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 老戏骨陆续退休,《茶馆》们以后怎么演
原标题:文化杂谈 | 老戏骨陆续退休,《茶馆》们以后怎么演
近期,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谈#人艺老戏骨陆续退休 茶馆以后怎么演#的话题,引起网友关注和讨论。《茶馆》是北京人艺“看家戏”,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有位网友的留言是“不要永远茶馆。要’茶馆’永远”,这很精辟。此“茶馆”应非彼“茶馆”,以《茶馆》为代表的传统经典大戏,以后要怎么演?群众的呼声当然是在致敬和敬畏经典的基础上百花齐放又枝繁叶茂。
确实,最近几年每每有宋丹丹、徐帆、杨立新、濮存昕等人艺老戏骨官宣退休的消息,都会引起网友们的感慨。有网友表示,每次看《茶馆》,看《窝头会馆》的时候,都在想,这帮老艺术家退下去了该怎么办?看过现场的观众都能明显感受得到,老艺术家与中青代的差距。
始建于1952年6月的北京人艺,是中国第一所艺术院团,也是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经典剧目有《蔡文姬》《关汉卿》《茶馆》《雷雨》《丹心谱》《小井胡同》《推销员之死》等,也由此培养出了濮存昕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
而《茶馆》则是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话剧,其地位不言而喻,是时代之珍宝,是戏剧艺术的教科书。对观众来说,是经典,更是情怀。该剧通过展现被历史车轮碾压的人的生活,讲述时代和社会的残酷,其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时代内涵,触动着不同时代观众的心弦。
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举行首演,反映强烈;1992年7月16日,在北京人艺建院40周年之际,于是之、郑榕和蓝天野等初代版《茶馆》,在首都剧场演出第374场,这场告别演出在谢幕时引来了掌声和泪水;1999年又诞生了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版本;2022年6月12日,北京人艺成立七十周年,这部经典巨作推出院庆版线上直播,引起许多人的围观。
所以说,《茶馆》不仅浓缩着以北京人艺一代代戏剧人对艺术的坚守和传承,也浓缩着观众对经典艺术的执着和渴求。
从1999年至今,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梁冠华、何冰等这一批演员用了24年将第二代《茶馆》再次塑造为经典,至少在现在的观众心里,很多人已经把他们与角色看作一体,就像当年初版一样。然而,他们有的已经退休,年纪最小的也55岁了。从道具到演员,《茶馆》再次面临换代问题,所以,作为去年新上任的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总是不可避免地会被问到《茶馆》新老衔接的时间表。
其实,以《茶馆》为名,说的还是传统经典大戏的未来出路,还是如何创新的老话题。
冯远征在这段采访中谈到了对人才培养与剧目打造的希冀,他说,北京人艺到了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亟须吸纳人才、培养演员,为人艺的后10年、20年留下一笔真正的财富。同时,他希望未来的人艺应该百花齐放,不只有一台《茶馆》,应该有几个样式的《茶馆》。
不难发现,冯远征这番话之所以引起网友热议,跟当下演出市场环境相关。近年来,剧院舞台演出方面,青年艺术家在原创音乐剧、舞剧等方面的创作热火朝天,打破条条框框,带来了诸多优秀作品,比如民族舞剧《红楼梦》,青年艺术家们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用现代审美和表达方式,对经典进行解构和整合。比如音乐剧《赵氏孤儿》,根植东西方跨文化语境,深度聚焦传统伦理价值与现代个体表达,诠释千载传承的戏剧经典。
虽然演员阵容终将老去,但不论在何种社会环境和时代语境下,经典作品所蕴藏着的人间悲喜永不过时。或许当下不少“出圈”的舞台剧作品能带来一些启发,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年轻人的理解与视角出发,在故事和表现形式上做出创新表达,才能在艺术坚守中实现传承,正如观众在评论所说的那样“实现’茶馆’永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李海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化杂谈 | 老戏骨陆续退休,《茶馆》们以后怎么演
东家APP:退休以后,最好的养生,是守住这几样东西:
不可思议的茶馆
文化杂谈|《江苏文库》,经典永流传
打《茶馆》的歪主意?
话剧演员怎么演话剧演员的故事?《就是个演话剧的》上演话剧团的台前幕后
《茶馆》重开张 重点品什么?
首都文艺院团陆续启动京外演出,把经典好戏送到全国观众身边
银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4天赚1200……
老戏骨李立群再回应立场问题,并透露:以后都不会去大陆拍戏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