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人们为什么陷入抬杠和网暴
原标题:夜读|人们为什么陷入抬杠和网暴
视觉中国 图
夜读时,看到两则信息,颇有共鸣。
其一,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一场访谈。他说他从来不看汇报材料,因为那不是元信息,是被提炼调整和加入了偏见和观点的东西,得不到实质的信息,也看不到真问题。
其二,是清初著名学者仇兆鳌编撰的《杜诗详注》记载的补诗故事,讲的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和佛印郊游,在一座寺庙看到杜甫的一首诗,由于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__”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缺损了。于是,他们就提议补上这个字。
苏轼补的是“林花著雨胭脂润”,黄庭坚认为应该是“林花著雨胭脂老”,秦观加的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佛印说,可不可以用“林花著雨胭脂落”?四个人所补的字各不相同,却恰好体现出了各自的身份和心境——黄庭坚年纪最大,故用“老”;秦少游最小,故用“嫩”;苏轼正当中年,故用“润”;佛印由于是出家人,故用了一个“落”字。
最后争执不下,于是回去找出杜甫《曲江对雨》对照,原诗却是:林花著雨胭脂湿。四人仔细品味一番,最后一致认为还是这个“湿”字最为恰切。为什么呢?因为它不会因人而异地引起不同的想象,导致理解分歧。
这两个看似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故事,却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补诗这个故事,不是正好诠释了黄仁勋的观点吗?信息一旦加入了偏见和观点,就不再是元信息,就容易让人看不到问题的本质,而将人带入到误区之中。
由此,我想起了以前在报社工作时,遇到一位老编辑,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砍稿子,第一刀,就要把记者写得眉飞色舞自以为精彩的那一段删掉!”我起初不理解,但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新闻不是文学,最应该严守的就是客观,而记者写到得意之处,恰好有可能就是主观和偏见最重之处。这样的内容,也可能就离元信息最远。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社会,有一个老生常谈却一直被忽视的话题:如何教会孩子们分清“事实”与“观点”。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这本是小学高年级就应该掌握并且明辨的东西,却是我们许多成年人都懵懂不清的。
社会上的许多争执,甚至抬杠和网暴,都是由此而来的。事实,是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证伪;观点,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主观判断,没法证伪。如果事实是一个物体,那么观点就是戴了变色眼镜看到的物体。事实是元信息,观点则是加了主观和偏见的二手信息。
说今天天气是冷还是热,是观点;说今天天气是多少度,是事实。对温度的主观感受不同,而导致羽绒服和短裙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抱着自己的主观感受,觉得自己独家掌握了真理,互相争吵甚至对骂,就显得很搞笑。许多冤枉架,就是这样吵起来的。
而我们的生活场景中,这样的事情可决不仅此一例。无论是线下,还是网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夜读|人们为什么陷入抬杠和网暴
红网夜读丨幸福其实是“无”
红网夜读丨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内耗
红网夜读|女人的美,在哪里?
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抬杠”
麦当娜恳请黑粉停止网暴:只是享受自己的生活
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女生去世,师友:她曾向网暴和抑郁症努力抗争
红网夜读|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红网夜读|世界如一面镜子
有一种人,情商很高,还喜欢抬杠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