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懂也要看的哲学书里,这本书是必看的

原标题:在看不懂也要看的哲学书里,这本书是必看的

有这样一本书,被读者评价:

在看不懂也要看的哲学书里,这本书是必看的。

这本书就是哲学爱好者都爱读又很难读懂的《纯粹理性批判》

向这位读者脱帽致敬,如果说读书是座山,那么阅读《纯粹理性批判》大概就是勇攀高峰的壮举。虽然难,依然向往之。

有读者朋友说这是一本“读了七年读完的书”,而有的读者表示“我再也不看第二遍”

为什么读康德?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康德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蓄水池”

也就是说,康德之前的哲学都流向康德,康德之后的哲学都来自康德

现代哲学所有的基本问题都是源自康德,可以说,不读康德,就无以真正了解现代哲学。

我们通常把现代哲学划分为两个支流,即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这种划分就是从康德来的。研究现代哲学的学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研究来研究去,到头来发现还是要回到康德。

因为,有些最基本的东西还在康德那里。如果不知道康德是怎么说的,你就不清楚现代哲学的很多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渊源,你可能会误以为某个思想观点是某个现代哲学家突然发明出来的。康德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提出了多少绝对正确的命题,而在于他提出了一些几乎是永恒的问题,启发后人不断地去思考。

——邓晓芒《<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

《纯粹理性批判》为什么重要?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了解康德哲学的体系必由此入门。作为一本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著作,它开启了现代哲学研究的新起点。

尽管康德有三大批判,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著作,但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纯粹理性批判》之上的。

为什么要对理性进行批判 ?

在康德的时代,在哲学领域里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时代。主要是有两个势均力敌的哲学流派在那里较劲儿,一个是大陆理性派哲学,一个是英国经验派哲学

康德本人出身于大陆理性派哲学,但是在经验派的休漠的怀疑论面前他感到极大的困惑,而且当他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整个哲学史时,他感到他进行哲学思考以来对形而上学不可动摇的信念遭受到了严重的危机。

这种深重的危机感在第一版序言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把形而上学比做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战败的特洛伊城王后,她原先儿孙满堂、地位尊贵,被俘后却遭到流放、备受羞辱。他认为,形而上学曾经一度是科学的女王、一切科学的科学,在今天却已经沦为不学无术的代名词,正派的学者都不以从事形而上学为荣。再加上牛顿物理学在当时如日中天,科学的思维讲求实证,更显得形而上学是一套完全不着边际的虚妄之谈。

那么,是不是干脆把形而上学取消就得了呢?

这是康德所不能同意的,作为大陆理性派的传人,康德坚信形而上学是人类理性和智慧的骄傲,他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形而上学,而恰好是要拯救和重建形而上学。他要探讨的是以往的形而上学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样悲惨的地步,她的最深刻的病因在哪里,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康德所继承的是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传统,即凡事都要放到理性的天平上来称量一番:但是他发现,形而上学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人们在盲目地相信理性的万能的同时,并没有对理性本身运用的范围和权限作出清醒的估计,形而上学的根本矛盾就是人类理性的本性所提出的要求和它实际上所具备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康德以当时流行的理性派和经验派为例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理性派暴露出来的毛病就是独断论(Dogmatismus),所谓独断论,就是在没有任何经验材料作根据的情况下,单凭理性的逻辑推论就去断言有关在我们之外存在着某些终极客体的知识。在这个领域,结论总是预设在前提中,而无法在经验中获得确证。

正是由于理性派的这种内部矛盾冲突,接下来就导致了经验派干脆放弃一切形而上学的预设而执着于最直接的经验直观,这就形成了怀疑论 (Skeptizismus)。休谟的怀疑论并不是怀疑感觉本身,而是怀疑对感觉所作的任何一种形而上学的解释,特别是怀疑感觉后面存在着某种客观的实体,不论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以及感觉所体现的任何一种客观规律。在休漠看来,这些问题都属于不可知的范围,全都应当存而不论。

这样一来,怀疑论就把一切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都置于无法确证的疑云之中,不但使自然科学的基础如因果必然性成了问题,也使人类的道德和宗教信仰都成了问题

康德如何进行理性批判?

