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厂搞艺术”:东北工业遗产成青年创作“黑土地”

原标题:“我在工厂搞艺术”:东北工业遗产成青年创作“黑土地”

新华社沈阳8月12日电(王炳坤、阚思邈)近4米高的厂房里,未粉刷的灰色墙面和裸露在外的通风管道还保留着豪放的工业风格。空旷的房间下,一个两米多高、昂首阔步的男性形象从周围杂乱的铁条、泥土、模型中“走了出来”。这是80后艺术工作者陈华君的作品。

2022年3月,由沈阳市味精厂工业遗存改造建成的红梅文创园面向全国公开招募,欢迎有想法、有规划的中青年艺术家免费进驻园区开展创作。在外漂泊多年的陈华君回到家乡,选择在这里将生活感受沉淀为艺术表达。

陈华君在红梅文创园艺术驻地中进行雕塑创作。(受访者供图)

“东北平原和工业遗址有一种共通的气质——深沉、庄重、宏大、有力量感,正契合我的雕塑风格,”陈华君说,“另外,厂房高举架的空间结构,也让动辄两三米高的雕塑在现实层面得以实现。”

10号楼是原沈阳市味精厂的生产车间,以往,半成品味精在这里进一步干燥、精制、包装,然后走向市场。如今,这里成了艺术工作者沉淀、尝试、表达的创作场域。

邓宇在红梅文创园艺术驻地中进行绘画创作。(受访者供图)

陈华君工作室同一楼层的另一边,是画家邓宇的艺术驻地。房间正中央,一幅抽象画映入眼帘,几张浓墨重彩的京剧风孙悟空画作靠在墙边,风格迥异的作品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反差。

“在驻地期间,我尝试了很多新材料、新方法,第一次做抽象艺术。”作为第一批进驻红梅文创园的艺术工作者,邓宇希望在新空间中突破自己以往的创作风格。

据介绍,2022年3月以来,已有7名艺术工作者进入红梅文创园展开创作。园区为创作者提供了独立创作空间,还为他们提供了线上跟踪宣传和线下展览支持。

“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自开园以来举办了近50场艺术展览,吸引了很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汇聚于此。”红梅文创园总经理孙明君说,“我们陆续发起了‘艺术驻地’‘红梅艺术仓’等艺术计划,希望利用艺术展览和主题沙龙等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展示交流平台和人才孵化基地,让艺术创造更大价值。”

近年来,戏剧节、音乐节、文艺市集等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活动走进老厂房,沈阳多处工业遗产被唤醒,成为青年艺术家创作的肥沃“黑土地”。

“沈阳拥有鲁迅美术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很多艺术人才从这里输送全国。”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陈华君说,“我相信慢慢会有更多艺术人才来到这里,带来独具地域风格的新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在工厂搞艺术”:东北工业遗产成青年创作“黑土地”
国家工业遗产全新标准拟定
一封写给东北大地的公开情书:老藤长篇新作《北爱》聚焦工业题材
工信部修订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
《启航》:从红色工业中汲取创作养分
青年策展人孙大可:在流动中创造多元的艺术景观
广美青年展多元艺术形态
“新东北文学”影视改编热,他们书写东北的阵痛与悲欢 | 知书No.194
春山后潮乐队:梦境及是现实,过去及是现在,将声响颗粒拼接成梦境里的画
一封写给东北大地的公开情书,老藤长篇小说《北爱》出版

网址: “我在工厂搞艺术”:东北工业遗产成青年创作“黑土地”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368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