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络绎《生与死间的花序》读书分享会在汉举行
原标题:谢络绎《生与死间的花序》读书分享会在汉举行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9月2日,谢络绎《生与死间的花序》读书分享会,在武汉萃辰天心书院举行。
《生与死间的花序》是作家谢络绎的长篇小说,2022年1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一位神秘画家的创作为线索,穿梭于历史和现实之间,生死交迭,亦真亦幻,江汉平原上一个小镇的画卷在不同视角下徐徐展开。神秘画家本是个乡野少年,在时代浪潮中成长为建筑巨贾,经历大喜大悲后转向纯粹的精神探索。那些帮助他建构了复杂生命体的小镇众生,仿若岸边成片的红蓼,以极强的韧性宣示着平凡的力量。
为创作这部小说,在新洲住了8个月
谈及《生与死间的花序》的创作缘起,谢络绎分享说,她2016年在新洲区辛冲镇采访了一名企业家,得知当地出了很多身家过亿的大企业家,这引起了她的好奇——这个地方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常,为何会诞生成批的大企业家呢?于是谢络绎申请去当地挂职,想要解码这片土地的不凡之处。谢络绎在当地住了8个月,深入当地的生活,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部小说。
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可以称之为“微写实”小说
当日的读书分享会上,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叶立文说,评价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有两个维度,一是文学性价值,二是文学史价值。叶立文认为,从文学史价值角度来看,《生与死间的花序》在家族小说、革命战争题材写作、女性写作方面有继承和创新的方面,谢络绎以自己的创作,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概念。这部小说可以称之为“微写实”,作品里有实和虚的两面。实的一面,有家族史、革命史到人物的生命史;虚的一面,则暗含了自我的寻根意识,对自我的寻找,最终归入到生命的由来与归去的哲学层面,就像著名作家余华所说的“写作就是回家”。
叶立文说,很多小说塑造人物的时候,把人物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中,通过历史舞台来塑造人物,但写着写着可能就本末倒置了,小说变成了宏大的历史,人物隐而不彰,很多小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而这本书恰恰把历史背景虚化了,但又能认出不同人在不同时代中的遭遇,有点像余华的小说《活着》,小说的重心不在于再现中国现当代历史,而重点在于塑造人物。小说传承了中国传统小说里的世情小说传统,世情小说的特点是“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生与死间的花序》就是把人物塑造放在人情交往当中去写,写出了世间的浮华,人心的幽微。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也来到了现场,他称从《生与死间的花序》中看到了中国新文学展现的多样性。作家、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王希翀,谈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说,从作品中感受到了音乐性,这部小说就像是一部交响乐的序曲。
有朋友建议改书名,作者坚持用了这个书名
当主持人问到书名“生与死间的花序”是怎么来的?谢络绎表示,书名是整部小说的意象表达。尽管有不少评论界的朋友建议她将书名改为两个字或三个字,对获奖更有利,但她坚持用了这个书名,因为从这个书名可以认出“谢络绎”。
谢络绎说,“花”代表着面对真善美时的空境,有点类似于佛家说的“拈花一笑”,而“序”代表着无处不在的隐藏的秩序,包括大自然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花”在小说中也有实的表达。她分享在新洲挂职时,经常看到江边的红蓼花,它们总是成片地出现,个体的力量虽然不大,但它们站在一起,默默不语,也是一种力量,常常让她感动流泪。小说中也有一个叫鲁红蓼的人,她捡拾了很多在别人眼里是无用的东西,经过时间的积累,有些东西看似没有用的,但一旦拉开时间拉开距离,就能让人看到它的价值,后来她创办了一家民间博物馆。鲁红蓼勇于追爱,在爱情求而不得时,也甘于过平凡的生活。
(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谢络绎《生与死间的花序》读书分享会在汉举行
《唐诗素描》《宋词素描》读书分享会在湖南图书城举行
衡阳举行《祖先的山水清明》读书分享会
湖北全民朗诵大赛颁奖典礼暨朗诵音乐会在汉举行
《沐花而行》读书分享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
东乡县举行“看今昔布楞沟 品故乡之巨变”读书分享会
《王屋山居手记》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在济源举行
中国影视文学分享会在阿布扎比举行
康辉新书分享会在盐城九龙口举行
凤麓书会主题阅读分享会举行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