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上的十四种人生
原标题:壁画上的十四种人生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苗子兮
壹
2016年,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我确诊了抑郁症。在许多时候,我仿佛被抽干所有精力,堕入深海之底。
在被无力感折磨时,我想,这种经历一定是要告诉我些什么。
次年,我辞去工作,与以往的生活做了告别,然后踏上了西去的火车。
那一路,兰州、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拜城……我走的大致是玄奘法师的西行之路。瓜州、伊吾、高昌、龟兹,当我步入那一座座荒寂的古城,走进一洞洞幽暗的石窟时,我想的是那位远行者的心情。
佛寺遗址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
现实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当我归来后,我成了一位打零工的自由职业者。我用一部分时间挣钱谋生,其余的时间,我读书,我上路。
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我坐在浙江图书馆中外艺术图像书刊阅览室里,这是一个开架的阅读空间,我可以自由地从书架上取下那些大部头的图录,而每次翻开,都有一个新世界闪耀在我眼前。
当我翻开《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时,我不禁被深深吸引了,那些笔法古拙甚至有些幼稚的壁画,描绘着那个遥远时代里的日常,农夫耕作、牧人驱马、厨师备餐、宾客欢饮……有时候,我会因画中人有趣的表情而忍俊不禁,但有时候,我也会想得更多。
牛耕 甘肃嘉峪关新城12号魏晋墓画像砖
我曾在大学接受了七年的史学训练,史学的研究基础是史料,而以往,历史学家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文字史料上。但文字史料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淘洗,特别是关于更早时代的文字往往寥寥,它或许能撑起对宏观大事的叙述,却鲜能照进百姓日常。而藏于古人永生之宅的壁画却在如此直观且鲜活地呈现着那些文字所不载的昔人生活:他们如何穿衣打扮,如何烧火做饭,他们如何出行,又如何宴请宾客……我忽然意识到,壁画上可能有一部不为人所知的中国史,一部由色彩和线条书写的中国史。
作为一个曾经的历史系学生,我还保留着一点小小野心——写一部历史书。毕竟,在司马迁和希罗多德等前贤的感召下,究天人之际或保存人类的功业的使命,足以令人血脉贲张。某虽不才,对成一家之言,还有一点小小的奢望。
2019年,经过两年的酝酿后,我准备动笔。
但不久,我遭遇了更痛苦的精神折磨,这一次是强迫症,我被关进满是蜘蛛网的黑屋里,与幻影作战,精疲力竭。这种被强迫性思维纠缠的症状,已使我无法继续工作。再一次,我想,这种经历一定是要告诉我些什么。
次年,我连自由职业也放弃了,这意味着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收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作了。我用写作对抗那些无尽生发的杂乱念头,把自己沉浸到另一个时空,另一个人的故事里。而写作却是一条前途渺茫的路。我像一个抱着木板漂浮在黑夜大海上的人,四周都不见岸,脚下是虚空,我只能抱着木板,听凭海波把我带到任何地方。
当书有一定眉目时,我试着联络出版机构。一开始并不顺利。虽然之前也曾出版过几本图书,但都不是独立署名,也无甚声响,所以我仍然是个小透明作者。我要写的书,既不是市面上流行的通俗讲史,也不是高居学术殿堂的专业著作,它什么都不是,它能顺利出版吗?
