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朱自清》在清华园成功上演,《人民日报》评价:融合舞蹈之美与散文之美
原标题:舞剧《朱自清》在清华园成功上演,《人民日报》评价:融合舞蹈之美与散文之美
扬子晚报网7月7日讯(通讯员 运投轩 记者 陈咏)扬州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朱自清》前段时间在清华园成功上演,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近日,《人民日报》这样评价这部舞剧:融合了舞蹈之美与散文之美。
铮铮硬骨
《人民日报》撰文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上演,这部获第十二届“荷花奖”的舞剧作品,将舞蹈之美与散文之美相融合,赢得师生赞誉。“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审美特色,其特征在于重意不重形。舞剧《朱自清》通过散点透视,根据人物关系分为五个篇章:为人师,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为人杰。这种叙事策略,不仅将朱自清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物形象具有情感厚度和生活温度,也丰富了作品的视域空间,营造了富有诗意的艺术世界。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舞剧从朱自清临终前的病榻启幕,开始了他一生的回溯。伴随着《我的南方》《荷塘月色》《春》等经典作品,其在清华园教书时的师生情、与父亲及妻儿间的亲情、与闻一多先生的挚友情、拒领美国面粉的爱国情等重要的生命瞬间,被一一呈现出来。每个篇章都独立存在,篇章间的故事情节、时空线索又相互连接,有着整体的谋划与考虑。
快慰荷塘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平实质朴,自如灵动。舞剧《朱自清》的创作者意在诠释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努力实现舞蹈本体与散文文本相统一的美学特质。”该文特别提出,舞剧中的三个情境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对散文《背影》的转化。舞剧的第二篇章“为人子”为观众勾勒出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在这幕父子双人舞中,没有传统双人舞的托举等动作,表演者只是用自身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诠释父子深情。舞台背景投屏上出现父亲牵着幼子的手缓慢行走的画面,渐渐地,儿子不断长高,直至父亲佝偻着后背,由身旁的儿子搀扶……那一刻,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情感力量。再就是散文《匆匆》的演绎。这篇散文被改编成同名歌曲,并作为背景音乐呈现在剧中。一首《匆匆》,两段情境,第一次出现在第三篇章“为人夫、为人父”中与妻子儿女即将分别之际,第二次是在第五篇章“为人杰”中与妻子的告别时段。“你呀,聪明的,请告诉我,我们的日子去哪了?”散文的温度,伴着音乐和舞蹈延展开来。在呈现一个充满散文风貌的美学世界的同时,也呈现了具有现代品格与精神的世界。
该报道表示,家国情怀构成了舞剧的内在线索、深层逻辑以及精神品格,并通过诸多细节生动呈现出来。在第五篇章“为人杰”中,病榻上的朱自清奄奄一息,但他宁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在妻子的陪伴下,他用颤抖的手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上名字。伴着《匆匆》的歌声,剧中朱自清与妻子翩翩起舞。它让舞剧不仅有了情感的温度,更有了精神的筋骨。
校对 盛媛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舞剧《朱自清》在清华园成功上演,《人民日报》评价:融合舞蹈之美与散文之美
舞蹈之美与散文之美相融合
舞剧《朱自清》在新清华学堂上演
以舞蹈之美展现武术神韵
艺术 | 舞剧《运·河》演绎江南水乡之美 角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尽显诗意、古韵之美 舞剧《水月洛神》“惊艳”山城观众
雪豹斑纹化生的大河之“文” ——舞剧《大河之源》的文化意蕴
“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展现中华民族的融合之美
望乡型写作《倾听皖美》,立体展现水墨安徽之美
文学|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散文之美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9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