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生清凉

原标题:草木生清凉

草木生清凉

□王太生

草木是有凉意的,有几回在深山里,就感受到它们的美妙存在,尤其在夜晚,那些凉意丝丝缕缕地从草木、植物的根部析出,倘若沾些露水,叶子散发清幽。

老园林里也有凉意。那些古木、藤萝、兰草间藏着清凉的气息,吐露一园子的草木空翠。

那么,暑热天,还有哪些植物散发沁人心脾的悠悠清凉?

树之凉。朱自清《松堂游记》记述了他和友人的一次盛夏避暑,写了松堂里的白皮松之凉:“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有个朋友,暑天嫌热,想爬到一棵柏树上乘凉。他想爬的柏树不高,树干与四散的粗枝处有一个大树桠,其时,柏树浓荫稠密,清凉宜人,宜歌宜咏,宣依宜躺,友人孩子气的遐想间,顿觉清风拂体,自在清凉。

藤之凉。不论是老院子里的紫藤、葡萄藤,还是攀爬在粉墙上的凌霄花藤、爬山虎藤,它们都能以一己之荫,带来清凉。我所生活的古城,从前有一条紫藤街,长长的小巷,紫藤覆荫,带给路人多少清凉,人们在藤萌下喝茶、聊天、下棋、睡觉,溽热暑气,聒噪市声,渐渐远去。

竹之凉。夏天的傍晚,经过一家大院的围墙,院里有一片小竹园,竹树间植,绿意森森,每次走过,能感受到院墙内散发而出的凉意,让人心情与毛孔一样舒畅。

我有一张竹躺椅,经过几载夏日的汗水浸润,表面由青变红,泛着清幽光泽。居家过日子,必定拥有许多生活物品,细想之下,有些东西可有可无,但对我来说,一张纯天然的竹躺椅不可或缺,与我肌肤相贴的那些竹片,不知来自江南江北的哪座竹园?

夏夜明月光,一床竹之凉。竹子的凉,沁人肌肤,如老者温情的抚摸。我在少年时睡过的那张竹床,表面用井水擦拭后,散发丝丝沁凉。有时候把竹床搬到小河里去洗,那些清凉的水,从竹篾的缝隙汩汩而过。竹篾通透,吐露天地间多少幽意。

荷之凉。荷之凉不同于竹之凉,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暑热难忍时,这个古代老头儿,哪儿都不去,什么人也不见,不用戴头巾,就连衣服也不穿,赤身裸体躺在杂乱的的荷叶中乘凉。

蒲之凉。夏天,我喜欢睡蒲席,这是用一种柔软的草编织的卧具,经纬的缝隙间,散发草的清香,与我的肌肤是那样熨帖。清人高桐杆《十乐》里说,“高卧每到三伏大热天,白天不宜作功课,枕着竹枕,铺上蒲席,在北窗下高卧,和风吹来,五脏生凉,闭目养神,养精蓄锐正是此时,这也是劳累之人的一大快乐。”

苇之凉。那年夏天,我去了靠近苏北黄海边的小村庄,四周是大片大片的青苇。那儿的房子,屋顶是用苇片盖的,床上是用苇席铺的,门沿挂的是遮阳、挡蚊虫的苇帘,从里屋往外看,筛下稀疏的光影,有一种芦苇的清凉。

芭蕉之凉。庭院里有芭蕉数丛,雨点打在叶子上,忽徐忽疾。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让人心生凉意。

明代刘基诗云:“凯风扇朱夏,草木生清凉。”一个人,若想寻一份心神笃定,那就且向草木借清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草木生清凉
草木葱茏夏日长
草木新
炎炎夏日 “陈志才师生小品展”让人心生清凉
夏至的清凉
这是谁的夏日清凉女朋友啊?
自带一缕清凉!宋人的审美绝了
昆剧《人在草木间》:一缕茶香浸润两岸情
闲坐丨打卡长沙小众茶空间️——草木之间
荷花香,瓜清凉,遇见夏日好风光

网址: 草木生清凉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062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