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27岁成名,我27岁认命”,但没事

原标题:“别人27岁成名,我27岁认命”,但没事

最近一段时间的感受就是:疲惫。

睡觉是睡不够的,起床是起不来的,胳膊和腿是软绵绵的。心里的念头好像一盏闪烁着的灯,好像下一秒就要灭了。

很害怕掉进黑暗里。

无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情绪。前几天,我发起 一场版聊 ,想让你们形容当下的生活。

你们诚实地袒露:

感叹不如人:

哭泣理想的磨灭:“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顿悟:“无论怎么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心,当到了某一时刻经历到生活步步考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很容易被击碎的。”@o蛋黄派来的

但,我更想说的,是我看见了一些对力量的渴望和寻找。

在雨后路边的绿化带里,闻到龙井和普洱的味道。

从小狗身上。“电梯门对小狗来说也许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

写下一连串:“不要妥协,不要妥协,不要妥协。”

精气神耗光了。但我们还不想投降,不想放弃,不想沉下去。

在生活无力时,我们到底该如何找到力量?

今天的文章,和下面这场直播,都是一次对答案的追寻,欢迎大家预约。

我有一些朋友,在工作里不适、挣扎,但无法下定决心辞职。

她们顶着黑眼圈说,不离开,除了经济焦虑,还有迷茫:自己还能做什么?眼下的生活没有意义,那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有意义?

打算先忍着,忍到精神上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痛苦不再鲜明,螺丝钉就还能再多运转一会儿。

我想起了最近关注的一个写作者,胡安焉。他比你“冲动”:一察觉到痛苦,就逃走。

他换过 19 份工作:做过快递员、物流、加油站工人,也开过网店、女装店......现在靠着积蓄暂且脱产写作。

他说,“逃离”是他 的解题方式 。

他曾不断把自己往社会工作需要的“模子”里套, “自我”不断被挤压、被磨损——

内向的性格,却要对客户热情地索要好评。不爱与人起争端,却要应对勾心斗角的竞争机制。

开女装店那段时间,胡安焉遇见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女顾客。女人在他店里,拿着三条短裤一起往身上套。他试图制止,女人惊恐、乞求的脸却猛地刺痛了胡安焉——

自己与这个女人是如此相似: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感到惊惧、不安、委屈。

无数个这样的瞬间里,他都决定要离开。

逃走有用吗? 至少,让自己不崩溃,不被 完全吞没。

胡安焉从一份工作逃到另一份,又从工作逃到了写作里。

很多年也没找到“理想工作”。但 今年春天他出了一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记录了他做快递员的工作经历。

他找到了“出口”:在写作里,发现 自己自由了,想写什么写什么,保留所有性格里的“怪癖”与“独特”。

内心平静下来:原来挣钱也不重要。哪怕没啥积蓄,离开人群,但这就是他活着最惬意的方式。

从“逃避”这个消极的词里, 你能看到一个人对待生命最积极的样子:始终为“自己”寻找出口,始终保护自己人之为人的那部分,一有机会,就把它安放在最适合的地方。

宁可痛苦,也不麻木。宁可迷茫,也不自我欺骗。宁可一直在路上,也不停止寻找。

答案不一定会来,但至少没有把自己弄丢。

我最近还和范雨素通了个电话。她也是一位写作者。

提起胡安焉,范雨素说:“我们都是干活的作家。干的是最下力气的活。”

她 50 岁了,在北京给人做育儿嫂。她写过一篇文章,《我叫范雨素》,回顾自己初中辍学、被家暴离婚、独自在北京打拼,抚养两个女儿的前半生。文章曾在网上刷屏。

现在她依然在做育儿嫂,很多时候会把自己想象成“机器人”,抵抗工作带来的刺痛。

她认为自己和雇主是平等的。但上桌吃饭,有时被递来一双 一次性筷子。

该如何面对当下的生活呢?

范雨素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保护自己的情感。

有时只是个微笑。她有时走在小区里,会跟遇见环卫工们打招呼,彼此给个笑脸,就会觉得暖洋洋的。

她对精神空间的需求也很强烈。她读书,读那些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书。她也会写,回顾从前的生活,也写脑子里的异想天开。

我曾经读过一句话:“ 麻木不仁的日子里,记录即是抵抗。”

生活是一盆温水,人们都泡在里面,逐渐失去知觉,失去力气,失去尊严。

但把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把那些被遗弃、被轻视、被损害的过去,安置在笔下,好好地梳理与抚慰,人心里也会高兴起来。

范雨素的一位熟人大爷也参与文学小组,写了几十篇文章,登上了一期内部刊物的封面。他拿着那期杂志四处送人,包括自己的邻居和 北京房东。

大爷对她说,这之后每次碰到,邻居和房东隔着老远就会跟他打招呼。 这之前,他们只有一张冷漠疏远的脸。

范雨素说:“我尊重你,我才老远跟你打招呼。你看这就是有尊严了,找回了尊严。”

维持住生活里的一丝情感,一丝清醒,就让人维持住尊严。

尊严让你做回一个正常人,坚实地活下去。

你也会觉得日子过得很赶吗?

