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原标题:“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南方网讯 8月21日,“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大型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行。
2021年,“新南方写作”这一文学范畴,获得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讨和建构,“新南方写作”的地理属性、历史区间、思想内涵、美学意蕴大大拓展和深化,从岭南地区拓展至整个中国南方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始终呼唤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可能性”和“差异性”。
本次活动中,评论家蒋述卓、贺绍俊、谢有顺、朱燕玲、申霞艳等名家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由花城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主办。
为何新南方?
活动开始,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燕玲对“新南方写作”这一文学范畴进行了文脉梳理,她认为,“新南方写作”并非横空出世的文学现象,它是有文学传统的,南方以南的作家应该具备一种共识——立足于今日的南方以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方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花城文学院签约评论家杨庆祥强调,“新南方写作”迎接流动和变化,是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运而生的文化现象;
“新南方文学没有固定的图式,它是在不断建构中形成的。”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高度评价粤派文学批评的革新求变的精神。他表示,“新南方写作”是超地域的,它提倡的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不是一个文学的圈子,也不是一个文学的小团体,它的核心恰恰在于革新、在于求变,这是它的精深所在。
《花城》杂志原主编朱燕玲从作家身份认同和辨识的角度畅谈自己对“新南方写作”的理解和期待,对于“新南方写作”如何被大众认同这个问题表示关心。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霞艳认为,“新南方写作”和原来的乡土中国、乡土文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气质。“过去我们是游牧文明到乡土文明,今天我们是把乡土文明放到科技文明、商业文明这种全球视野里面来展望,我觉得南方作家未来在全球化的过程的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凸显。”
如何新南方?
与会嘉宾对“如何新南方”这一话题也进行了交流。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提出流动而成的“南方”所从事的是一种“南北会通”的写作。
《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认为“新南方”之新在于跨界、跨媒体、跨领域的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谢刚表示,新南方写作与许多批评史上的话语泡沫不一样,有望成为一个趋于稳定的学术概念。
“‘新南方写作’包含了对于写作接地气、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倡导,我相信这种倡导既是针对‘新南方写作’,也是在期待一种更为普遍的文学方法和价值。”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丹丹认为,新南方写作最重要的不是它的普遍性,而是它的特殊性。“这个概念是流动性的,是面向未来的,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它不是静态的,是流动的,它不仅仅是区域的,还是世界性的。”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学者李德南认为“新南方写作”的推广使众多过去不被重视的文学“角落”和“边界”得到广泛的阅读。““新南方”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空间边界,但是目前纳入到里头的许多地方,存在着一座座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的文学富矿,有着可以作为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洪霞以当前深圳文学创作对“新南方写作”实践进行了分析。她表示,深圳文学是“新南方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南方写作”从它生成之际起,所面向的就是世界和未来。
“新南方”与写作经验
邓一光、林白、黎紫书等著名作家参加了本次交流。
““一开始的时候,我原来仅仅是把它当成一个文学口号,认识比较窄,后来随着接触地更深,慢慢意识到它是一个文化概念。”作家林白主张“新南方写作”需要避免落入概念化的陷阱,保持流动和鲜活。
陈培浩表示,关于“新南方”写作,需要警惕这种写作变成一种标签化的东西,变成一种景观化的东西。“我觉得作家保持着自身的疑惑,这是非常可贵。”
海外作家黎紫书从自身马华文学写作的经历畅谈在“新南方写作”中实现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他表示,“新南方写作”眼光看得很远,“我当时写《流俗地》这部作品,没想到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读者中得到共鸣,大家在文化上的连接非常深。我非常好奇‘新南方写作’对于我们的文学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威廉表示,“新南方写作”对自己的重要性,首先是写作,其次是南方,最后才是新。“南方塑造了我的写作,我18岁来广东读书,在这边接受了教育然后才开始写作,我对这个概念寄予深切期望。”
作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青年学者”林培源以自己的写作和研究经历阐述了“新南方写作”中的形象群体和语言特质;
“我自己也是一个新南方人,我在很多不同的城市之间流动着成长,10岁之前是在武汉,10岁到18岁是在北京,18岁到现在一直在香港。”青年作家程皎旸分享自己在香港等地生活中获得的“南方”经验。他表示,受到香港城市气质的影响,年轻作家的书写会基于现实的基础上增加超现实情节,这与它本身的商业社会、消费主义的高度发达是且相关的。
记者 周存 通讯员 李嘉平 通讯员供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广州市作家协会新掌门庞贝:致力广州文学“异军突起”
庞贝:致力广州文学“异军突起”
南方最大城市,这次以文学出圈
拥抱文学!首届花城文学院签约8位作家、评论家
如何绘出诗歌新南方图景?陈崇正诗集《时光积木》研讨会召开
95后新锐作家宗城在穗举办《至少还有文学》读者分享会
写作需要“图钉”,作家热议新时代文学
长篇小说《日冕》分享会在穗举行 学者热议这部南方家族史诗
4·23世界读书日|“创新与未来”主题文学沙龙在西安举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