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号称清末第一书法家,曾怒斥康有为,启功、沙孟海对他敬佩万分

原标题:他号称清末第一书法家,曾怒斥康有为,启功、沙孟海对他敬佩万分

他号称清末第一书法家,曾怒斥康有为,启功、沙孟海对他敬佩万分

清末书坛可谓“百花齐放”,诞生了很多书法大家,比如何绍基、吴昌硕、郑孝胥。而在当时,风头最盛的并不是他们,有一位书法家号称“晚清第一人”,康有为、王国维都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此人就是沈曾植。

康有为曾说:“(沈曾植)行草书,高妙奇崛,与颜平原、杨少师争道,超佚于苏黄,何况余子”在他看来,沈曾植是可以和颜真卿、杨凝式并列的名家,胜于苏轼、黄庭坚,其他人就更不是对手了。

虽然康有为对沈曾植不吝赞美,但他曾被沈不留情面的怒斥。康有为对碑学研究颇为深入,在完成《广艺舟双楫》后,他在书法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渐渐地,康有为也有些“飘”了,逐渐变得心浮气躁和不严谨起来,甚至在与沈曾植对谈时也不收敛,沈因此大怒,说道:“你再读十年书,来跟我谈书法还差不多!”

沈曾植有如此自信,也反映其书艺之高。沈曾植,字子培,号乙庵、寐叟,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嘉兴。沈曾植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但母亲和祖父依旧让他能读书启蒙。学习之余,沈曾植对书法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开始临帖临碑。

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后,沈曾植在书法上更加勤奋。他曾先后师从于俞功懋、高伟曾,同时又与郑孝胥、翁同龢、张裕钊、杨守敬、罗振玉往来密切,这都影响了他书法风格的成熟。据史料记载,在与张裕钊的交往中,沈曾植对运笔方式有了新的体会。

当其他书家纠结于学碑还是学帖时,沈曾植选择了碑帖合一,还从新出土的汉代竹简中吸取笔法。沈曾植早期,仍是以帖学为主,他近学张裕钊、何绍基、邓石如,远取黄道周、倪元璐、黄庭坚、米芾、欧阳询、钟繇等。

以其楷书来看,他舍弃赵子昂、董其昌遒媚一路书风,而是以钟王倪黄古朴派为师。用笔圆润饱满,结字左收右放,捺画向右下拉长,间架内紧外松,一派萧散空灵之美。行书则是取法“二王”,纵逸潇洒,韵味十足。

六十岁以后的沈曾植,书风出现变化,他将目光转向碑学,从《礼器碑》《石门颂》《夏承碑》“二爨碑”入手,用笔特征有所改变。此时,他的字用笔强调顿挫,结体趋向扁平欹侧,起笔多以方切为主。七十岁以后的沈曾植,更加醉心于“二爨碑”,并融合章草、汉隶笔意与黄道周、倪元璐法度,实现碑帖合流。此时其字用笔多以侧锋,笔画凝练、中提按顿挫。

沈曾植用笔中侧方圆兼备,用墨浓淡枯湿变化丰富,结字欹正跌宕多姿,章法险绝平和俱有,每一种变化都显露出他深厚的古法基础和运笔功力。沙孟海、启功对他敬佩有加,称赞他“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

大家对沈曾植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他号称清末第一书法家,曾怒斥康有为,启功、沙孟海对他敬佩万分
“书法奇才”谢无量,被称为“康有为后第一人”,网友:徒有虚名
他是“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得主,启功甘拜下风,知道他的人没几个
启功最崇拜的书法家,胜过文徵明、董其昌,知道此人的寥寥无几!
武侠“圣人”金庸,书法曾获启功、黄永玉称赞,不输职业书法家!
沙孟海书法榜书作品《龙》在业内引起轰动,据业内人士估价高达1900万元
这个湖南人的书法,被称作“清代第一”,却为何屡遭启功批评?
他被日本人称为“书法教父”,是康有为的死对头,近代书坛开路人
当代书法家,只有这几人作品被限制出境,谁实至名归,谁大可不必
启功书法的传世之美——与王羲之并肩的当代书法家

网址: 他号称清末第一书法家,曾怒斥康有为,启功、沙孟海对他敬佩万分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620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