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论坛丨让美好青春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原标题:强国论坛丨让美好青春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一首首韵味十足的诗词,赋予了七夕恒久的文化魅力。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七夕节等传统佳节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契机,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年轻人的热爱和期待,更让璀璨悠久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而更为丰富的形式,赋予了七夕节新的内涵,让传统有了新表达,也张扬了年轻人的个性。

近年来,在公园里、大街上,总能见到身穿中华传统服饰的青年男女,他们或拍照或行走,将古典、含蓄、灵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处处洋溢着传统魅力和时代风采。在线上社交平台,非遗、国潮、国风等传统元素也越来越出“圈”,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八段锦练习片段在视频网站播放量破千万,弹幕、评论近万条,其中大多是以大学生、0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

京剧、昆曲等戏曲正在焕发新生,在短视频传播的助力下,有的年轻粉丝甚至从抖音直播间追到线下剧院。近期上演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不仅成为戏曲演出市场的“顶流”,也在青年群体中以新国风实现“破圈”,线下实景演出一票难求,线上互动直播数百万人次观看。

短视频平台上,“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的人物形象,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欢迎;没有科幻特效的渲染,一个个关于神话、聊斋、精怪的乡土故事的动漫,却能戳中国人的审美意趣……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追求历史与文化之意趣的青春,必有人生价值丰硕的未来。

中国青年正在积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不盲目附和、不人云亦云,而是摒弃杂音、理性思考、正心正念,通过自己的表达让世界听到属于他们独特且有力的声音。

年轻人向“传统”靠近,“传统”又该如何向年轻人奔赴?

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通过逛博物馆,自觉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感悟先辈踔厉奋发的精神,也折射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对传统的认同。博物馆热的表象下,就是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创新传播手段,通过短视频直播,开发小程序、APP,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端博物馆“永不闭馆”。这种拥抱互联网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近”博物馆、进而“走进”博物馆。抖音发布的《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于其他年龄占比更大。据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人群中,18—30岁的总占比近50%。除了在线上密切关注有关博物馆的讯息,年轻人也时常在线下参观博物馆。逛博物馆不再是一个旅游时才会出现的选项,而是融入到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文化活动。

由此可见,更新形式,创新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吸引年轻人走进文化、实现双向奔赴的时代要求。要善于贴近年轻人群体,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搭建多彩多姿、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载体环境,让时代表达和艺术化呈现更加丰富,让传统文化之美直抵青年之心,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华文化、喜爱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也必将拓展、深化、延续。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市说新语丨完善监管让网约车驶向合规发展新阶段

●解读丨智能化时代不能忽略线下实体经济的发展

●数观区势丨山东: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提速

●重庆江津:“季度考”的优等生

●湖北咸安优环境解难题 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强国论坛丨让美好青春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主旋律作品与年轻人“双向奔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观察
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好的感情,必须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的坚定选择!
“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有意义”
安徽师大学子与莲湘舞的“双向奔赴”
姐姐跟粉丝真的是双向奔赴
这下和粉丝双向奔赴了!哈哈哈哈
程家出事 凌不疑双向奔赴

网址: 强国论坛丨让美好青春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650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