但好像我们并没做什么,时间在工作、工作、工作里,慌慌张张过去了。

最近读王计兵的诗,他是一位 50 多岁的外卖员,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会平时写诗记录自己的工作: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赶时间的人》 * 2022 年被分享到网上,浏览量 2000 多万

这首诗 击中了我:总是在赶,有时赶的是业绩,有时赶的甚至是叫不出来的东西,没有尽头。

我好奇王计兵是如何在工作与生活的空隙里写诗的。

最终发现,他似乎一直旁观着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看待自己生活里的压力时,我们总是仰视着,觉得自己被压得摇摇欲坠。

而王计兵站在一边旁观。那些负面的情绪,送餐超时被扣钱的无奈,被客人指责拉扯的委屈,他感受过了,琢磨它,写下它,却不被它拽下去。

被客人抓着领子骂过,被恶意超时扣钱过,但他用他的办法,旁观着生活,写下这样的诗:

“ 时间在催

我还有许多单子需要及时配送

此刻,我才是菩萨

面对众多的许愿人 。”

——《新寺庙》

人的生命里得有一个把手。

工作提供物质基础,让人踏实活下来。“喜欢”则让人在工作的负荷过载时,扯着人好好活。

王计兵说,有时生活是会和思想脱轨,但“当你再重新拿起笔、接触文字时,好像重新找回了生命的轨迹一样。”

我又想起 那天邀请你们来“创作” ,你们在留言区写诗、写散文、写普普通通的日常。

很多都让我看得很感动:创作就是这样,任何人都能书写,任何人都能记录。

我们记录下生命里的眼泪、尘埃和泥土,也记录下阳光、好心人和摩天大楼。在这期间,“我们活着,我们挣扎,我们照常活着。”

这是范雨素今年出的新书,《久别重逢》里的一句诗,是当下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也是许多人与生活抗衡时勇敢姿态的体现。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会举办一场新世相 Live 直播,就邀请这三位嘉宾:范雨素、胡安焉、王计兵。

我们将一起探讨:人生无力的时候,怎么给自己力量?对人生产生怀疑时,如何找到意义感?被工作、被生活磨损后,如何修复自己?

我们都在渴望得到以上问题的参考、以上问题的答案。 点击预约,就不会错过这一场直播了。

相信这一场谈话,能给到你力量。时代情绪相对低落的今天,“创作”是一种力量来源,而更蓬勃的生命力,来自于人本身。

就像王计兵说的那样:

“希望像我们这种喜欢写作的人,最终是用一种勇敢的姿态来对待生活。”

撰稿:A姐

责编:xinxin

*素材来源:

人物《换19份工作,然后保全自己》

新京报书评周刊《在做过19份工作之后,他找到了什么?|专访胡安焉》

南风窗《在做过19份工作之后,他找到了什么?|专访胡安焉》

GQ报道:《一个打过19份工的人说,逃跑并不可耻》

看理想《换19份工作,然后保全自己》

看理想《5年后,没人在意范雨素了》

《我叫范雨素》

凤凰网《范雨素:给大地上没有尊严的人,鞠温暖的躬》

南方周末《赶时间的诗人:送了十五万公里外卖,他写下四千多首诗》

第一财经咨询《“外卖诗人”王计兵:诗歌就像我生命空地里的一场大雪》

《赶时间的人》

晚祷时刻:

“我只知道我今晚需要力量。”

——B ob Dylan

要做会逃跑的螺丝钉

要做有尊严的螺丝钉

要做有勇气的螺丝钉

↓ ↓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演员刘珠恩离世终年27岁 称想演戏但很不容易
27岁男孩来相亲,太帅了
47岁李小冉走红毯,看着像27岁
韩国27岁女演员刘珠恩自杀,留下遗书
27岁美女演员突传去世,留下遗书:我对不起爸妈
名场面:27岁关之琳大方畅谈自己做过很多男人的情妇
胡友松27岁嫁给75岁李宗仁,三年后李宗仁去世终身未嫁……
我,27岁,去相亲,和相亲对象吃了一顿饭,结局震惊我的三观!
27岁的团委书记 为农村小伙杂志上征婚
27岁李梦有多性感?体育馆训练展现魔鬼身材,难怪张隆会爱上她!

网址: “别人27岁成名,我27岁认命”,但没事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098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