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侪,高歌向未来——点评何广才散曲专题朗诵会
原标题:吾侪,高歌向未来——点评何广才散曲专题朗诵会
□陈江风
散曲,始兴于宋代,流盛于金元。金元时期,北方民族主政,配合当时北方甚为流行的音乐曲调,兴起了一种以撰写清唱为主的合乐歌词。它起源于民间新声俚曲,比词更受欢迎,又服务于当时的中国文学。她就是今天何广才朗诵会欣赏的,以雅俗共赏著称的新体诗——散曲。特点是没有动作和说白,只供清 唱吟咏之用。
中国文学从唐代格律诗的典雅庄重,到宋词追求创新,追求典雅通俗以求新变的长短句,走到金元时期,追求散曲极度自由的变体变句。但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南曲导源于诗词,北曲导源于说唱。南曲宗王之涣、王维、苏东坡、柳永之风而来,字句不嫌文雅。北曲说唱者,则是货郎盲叟、编排古事,连说带唱,沿途围场,引人坐听,事迹不妨臆造,字句务必谐俗,村翁牧竖,人人能解。所以,用韵极为自由,追求民间流行的句句押韵,句中衬字随意增减的口语交流倾向的美学发展道路,格外凸显了通俗、自由的韵味。而中国文学“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一定的继承。
这种传统到了何广才手上,实行了忠于现实主义传统而聚焦光明,展示劳动者当家作主、无私奉献的雄姿,令他的散曲文学形成了“拥一副乐水乐山怀,展一番富国富民才,拼一场纬地经天赛,看一宇尧风舜雨偕”的康乐诗风,用古老的元代散曲形式,一展新时代的劳动者——“吾侪,高歌向未来”的豪迈风采。
何广才,196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做过中学老师,长期在县、市、省党政机关任职工作。他喜欢国学,长于诗词曲赋,善于以独特眼光发现时代的美。请看他创作的《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走进石壕村):
“依南北煤山蕴宝,傍东西河水扬涛。大田里青铺翠绕,果园中绿茂红娇。陶醉了春风袅袅,远去了战马萧萧。(带)水泥宽路过村梢,电网长竿插山腰。农耕农贸两丰饶,父老乡亲笑声高。石壕,一面面红旗屋顶飘,一家家走上金光道。”
这“陶醉了春风袅袅,远去了战马萧萧”,是有意与杜甫笔下《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使人强烈感受到残酷战争片段下,石壕百姓的真实生活。用同一地点,不同时期场景对比,真实反映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现实描写,真正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舞台上,他以自然真实的白描,以一种变革的文学眼光看世界,他以代言人的角度,为时代的前进鼓与呼。他用细腻的笔触,展开了自己的新散曲画卷。
从客观描述山水巨变的《春到山乡》《王屋山红叶》《红旗渠礼赞》到咏叹历史事件的《咏澶渊之盟》《开封怀古》《歌唱新时代》;从感慨岁时节庆的《三八节有感》《和老伴过情人节》到咏物抒怀的《咏雪》《咏莲》;从记人记事的《李登辉死了》到兴国新人的《赠许兴亚》,无不凸显出他的眼光独特、持志高远。如此才能形成他物我两忘、自由潇洒的散曲创意与独到的美学文风。
请看《自由曲》:
“秋风一夜过层崖,绿了丝瓜,红了山楂。黄了豆荚,紫了芝麻。滴溜溜挂满葫芦架,金灿灿压弯果树杈。瓜果岭连岭,稻黍清腰挂。甜蜜了千家万户,富饶了四乡八遐。养肥了西风瘦马,喂饱了老树昏鸦。听翠鸟叫喳喳,看碧溪响哗哗。望秋水共长天,赏鸥鹭舞落霞”,整篇突出怡然自“乐”、快意向上的主题词,展示了“秋如画,人乐煞,抱一壶浊酒在东篱下。邀芳邻俩三,喝它个醉眼昏花。再不愁财米油盐,早忘了酸甜苦辣。走一路歪歪斜斜,唱一番咿咿呀呀。满眼里轻松倒挂,两鬓上黄花乱插。人家笑咱,咱笑人家”的家常理趣,活脱脱一个“痴”味十足的汉子,浓浓酒味中憨不失礼的可爱形象,令人回味。
王国维《宋元曲史》中说道:“元曲之佳在何处?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之大文学家,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他又说:“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将元曲之美概括为自然和有意境,不正是何广才散曲已得元曲创作之妙的体现吗?
今天的朗诵会上,我们邀请了河南昆曲传播人陈玉成,他用原声原汁原味的昆曲表演,展现了优雅曲调,诠释了明清文人闲适时的生活样式——吟咏。生活中的文人就是这样在吟咏中,潇洒地继承着传统。从明代大师魏良辅开始,昆曲旗帜鲜明地延续着吟诵的文学传统:用闲散时可以个人吟咏,相聚时可以整体吟唱,甚至整剧演出的形式,来呈现这一古老艺术。有“晚清四大家”称号的清末词律家郑文焯强调,散曲“不在韵而在声”。他以声调论词,特别注重入声,强调声律艺术与思想内容结合,就是陈玉成的演唱与何广才的散曲在思想上、艺术上高度一致的证明,同时又是艺术形式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
时代发展了,中国韵体文学走向彻底散化、自由化,是它走向大众的必然发展趋势,它自然地从陈玉成吟咏的雅正,走向何广才散曲的自由创作道路,走向现代新诗朗诵的方向,符合中国文学从典雅走向通俗的发展趋势。她给每一个热爱朗读、热爱中国文学者,提供了自由尝试的天地。喜欢古曲吟咏的可以学唱吟咏,喜欢朗诵的可以学习散曲的朗读,两者同样都是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吾侪,高歌向未来——点评何广才散曲专题朗诵会
学者赵义山推出两部散曲著作
让写诗诵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深圳这个社区把朗诵会办成品牌
何广燊迎3岁生日,爷爷是千亿富豪,父亲智商180母亲是世界名模
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开展
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举办优秀作品朗诵会
第九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张广才:清新婉丽,曲高和众
“五月的鲜花”专场诗文朗诵会精彩上演
北二外举办第七届“中国梦·青年说”国际诗歌朗诵会
迈步新征程 放歌向未来 “第三届江苏省老年大学合唱节”唱响金湖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