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叠加的符号与图像,谱写对都市梦境的灰色调咏叹
原标题:他以叠加的符号与图像,谱写对都市梦境的灰色调咏叹
7月1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2023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颂厅(明德楼三层)开展,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近年来创作的作品70余件,集中呈现了尚可最新的艺术面貌和创作上的探求。
开幕式嘉宾合影
中国国家画院是以美术创作研究为核心职能的专业机构,是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引领和导向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职责。据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介绍,“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是中国国家画院自2021年起组织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和艺术面貌。“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是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展2023年的第二个展览,尚可是都市水墨绘画领域中一位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当代名家,通过作品表现其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独特看法,从他的艺术中我们能看到他所要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尚可《 在变的流行 》纸本设色 203cm×53cm×5
“大道不孤”是中国国家画院的一个品牌展览,其目的是为了推出画院画家的研究创作成果。“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尚可近年来的新作70余件,如此大规模的展览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尚可是一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他对艺术本体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生活的感受超越了对客观存在的理解和认识。尚可的艺术创作具有思想性和精神性,作品制作也很精美和完整,技巧使用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笔墨语言也极具时代感和创新性,内容本身也给予了我们精神享受和审美感想。”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说道。
尚可 《寻找可能 》纸本设色 220cm×160cm
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看来,“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是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的个案研究展之一,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借鉴交流的平台,呈现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和思考。作为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的专业画家,尚可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良好的学院派训练,功力深厚。在个人创作方面,他以当下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为创作题材,大胆使用夸张的造型、协调雅致的色墨,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尚可的艺术个性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无论是用色、用墨,还是造型他都非常讲究,绘画上也越来越有个人的语言符号。此外,他在处理大型场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其为“‘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创作的《王熙弘传中医》,可以看到他在驾驭大幅创作方面的能力。未来,希望尚可在中国人物画创作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尚可 《生活中的面对 》纸本设色 203cm×53cm×6
“尚可的画展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物画,尤其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在新时代发展的鲜活样本。”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乔宜男认为尚可的写意人物画既有时代对中国绘画的普遍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文化认同感及中华民族审美观,此外还表现出个人鲜活的艺术特性。“我经常说以笔墨为手段,构建当代中国画的视觉形式语言与文化审美意境,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与尚可达成了一种默契,即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但尚可构建的审美意境和我完全不同,具有当代性,甚至是超前性。我认为这是尚可绘画的特点。”
尚可 《生活中的面对》(局部) 纸本设色 203cm×53cm×3
“我是第一次大规模地看到尚可的这些作品,之前在不少展览上看过许多单张作品,已经感受到他艺术的独特面貌、笔墨风采。这一次他的系列作品在个人画展上集中展示,更是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是在山东承办第八届全国画院作品展的近两年工作中认识尚可的,“他不仅具有艺术家那种敏感、豁达而又内敛的气质,更有对艺术的执着对创作的刻苦精神。他作为美术组织工作者,尽心尽责,事无巨细、倾情而为。另外他还教书育人,还有大量的其他美术组织工作和社会活动等,但是他还是牺牲了休息时间,画出了这么多作品,大大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尚可能在组织工作和艺术创作的思路上不断切换,在人生有限的时间中双向统筹调度,多么难能可贵!尚可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他的艺术之路也会给我们以无尽的启迪。”
尚可 《节奏 》纸本设色 218cm×169cm
“大道不孤”是中国国家画院自2021年起组织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至今已举办三年,旨在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在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看来,此次展出的尚可作品展,其主题为“观·想的表达”,“观”是视觉的,“想”是思维的,通过视觉画面激发观者的思考和感受,这可能也是尚可在艺术上的追求。艺术创作上,尚可在人物造型、色调处理、笔墨运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打破画面的时空感,并叠加色墨的交错,使画面既丰富又具有当代性。尚可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实践探索上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期待看到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尚可是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里理论与创作兼善的学者型艺术家,是人物画创作当代性探索的重要实践者。他以都市人群的梦境以及他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怀想与憧憬作为表现题材,以重墨或重彩为艺术语言表现都市快节奏的生活状态,通过深厚的笔墨功底、都市梦境的灰调咏叹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面貌。
尚可 《如此迷局》 纸本设色 203cm×53cm×5
此次展览以“观·想的表达”为主题,在尚可看来,“观”和“想”是画家探求艺术世界的两个方面,“观”是画家“饱游饫看”客观世界的感受和记录;“想”是画家对内在心灵的探寻和视觉呈现。“尽管‘观’的世界与‘想’的世界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两者彼此交互或关联,任何的主观意识往往基于对所观的客观世界的认识或感悟,从而引发与构想不同的主观世界。从‘观’的层面而言,人们每日穿往于客观世界或现实生活中,可谓不乏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而‘想’的层面形成需要画家作更深刻的探究与掘取。”尚可在自序中如此写道。
谈起自己的创作,尚可表示: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由信息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更迭,人们被纷繁迭出的信息所裹挟,主动应对与被动获取,甚至躁动情绪是人生不可回避的一种状态。一方面,这反映的是一定的世界观或人生的现实观察;另一方面,在时空建构、形象塑造与形式探求中体现内心所想是我创作的主要驱动。创作时,我不拘于已有笔墨样式,超脱时空的真实局限,对人物、场景与图形符号进行叠加,以期构成一种反映“观”“想”的人生百态图谱。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以“静观”呼应“远望”,“郝强·方晓龙双个展”深圳开展
《中国文学图像简史》出版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图像中的法律》:在艺术图像中发现法的存在
何雨个展《燃烧的凹镜与柏拉图的洞穴》开展
失忆之书与小说图像
塑造观念的人|汉斯·贝尔廷:图像在场与全球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我们需要文化符号来向世界传达中国价值观
为什么有些做过的梦,几天后会变成现实?
《图像与爱欲》:从马奈开始,理解艺术史
探索文明之源,上海社会科学馆展出“中华创世神话图像展”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