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火绘葫芦”传承人廉毅翔,新京报小记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原标题:对话“火绘葫芦”传承人廉毅翔,新京报小记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老北京火绘葫芦”时遇到困难怎么克服?7月20日下午,在第二十届新京报小记者活动的首期学员结业仪式上,“神秘嘉宾”——非遗“老北京火绘葫芦”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廉毅翔来到现场和小记者们互动交流,带领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火绘葫芦技艺、体会匠人精神,小记者也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这位非遗传承人。
“火绘葫芦”传承人廉毅翔展示葫芦版“冰墩墩”“雪容融”。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火绘葫芦”技艺是一项传统技艺。廉毅翔师从非遗“老北京火绘葫芦”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牛成果,他已坚守火绘葫芦技艺传承十余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百余场,让火绘葫芦技艺重回大众视野,还曾经获得北京青年榜样的荣誉。
为了让小记者深入了解“火绘葫芦”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廉毅翔带来自己做的多个火绘葫芦创意作品,其中有被改造成U盘的小葫芦,用珠子和迷你葫芦串成的精美手链,还有绘有山水画的大葫芦……小记者们被这些葫芦作品吸引,“原来葫芦还可以做这么多的摆件”“这上面的画不是画的,而是烫印的”。小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廉毅翔教授小记者们绘制葫芦的技法。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交流中,廉毅翔不仅讲授了火绘葫芦的概念和技法,还给孩子们普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区别。廉毅翔介绍,有形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而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小记者们跟着廉毅翔一起分辨长城、戏曲、故宫以及皮影戏、书法作品等,哪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作品’是物质文化遗产,书法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廉毅翔强调。现场,他还带来了四个烫烙设备和葫芦,邀请小记者体验“火绘葫芦”技法。“看上去很简单,但画起来比用笔在纸上作画难多了。”来自垂杨柳中心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韩易霏感叹道,即便自嘲绘制出来的作品不够完美,但她还是很珍惜这个亲手完成的火绘葫芦。
小记者们展示他们绘制的作品。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小记者们对这位传承人的经历充满好奇,在新闻采访环节,大家纷纷举手提问。“传承这一技法的意义在哪里?”对于小记者的问题,廉毅翔笑道,首先,“传统不能流失”是非遗作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其次,葫芦谐音“福禄”,具有“富贵、招财、平安、纳福”的美誉,如果利用传统技法将葫芦制作成手工作品,人们可以利用它表达心意;第三,通过专业的技法绘制的葫芦作品可以成为上乘的工艺品流传。比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火绘葫芦”便成为了北京市非遗作品的代表助力冬奥,作为礼物赠送给各个冬奥代表团及国际官员。
在传承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有想过放弃吗……对于小记者的提问,廉毅翔一一作答。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在小记者面前。“首先,我做这件事情是基于热爱,但数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确实有困难,也曾有差点要放弃的时刻,但是我会调整自己,随时主动去解决问题,我会找老师教我,也学会了劳逸结合。”廉毅翔表示,对小学生而言,长时间学习也会产生厌倦,但不要“闷着往前走”,可以通过充分地休息平复心情,然后重新来过。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对话“火绘葫芦”传承人廉毅翔,新京报小记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用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文化绘同心 共写传承新篇章
河北任丘:多彩非遗启童心 文化传承有“新”人
传承“非遗” 绘就“同心圆”
皮影艺术走进小学 非遗文化自信传承
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才能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人民的非遗》上演 多所首都高校师生感受非遗文化视听盛宴
感受非遗文化和“福”文化魅力 泉州市泉港区检察院开展主题活动
“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让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