射箭 甘肃高台骆驼城苦水口1号魏晋墓画像砖
贰
在那些孤独无着的日子里,我笔下的人物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这本书,虽然名曰“壁画上的中国史”,其实它讲的是十四个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有帝子贵胄,也有小吏乡绅,甚至还有外国人。但无一例外,他们曾在自己时代的风浪中颠簸辗转。我想象着逃出洛阳大屠杀的粟特商人阿提可胡·万达克如何在黄河边痛哭,卷入杨玄感叛乱的贵女韦珪如何在天牢里惴惴不安,历经官场坎坷的前护乌桓校尉李汉如何拄杖观看自己庄园的麦浪,而刑场上的嵇康如何思念那片遥远的竹林……我跟着他们走完人生,他们的故事也化作星光,然后,我看到了星汉灿烂的无垠历史,狂涛恶浪成了微澜,草木枯荣后是生生不息。
采桑 甘肃高台骆驼城苦水口1号魏晋墓画像砖
然后,我收到了北大出版社闵艳芸老师的短信:“选题已通过,安心写作吧。”
悬着的心既然已放下,那我现在就来聊聊写作吧。
我对这本书的要求是:亲切又可靠,还要有发人所未发之处。
所谓亲切,就是它是容易被读者读下去的。为此,我依循着司马迁的纪传传统,把一部历史分解为十四个人生故事,其中绝大部分故事主人公就是壁画的主人,当然也有的不是。
比如《河西走廊:乱世里的“桃花源”》这篇,我其实想写魏晋墓画像砖所呈现的河西走廊,但这些画像砖出土地零散,主题各异,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呢?于是,我写了一个故事,有一位粟特商人逃离了西晋末年可怕的洛阳大屠杀,逃到了河西走廊,透过他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由魏晋墓画像砖拼出的那个时代。与中原战乱不同,河西走廊还是相对太平的:人们住在坚实的城堡里,这种城堡当时被称为坞壁,有农夫驱牛耕作,女子采桑,一派祥和的田园景象,我们的主人公可能会受邀参加一次宴会,为准备盛宴,厨师杀鸡宰羊、揉面做饼,还要烤串儿,这些都展示了当时的河西走廊可谓是乱世中的一处桃花源。这个粟特商人也不是我杜撰的。冒险家斯坦因在敦煌以西的长城烽燧下发现的粟特人信札里面就记载了他的名字,他是由商团领袖派驻去洛阳。因此,我假设他会目睹西晋的最后一幕。机缘巧合下,他也可能会来到河西走廊,并且在那里度过余生。我以这个人物的经历串联出故事,我们就能更直观且清晰地了解那个遥远时代的模样了。
和面 甘肃嘉峪关新城3号魏晋墓画像砖
至于可靠,那就是我要求自己,尽管故事情节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所有的记叙和论述,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尽量做到无一处无来源。为此,我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方面做了努力:一方面,我阅读了力所能及的相关图像材料、古籍和论著,并形成了长达二十多页的参考文献目录;另一方面,我探访了目前向公众开放的大多数图像聚集地,画像石则山东、江苏徐州,石窟壁画则新疆克孜尔,甘肃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五个庙、马蹄寺、麦积山,山西云冈,河南龙门,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龙山,重庆大足,四川安岳,寺观壁画则山西佛光寺、岩山寺、洪福寺、永安寺等,另外各大博物馆也在造访之列,诸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
朱地彩绘漆棺(局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为了探究图像的来龙去脉,我还需要更宏大的视野,因此我还去了陆海丝绸之路沿线诸国,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耳其、柬埔寨、斯里兰卡、尼泊尔。我让读者时常可与域外图像相遇,而下一本书中,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大使厅壁画和柬埔寨暹粒吴哥城巴戎寺的浮雕直接成为了篇章主题。
叁
最后,发人所未发是因为,既然我走上了一条新的观看历史的路径,那么,这条路径上应当会有新的风景,因此我要避免老生常谈,以图像为引领,探索更多新鲜的知识。而发现那些不曾为人所注意的萤火虫之光,更多靠的是广泛阅读思考,当然有时候也需要灵光乍现。
比如《“祥瑞”:王莽的野心和西王母的天堂》一文中提到,西王母的早期形象有两种,一是《山海经·西山经》所描述的“豹尾虎齿而善啸”半兽半人怪物形象,一是《穆天子传》中与周穆王诗酒唱和的帝女形象。但是至晚在战国,西王母最不可思议的性质开始成型,即传说中,她拥有一种长生不老的方药,后羿求之,嫦娥服之。由此,她的性质完成了一次超越,由远方的部落或邦国女主一跃成为能战胜生命局限的神仙,这为其日后广受崇拜奠定了基础。那么,西王母是如何突然拥有了不死之药的呢?
当我抱着这个疑问,尚未得解时,恰好去中国丝绸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名为《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的展览,在展览上,我与一块出土于南西伯利亚巴泽雷克谷地的挂毯相遇了。毯上图案为:塔比提(Tabiti)女神坐在椅子上,手持树枝,前面是一位骑马的贵族。
当时只道是寻常。看完展览数日后,一时,我突然被一个念头击中了:贵族武士谒见塔比提女神的图像与后羿谒见西王母的场景十分相像!
