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苗族芦笙手艺人的芦笙情

原标题:贵州纳雍:苗族芦笙手艺人的芦笙情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猪场村陶勇家中,一家四口正专心制作芦笙,每个人都是手工制作,手工活十分娴熟,从打磨制作芦笙斗到打孔、校竹、斗架子再到安装铜簧片调音整个手工过程无缝衔接、行云流水,一件古朴传统的乐器芦笙就此诞生。

陶勇正用小刀制作芦笙音孔(纳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手工制作一把芦笙十分不容易,需要1天左右完成,每年就只能制作200把芦笙左右,这辈子坚持把芦笙做下去,使芦笙才更有文化特色,这门手艺不能失传,要把文化传承下去。”陶勇说。

芦笙是苗族传统而古老的簧管吹奏乐器,伴随着苗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事事皆入笙歌、处处均有笙乐”。

陶勇正用工具制作芦笙音孔(纳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纳雍县猪场乡位于毕节市的西部,是誉满国内外民族民间艺术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发源地。今年42岁的苗族芦笙制作手艺人陶勇,是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猪场村人,从事手工芦笙制作已有15年,因从小深受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景才鼓舞,便立志要发扬保护苗族文化,要把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陶勇正认真查看簧片(纳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哪里有苗族哪里就有芦笙,一把好的芦笙吹响通透非常重要,另一关键是芦笙音孔,手指在音孔处的随时都要切换音律,音孔处如有吸入手指感觉,芦笙声音高亮通透,那就是一把难得的好芦笙。我们在表演‘滚山珠’的时候,有一把好芦笙越舞越有感觉,这样很容易进入‘人舞合一’的境界。陶勇做的芦笙都是全手工制作,完全按照苗族最古老的工艺做法,这样的芦笙实在太精致了。”在现场试吹芦笙的王景才说。

芦笙舞凝结着苗族人民的意志和智慧。他们将用“舞步”朝着希望的方向,带着激情的舞姿,在神州大地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将心血和汗水都化为舞蹈的动力。(陈炯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贵州纳雍:苗族芦笙手艺人的芦笙情
钟山:第十三届青林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
贵州凯里:400年舟溪甘囊香芦笙堂又起啦
贵州从江:侗寨芦笙笛比响迎元宵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师生赴报京乡开展文艺演出
贵州雷山县举办第一届诗词大会
贵州镇远报京“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开幕
“嘎蒙卡兜”舞出苗寨新风貌
贵州纳雍:油菜花开 美景入画来
三都苗寨开展丰富多彩民俗活动闹新春

网址: 贵州纳雍:苗族芦笙手艺人的芦笙情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488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