不过康德又指出,怀疑论尽管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但却能够排除掉那些不可靠的断言,在这方面它倒是可以打破理性派的独断专制,为一门新的、经过审慎批判的形而上学开辟道路。

正是休漠的怀疑论,使康德意识到: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这种批判的最根本的尝试,启蒙运动以来所建立的理性法庭在他这里得到了一次升级。以往的启蒙理性总是用理性去衡量这个、裁决那个,但唯独把理性本身置于盲点之中,不加反思。

《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启蒙理性的第一次自我反思,是对理性本身加以批判的考察。当然,批判的理性仍然是理性,是理性自身对自身的批判,但这个批判的理性不同于未经批判的理性,它是升级了的,是达到理性的自觉了的。而那种未经批判的理性仍然有可能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是被非理性所操纵的理性。

经过康德理性批判的理性则是更彻底的理性,它摆脱了非理性的操纵,而能够自己主宰自己了。康德由此而回应了休漠对理性提出的挑战,这种挑战单凭以往未经批判的启蒙理性是根本无法对付的。

由此,形而上学呈现出了重建的希望,新型的形而上学必定能够为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道德提供牢靠的前提。

这么难读,为什么还要读?

且看一位读者的回答:

“你如果能够把康德读懂,就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你了。”

这不正是阅读的乐趣吗?拓展我们的认知和视野,去从精神上把握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如何读?选择合适的译本和导读著作

读书要选一个好的本子,尤其是“纯批”这样经典的哲学译作,更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译本,以及一本好的导读本子。

1931年,胡仁源先生率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个中译本,20世纪中叶,蓝公武先生译本问世。熟知我们的朋友多少都收藏过蓝公武先生的译本。

《纯粹理性批判》

[英]诺曼·坎普·史密斯 英译;蓝公武 译

这个本子因为翻译的比较早,1930年代出版,所以带有一些文言语体风格。文言相对简约,言有限而意无穷,对于读者阅读来说是一种别致的体验。所以会有读者说:

这版的翻译偏文言,读的很慢,值得读得很慢。

差不多跟直接读德文一样了。

也有勇士读者认为这个本子:

纯理批判中个人认为是译文最好的!

其次就是王玖兴先生的译本,也有很多读者喜爱,认为是“极佳的译本,很契合汉语”

《纯粹理性批判》(大众版精装 )

[德] 康德 著;王玖兴 主译

以及我们去年出版的最新译本: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哲学系韩林合教授翻译

韩林合教授以1787年经康德亲自修订的第二版(“B版”)为底本,辅之以1781年初版(“A版”),是对《纯粹理性批判》原书原版的翻译。修订过程中,进一步选定由艾德曼(Benno Erdmann)主编的科学院版和由施密特(Raymund Schmidt)编辑的哲学丛书版作为主要“对校本”, 并参考了其他德文本和英译本,对全文做了全面而细致的校订。

《纯粹理性批判》

[德] 康德 著; 韩林合 译

选完译本,最后要推荐给大家搭配邓晓芒老师这本《<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一起阅读。

邓晓芒老师是康德研究专家和康德著作的权威翻译者,本书是根据他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课程一学期的讲课实录整理而成。在这本书里,邓晓芒老师将康德哲学的严肃的学术语言,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口语

《<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

邓晓芒 著

相信通过阅读合适的译本,同时跟随邓晓芒老师的导读讲演,想要尝试挑战阅读的朋友们一定能有所收获!

以上文字整理自《<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豆瓣读书,标题段落有调整

每日一书

《草木缘情》

每日一词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这5本书你可能读不懂,但值得拥有!
做了这本书,我又被鲁迅吸引住了 | 《哲学的鲁迅》
哲学必须是未来的!
哲学的进步是辩证的:斯特劳森与当代哲学
还有人没听这本书我会伤心
错过这本书,我是悔之无及,我恨我对书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
哲学书单 | 无哲学不人生
书单|读完这五本书,你也可以入围雨果奖(吗?
李洱:这本书在中国、在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写,就是张宇
为哲学“去中心化”:西方以外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哲学贡献什么?

网址: 在看不懂也要看的哲学书里,这本书是必看的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427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