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晔:始终走在“文化自信”路上的非遗传承人

原标题:史志晔:始终走在“文化自信”路上的非遗传承人

艺巧工精,气韵雅绝。从明清始,苏州手工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精巧工艺,几近成为“苏式生活”代名词,由此诞生的“苏工”“苏作”“苏派”等意化概念,也无不彰显着苏式手作技艺对一个时代的影响。

1985年出生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的史志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吴中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百年老字号”明仕阁红木的第五代传人。作为苏州青年手工艺人代表,他眼中的“苏作”不仅仅是苏州的文化符号,更是一张向全球展示江南文化的名片。

守艺创新,非遗传承人的探索之路

由于家学渊源,史志晔从小在浓浓匠气中长大,加之父母有意引导,大学毕业后,史志晔毅然决定沿着父辈之路投身于明式家具的工艺传承事业。“我从小就看父亲制作红木家具,对这门手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现在明白了,那种感觉就是喜欢。”从热爱到传承,史志晔明白这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路。

经典的流传,总是伴随着时代浪潮的文化冲击,要经得起技艺的推敲,也要符合时代的审美变化。自从走上传承之路,史志晔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创新探索更多可能性,为明式家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2013年,史志晔推出自己设计的“明式打洼线霸王枨方凳”,并起名“囧凳”,灵感来源于在一次博物院参观中一眼就瞥见的霸王枨打洼小方凳原型藏品。后来,史志晔将“囧”字符号放入了书桌,画案、餐台、衣架、花几、琴台,成就了“囧”字系列作品。

2022年7月4日,在江苏书展上,史志晔展示了自己精心复制的十把明式椅,“扇面形南官帽椅典雅而又俊逸,颇有儒士之风,对应泉石之胜、花木之美的留园;圈椅是谦谦君子,温润而内敛,对应颇有君子风范却轻柔温润的拙政园……”史志晔从明式椅的线条、造型、结构、布局等方面,娓娓讲述其构建和韵味中传递出的园林气息和精神内涵。

如今,这十把“有灵魂”的明式椅已被苏州博物馆选中并入藏,填补了苏博此类藏品的空白。

从业以来,史志晔设计制作的作品获得各类工艺美术大奖60余次,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等收藏,先后获得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优秀青年、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东吴文化重点人才。除了传承与学习技艺,史志晔也一直奔走在明式家具及苏式手作的文化推广之路。

凝聚“青”力,助推手工艺行业发展

光福工艺是光福的根和脉,光福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镇工艺文化发展和工艺人才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手艺人队伍,青年手艺人的培养和发展对全镇工艺文化发展和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在探索以协会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为青年手艺人发展保驾护航。”

在史志晔的多方努力下,在团区委的指导下,于2017年联合成立了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由史志晔担任首任会长,同步成立团支部。自成立以来,协会精心打造凝聚、引领青年手艺人的同心圈、孵化器,构建“1+5”工作格局,引领广大青年传承手工技艺发展,集聚青年手工艺人才资源,助力青年手工艺人创新创业,推动吴地文化产业发展。

多年来,协会开展了百余次的学习座谈和公益活动,组织参加中法文化论坛、苏作文创峰会等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和参展活动,创作“梁家河”“当大运河遇上塞纳河”等红色系列主题文创作品,以思想引领为主线,打造具有吴中特色的“青•匠心”文创品牌,先后获评2018年度“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022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史志晔还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苏州市新兴青年群体联盟以及长三角首个青年手工匠人发展基地,成功举办长三角友好城市青年手工匠人发展大会,吸引年轻人关注苏作文化。

文化传递,坚持“苏工”“苏作”文化自信

作为一名“80后”手工艺从业者,史志晔认为一项传统工艺的传承,青年人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013年初,史志晔创立了吴中区光福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为“苏作”家具技艺的传承与研究打造了专业平台。他坚持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将传统手工艺带到市民群众身边,向市民朋友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讲述“苏作”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传承力量。

在史志晔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苏州传统手工艺行列,其中不乏重点院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学者。“这是当代年轻人文化自信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苏州非遗手作能够更好传承下去的无限可能,不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广度和深度上的文化传递。”

“未来,我希望能构建出一个集生产制造、学习培育以及创新研究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平台,让更多人知道这项传统技艺,把其中的文化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把“苏工”“苏作”打造成具有社会正能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风向标,史志晔和苏州近千位非遗传承人,正奔走在不懈努力的路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史志晔:始终走在“文化自信”路上的非遗传承人
皮影艺术走进小学 非遗文化自信传承
“非遗+研修” 助力文化传承
非遗文化绘同心 共写传承新篇章
学习非遗技艺 勇做文化传承人
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才能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非遗传承人成立传承联盟
尉犁县:非遗文化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心田
专访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永远在路上

网址: 史志晔:始终走在“文化自信”路上的非遗传承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0614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