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览·享读|被称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的这位古人,让更多百姓得以度过寒冬!

原标题:夜览·享读|被称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的这位古人,让更多百姓得以度过寒冬!

“纬地经天棉植见慈恩一方衣被,梯山航海机声垂教泽千载馨香。”走进黄道婆纪念公园,当这样一副对联映入眼帘时,你能感受到满满的推崇之意。什么是经天纬地事业?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勇武,三千弟子传大道是礼仪,那么衣被天下可谓是大德。作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黄道婆的故事在民间经久流传,传唱不息。

中国是农业大国,“稻粮粟,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国做衣服的原材料大多是丝、葛以及麻。嫘祖(黄帝之妻)发明了养蚕,被尊为“先蚕”,她的缫丝和织绸技术为人间带来了丝绸。但丝织品成本昂贵,且在严苛的等级规定下,非平民所能穿着。葛、麻百姓虽穿得起,御寒效果却不理想。因此,透气保暖的棉花的盛行便是情理之中的了。但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棉花织成棉布的效率不高。

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现徐汇区华泾镇)一个黄姓姑娘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黄姑娘,也就是黄小娘,据说原本是童养媳,因不堪忍受公婆、丈夫的辱骂和殴打,偷偷爬上了一艘停泊在黄歇浦(黄浦江)上的大木船,从此漂泊到了崖州(海南岛)。在这里,她与黎族、回族的朋友们一起劳作,学习独特的纺织技术,互相交流心得,在刻苦钻研及不断改进下,很快就成为了巧手织娘。

岁月如梭,一梭穿行宇宙。三十多年过去,黄小娘早已成了黄道婆。可家乡在梦里,梦里还是家乡好,她最终还是乘船回到了乌泥泾。归家后,她将黎家经验与当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研制出新的纺织工具,发明新的纺织方法,“三锭纺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她把这套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邻里,帮助当地人民迅速掌握了纺织技术,“乌泥泾被”衣被天下,人们尊称她为“先棉”。中国人吃饱穿暖的朴素愿望中,穿暖的实现要多谢黄道婆。

江水多姿,温暖回味这份润泽中的美好烟火;街巷邻里,承袭一脉相连的人情往来。当年黄道婆从黄浦江出发,起点在上海,终点在海南,东海之滨,南海之水,浩浩荡荡,以水为媒介,书写了后来的纺织文化。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黄道婆向少数民族学到的纺织技术,精研后推动的是当时中国棉纺织技术的整体发展,三锭纺纱,成为了中国纺织业领先世界的技艺证明。而这一切,交融的是文化,是云散月明的通达气象,是天容海色的慈悲心;这份温暖,是上善若水的基因,是开拓创新的精神。静水流深,非是不争,水润万物,流淌的是徐汇品质,绵延的是如画江山。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夜览·享读|被称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的这位古人,让更多百姓得以度过寒冬!
东陈百姓乐享戏曲大餐
OhMyGirl成员ARin捐蜂窝煤 帮助贫困家庭度过寒冬
萤火虫和蟋蟀中,哪种昆虫是古人所称的“照夜清”?蚂蚁庄园今日答案
古人的读书法
猜一猜:古人口中所称的“照夜清”指的是哪种昆虫?蚂蚁庄园今日答案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阅读“1+8” 精彩奇妙夜
今月曾经照古人
张一南解析“读古人”的意义

网址: 夜览·享读|被称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的这位古人,让更多百姓得以度过寒冬!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24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