想到这里,我立马又跑回博物馆,再次把那幅挂毯仔细看了几遍,并且从展牌上得知,塔比提女神所持的树枝乃是象征生命不已的生命树。
挂毯 前5-前4世纪 俄罗斯阿尔泰巴泽雷克5号墓出土
接下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了解到,塔比提女神是以斯基泰人为代表的诸多欧亚草原游牧人最崇拜的女神,她有时呈站立姿势,手握双狮。林梅村先生指出,塔比提被武士谒见的图像在斯基泰人的文物中十分流行。例如在克里米亚库尔·奥巴(Kul-Oba)公元前4世纪的斯基泰人墓中出土的金饰牌便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塔比提女神坐在椅子上,左手持有柄铜镜,右边是站立的武士,头戴尖帽,右手持来通杯做饮酒状,而来通杯中可能盛着被视为不死甘露的豪麻汁液。
生命树和豪麻汁,这立刻让我联想到西王母的不死方药。
又挂毯中的塔比提女神的头饰看起来有些怪异。恰好,考古学家在同属巴泽雷克文化的阿克-阿拉哈3号墓地1号墓中发现了一具公元前5世纪贵族女性的遗体,其头发被剃光,头上戴着高耸的假发套,而类似的假发套在巴泽雷克墓地也有出土。以之观照毯中女神,可以推测她也戴着类似的假发套。而光头戴假发套的女性可能就是象征塔比提女神的女祭司。而《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的特征之一是“戴胜”。戴胜,现在指一种头上有羽冠的鸟,但它的原初之意就是指西王母戴着一种叫“胜”的头饰。“胜”为何物,尚有争议,这种假发套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西方,地位崇高的女性,戴着特殊的头饰(胜),拥有长生之方药,塔比提的诸多特征可以与西王母相合。那么塔比提女神的故事是否流传到中原,并影响了西王母神话的形成呢?
草原和中原,相隔千里,我需要一个关键的证据来佐证我的推论。经过上下求索,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证据,就像打开匣子发现了一把钥匙,它就是草原游牧人崇拜的一种瑞兽——格里芬。
墓主臂上格里芬文身 前5-前4世纪 俄罗斯阿尔泰巴泽雷克2号墓出土
格里芬(griffi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文化中的神兽,具有多种形态,在阿尔泰地区的游牧人中,鹿角、鹰嘴、马身的格里芬是最流行也最具地方特色的。如巴泽雷克2号墓墓主人臂上,就文有这种格里芬的形象,它后腿外翻,特征十分明显。又巴泽雷克文化墓葬中殉葬的马匹也多被打扮为这种格里芬的形象。战国至西汉早期,草原格里芬形象已进入中原。如河南永城保安山2号西汉墓1号陪葬坑出土的鎏金铜当卢上有后腿外翻的神马形象,明显具有草原因素。又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朱漆彩绘棺上绘有昆仑山,又有虎、鸟等西王母随侍动物,而一只类似于草原格里芬的后腿外翻的瑞兽,表明汉代人在向西遥望昆仑时,确实接收到了来自草原的讯息。格里芬形象尚可以翱翔千里,草原西王母情结之传来,料想并非无稽之谈。
鎏金铜当卢 河南永城保安山2号西汉墓1号陪葬坑出土永城市博物馆藏
当我的思绪穿越无数山川向远方延伸时,我仿佛看到更多的大女神的重叠之影。在人类文明的早年,曾广泛地崇拜强大的女神,两河流域的伊南娜,小亚细亚的库柏勒,欧亚草原的塔比提,一直到中原的西王母,并且为了显示大女神的力量,她们往往有狮虎等猛兽为伴。这些颇相似的大女神,是否也会勾连出一条尚未明晰的信仰之路?事实上,早年人类文明间的互相交往和融合一直在发生,其程度甚至超出我们想象。那么,在文字记录所不及处,图像可能会帮助我们打开想象力。
如此种种灵感的星光,每当发现它们时,我会乐以忘忧,甚至舞之蹈之。那些壁画时时引领我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时空之旅,而在时空的尽头,所观所得,当心领神会。
2021年8月,我终于完成了书稿的写作,并交给闵艳芸老师。2022年9月,《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出版。至此,这本书的命运便被交到了万千读者手中。
《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 苗子兮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为第18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但是,当我回首我写作的那数百个日子时,我却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在我人生最晦暗的时光里,我仿佛被困于狭隘之中,六面皆壁,不得伸展。但是那些色彩鲜明、线条舒展的壁画,却在想象的壁面上延展出无限时空,它告诉我,没有什么能局限一个人的灵魂,卑微如我,也能触及永恒。那些曾在壁面上演绎的人生,都消逝了,但一霎间被点燃的创造力却仍然闪亮着。同样,我的个体生命也总有一天会终结,尽管脆弱如芦苇,我也曾思考过,这就是意义了。
人生如梦,既已半渡。抬头时,只见夜幕将尽,东方既白。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壁画上的十四种人生
《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年度阅读推荐
人生有四种苦,熬过去,你就赢了
人过中年,只有熬过了以下四种苦,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明陶水壁
纪录片《一代大师李叔同》开播 !寻一段悲欣交集的传奇人生
明星再怎么着也是和普通人有壁啊……
“人无癖,不可交”:有这四种癖好的,非常人,能成大器
张一山与柳青一夜激情,壁咚接吻全垒打
敢于和这四种人翻脸,你的人生反而会越过越好,别不信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