馆,差点让演出流产。

然而演出正式开始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不仅四大天王悉数到场,并且在整整三个钟头里,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跟着台上尖叫、摇摆。黄秋生在台下撕烂了衣服跟着何勇狂奔。

演出结束后,红馆三分之一的椅子,被嗨到爆的观众们砸烂。

94红磡,成为中国大陆摇滚音乐史上的神话。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海阔天空 音乐: BEYOND - 乐与怒

02

魔岩三杰在香港“踢馆”,大红大紫的时候,距离黄家驹猝然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刚刚风光了没多久的Beyond,早已失去了灵魂。

造化总是弄人。

魔岩三杰没有想到,红馆的盛况仿佛在冥冥之中预留了中国摇滚乐衰落的伏线,而黄家驹的去世,反倒成为Beyond神话的开始。

高晓松说过,在整个华语音乐世界里,黄家驹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之一,也是当年光芒万丈的摇滚乐时期最重要的旗手之一。

这个评价是不是过誉,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高晓松这样的六〇末一代到八〇末一代,黄家驹和他的Beyond无疑称得上两代人的精神初恋。对于这两代青年而言,第一次认真思考“理想”两个字,不是来自陈词滥调的教科书,而是来自黄家驹略带沙哑,却有血有肉的歌声。

就像作家廖伟棠说的那样:

如果没有黄家驹,我只是灰色小城市中一个反叛少年。他为我带来了一个反叛者起码的价值观:和平与爱、人的平等、对理想的执着……当然现在看来,这些概念都不免空洞和简单,但对当时一个惨绿少年来说,那几乎是感召,然我们知道了反叛不能无因,自有需要担当。

黄家驹

整个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与商业文明高度结合,娱乐经济达到高峰,四大天王最火的时候,一人一年出四张唱片,两张国语、两张粤语。然而商业化有他致命的问题,关键之处,不在于像高晓松说的那样,“缺少振聋发聩的声音,缺少精英的呐喊”,而在于它被市场和资本裹挟,只能允许一种成熟的产品模式存在,不管这种你侬我侬甜甜蜜蜜的主流模式已经成熟到怎样单调、乏味和程式化的地步,也不允许艺人轻易越出雷池一步。

这就是黄家驹生平最痛恨的事: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

尽管铺天盖地的消费主义大幕和香港的市井文化几乎不需要Beyond这样的角色,但他们还是顽强的活下来了,仿佛一个冒险的实验。用廖伟棠的话说,黄家驹“实验了在商业高度发达社会另辟蹊径的生存的可能性,实验了成熟至程式化的粤语歌坛坚持个性的可能性”。其音乐本身姑且不论,在那样的商业氛围中,这种实验存在本身就足够叛逆了。这也是Beyond在此后长期保持影响力的原因。

并且,商业化程度越深,这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对大众的吸引力就越强。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大地 音乐: BEYOND - 秘密警察

03

更重要的是,黄家驹和他的Beyond,恰恰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人价值观的分水岭上,洒下一束光。

整个八十年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革命理想主义口号对大陆年轻人还能保有强大的感召力,但八十年代末的风云变幻,一度使民众陷入对前景的迷惘和对家国的省思中,大陆如此,香港恐怕更甚。

黄家驹当然是个敏感的音乐人,加上填词人刘卓辉的出现,一拍即合,Beyond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批作品,开始被时代催生了。

《大地》从台湾归乡老兵的角度反思当代中国的变迁,《长城》质疑固有的国家认同符号以及它代表的保守自封,《岁月无声》和《农民》表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坚忍、无奈与希冀,这在粤语流行歌坛罕见。《光辉岁月》和《Amani》既有对平等与和平等基本价值观的诠释,同时形象鲜明内含反思,像“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这种表述就是来自诗人一样的发现与隐喻再现,具象化了曼德拉追求的种族平等,对于普通听众也发人深思。

——廖伟棠

《Beyond最后的超越》

这些基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称作“普世价值”,在九十年代早期,黄家驹和Beyond的音乐,为当时的陆港青年埋下了它最早的种子,虽然单薄,但要要记得,所有的种子在萌芽之初,都是单薄的,关键是,它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04

默多克说过一句话: 要想提高一份报纸的销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他的品味。

有人拿相同的逻辑来批评Beyond,认为他们的流行,正是因为“浅薄”:

客观地说,若论音乐性,Beyond的音乐谈不上有多出众,仅仅是比那些流行歌多一点音乐质感;论时髦,他们的音乐也不及达明一派或林强;论人文色彩,他们又不及罗大佑和黄舒骏;论摇滚的通俗性,甚至不及当时的黑豹……换句话讲,把Beyond放在整个华语音乐范畴内,他们毫无优势可言,但他们恰如其分地取了一个流行音乐的平均值。在歌迷眼中,他们被称作是华语歌坛“殿堂级人物”。对于没有见过殿堂是什么样的歌迷来说,用什么样的措辞都不为过。

——王小峰

《Beyond:撒了一点人文作料的心灵鸡汤》

固然,Beyond谈不上多么“深刻”,也确实没有多少摇滚乐里特别看重的叛逆精神。它可贵的地方不在这里,而在于它洋溢出的天真之气,那是几个本性温良的青年人所特有的天真与冲动,这和老朽颟顸之辈炮制给青年看的心灵鸡汤不同。Beyond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此。

廖伟棠说,Beyond对香港流行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为华语摇滚爱好者树立了摇滚等于“乐与怒”这一观念——“乐”是正视自己的快乐,“怒”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使得Beyond加入到香港抗争歌曲传统中去,此后,每当香港发生重大事件,市民要聚集起来的时候,他们不会去唱四大天王的歌,但是会唱Beyond,会唱黄家驹。

高晓松把音乐分成两种,一种是“唱歌”,一种是“歌唱”。他说香港乐坛,绝大部分人是在“唱歌”,很好听、很讨喜、朗朗上口,但是没有灵魂。黄家驹和他的Beyond,是在“歌唱”,因为他们有灵魂。

从这个角度说,黄家驹渐渐远行,当年他最死忠的粉丝们也在渐渐老去,但是,理想不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真的爱你 音乐: BEYOND - Beyond Best Live

延伸阅读

Beyond是所有跟青春有关的记忆

与Beyond音乐相伴的 十个瞬间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 |《湖中之云》 |《社会变革的棱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黄家驹30年祭 | 再见青春,理想不死
黄家驹扶灵名单 黄家驹去世多位好友为他扶灵
黄家驹去世29周年 黄贯中发博缅怀:很怀念你!
《理想之城》唱响奋斗的青春
雷宇扬与黄家驹的感情 感情深厚曾为黄家驹扶灵
怀念家驹:永远的光辉岁月
单立文黄家驹 好友去世单立文为其抬棺坟前痛哭
黄家驹逝世30周年 叶世荣黄贯中凌晨发文缅怀好友
《永生守卫》拥有不死之身天胡开局……
大刀阔斧改编同名电视剧,巧妙构思呈现职场众生相,《理想之城》唱响奋斗的青春

网址: 黄家驹30年祭 | 再见青春,理想不死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0174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