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孙辈识星星 | 半农笔谈

原标题:我教孙辈识星星 | 半农笔谈

闵行本土作家褚半农是地地道道的老莘庄人,他的散文中既有莘庄乡土乡域的文史,又有乡人乡事的散文记叙;记录的是沪乡小事小物,呈现的是市郊乡井百态;阐释的是传统方言词语,传递的是当地乡愁特色和风土人情。“今日闵行”推出“半农笔谈”,让我们跟着褚半农一起来看看莘庄发展中的那些故事——

我教孙辈识星星

文/褚半农

带第三代出去旅游,自然是要让他们徜徉在河山景色中,吸收点山野之气。除此之外,我经常会让他们在山沟旁、斜坡边认识上海也有的野草野花,如结小红果子的蛇莓草、开蓝色小花的花被头草等,还有就是认识星星,尤其是教他们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可常常是野草野花好认,天上星星难见。所到之处,经常也是夜间灯光灿烂,明亮过头,哪里能看到星星呢?

有一年春节,我跟着女儿全家去云南旅游,先到东川观赏红土地,然后再一路向南,赶到一个叫元阳的地方,世代哈尼族人留下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梯田在等着我们。当然,从北到南,每到一个地方,夜晚时我会更留意夜空,留意能不能看到满天的星星。但夜空好找,星空难找,一直未能如愿,原因简单:住宿地灯光太亮。后来到了撒玛坝,黎明前我们赶到远离村庄的山坡,准备观赏、拍摄日出时的梯田,才发现等待我们的还有理想中的星空。只见满天繁星不停地眨着眼睛,好像代表尚未醒来的梯田,在同大家打招呼呢。我连忙叫大家把头抬起来,看看北斗星,看看北极星。外孙自然不认识,尽管上大学了,但她自小到大从未看见过那么多的星星,也没想到星空竟是如此的美丽。而女儿、女婿也不认识,这似乎有点不应该。可仔细一想,他们从小到大也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星星呀,不认识是必定的,连我也有几十年没有看到了,它们离开我们视线太过长久了。

我对外孙说了北斗星,她一下子就找着了,七颗星排成一把勺子,又比较明亮,在夜空中非常显眼。北极星有点难找,相对孤零的一颗星,亮度也不如北斗星。我把找的方法告诉了她,她也很快找到了。对她来说,第一次观赏到如此密布的繁星,等于是发现了另一个美丽的世界,自然格外兴奋。第二个晚上,一家人仍然不忘继续看星星,机会难得,以后不知何时再能见到呢。后来她去台湾做交换生,以后又去斯里兰卡做义工,看到了不同的星空和更多的星星,还有天河(银河),她每次都会把拍摄到的星星照片,特地发到我的微信上,让我分享她的喜悦。

2018年春节带了小孙子,我又同他们一起去云南旅游,走的是怒江这条线路。出发前,我特地同小孙子说了去看星星。他倒聪明,让他妈妈下载了一个APP,并老茄(沪语读音gà)地告诉我,他在手机上看到了。我说云南的星星比手机里好看多了,他理解不了,自然有点将信将疑。

怒江这条线路尚未很好开发,游人相对较少。我想这种条件下可能比较容易看到星星的,但事与愿违,一路上也是夜空多而星空少,看似偏僻的住宿处,怎么也有那么多灯光呢?真让人有点惆怅。最后两晚,我们要住宿在一个叫老姆登的怒族小山村。我在想,如果这里再看不到星星的话,真是白来云南了。傍晚一到后,我就先观察地形,做好看星星的准备工作。晚上活动结束回来时,辰光还有点早,我先到山坡上察看了一下,星星也不多,到了十点多钟时再看时,星星明显增多了,最要紧的是那组成一把勺子的七颗星,一抬头就能看到。儿子忙把孙子带了出来,终于让他识真容、饱眼福了,他才觉着是比手机里的星星多而好看。回到房间,我给他画了北斗星、北极星位置图,让他加深印象。他倒好,连忙把看到北斗星、北极星的消息从微信上发给他因有事留在家的妈妈了,还把星空图也发回去了。想想也是,长到七岁的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怎能不高兴呢。第二天晚上,我们抓住机会再一次饱览了星星,既是陪他,自己也值得再看看呀。

小孩对旅途中的景色可能不是记忆最深,但对第一次看到的美丽星空,一定会牢记在心的。果然,回到家后,只要有人问起春节出去看到了什么,他总是先回答,看到了北斗星,看到了北极星。不仅对同学讲,还对外公、外婆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教孙辈识星星 | 半农笔谈
滚铁环 | 半农笔谈
星星点灯歌词 星星点灯歌简介
陈立农做过的好事 多次做公益用偶像力量奉献爱心
女王奶奶的孙辈们,给他们的女王奶奶守灵站位!
胎教故事:星星和萤火虫
他的星星真的变成星星了
1974年春节,广东老书记叶剑英和他的六个儿女、孙辈及家人合影
《裱白计划》开启首展,“星星孩子”说“我想和你说话”
香港舞台剧大师古天农离世 曾执导《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网址: 我教孙辈识星星 | 半农笔谈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0868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