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被误用的两千多年

原标题:揭秘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被误用的两千多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熟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一般情况下人们理解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指的是三年,其实这种用法和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

先说理解上的误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诗曰: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情歌,“采萧”、“采艾”和“采葛”的意思相近。

艾,即艾草,多年生草本。嫩叶可食,全草入药。香气浓郁,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作为中草药可治百病。端午节悬艾草于门框用以消毒气、辟邪的风俗沿用至今。还可以用于染织、制印泥。艾叶需用陈久者,故“如三岁兮”。

葛,藤蔓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织布原料。

萧,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诗歌指的是一位勤劳的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那个小伙子和他所爱的姑娘分开刚刚一天,他就感到无比的想念,似乎“三月(三秋、三岁)”没见面了,虽是夸张,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那度日如年的情思,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

诗里给我们三个时间概念即:三月、三秋、三岁,前一个和后一个很具象,“三秋”有些抽象,“孔颖达疏”注曰:“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因此,这首诗用现在语言理解,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九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全诗层层递进逐渐深化,把对情人的思念幻化成漫长的时间,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想象空间,使之更具诗意。其实,“三月”“三秋”“三岁”都是形容时间的漫长,都可以表达出情人之间这种天天想念的心情。此诗经过后人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意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具体指多长时间,其实并无意义。

再说用法上的误区:前面说过,这是一首情诗或情歌,表达的是情人之间殷切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热恋中的情人如果一天不见都感觉时间的难捱,总觉得日子是如此的漫长,总想天天“粘”在一起,连情人去采葛的一点时间都觉得十分想念,所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不可乱用的。如果朋友或亲友之间见面时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表达问候,未免让人产生“同性恋”的联想,就会招来旁观者的“白眼”,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揭秘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被误用的两千多年
众所周知,沈腾马丽是个成语
夏至占据几个“之最”?哪些成语和夏至有关?
50个成语,读懂《孟子》的智慧!
中国唯一3千年没换名的城市,曾当过158年国都,如今仅为3线城市
IMAX特制拍摄《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 荣梓杉揭秘IMAX必看好戏
《大师》导演揭秘易烊千玺考编,却被国家话剧院导演打脸:别胡说八道
“马桶小开”邱士楷领证结婚 曾痴守林志玲20多年
高圆圆夏雨怎么回事啊 夏雨袁泉多年感情险些被高圆圆毁掉?
导演拍的那些绝美的程家镜头!

网址: 揭秘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被误用的两千多年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183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