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畔涌国潮 古老戏曲在临港上演

原标题:滴水湖畔涌国潮 古老戏曲在临港上演

央广网上海9月4日消息(记者韩晓余)“心潮如浪急翻卷,难按肺腑万千言。”9月2日晚,当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率杨东虎、陈志鹏登台临港演艺中心,唱响京剧《贞观盛事》选段“共铸盛世太平年”,全场观众掌声雷动。作为“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的开篇,尚长荣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各大院团的众多名家云集这场综合汇演,让很多戏曲票友和年轻的国潮文化爱好者大呼过瘾。

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祖忠人 摄)

“京昆沪越淮剧和评弹,是国粹、是传统,也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并主动去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戏曲从业者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的课题。”尚长荣介绍,“同时,正在全力建设的临港,是‘年轻人的城’,上海的城市建设历来重视文化配套,所以,当两者的需求契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义不容辞、高高兴兴地来了。”

近年来,“最传统”的中国戏曲艺术都在探索新时代下的新表达,通过各类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屡屡有“出圈”和“爆款”。从9月2日开始的“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临港演艺中心,携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等六大院团共同打造。

9月2日的综合汇演是一场精粹。尚长荣、张静娴、钱思剑、方亚芬、梁伟平、高博文等戏曲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共同带来了各家院团“压箱底”的经典作品:京剧《贵妃醉酒》展现国粹华章;昆剧《牡丹亭》演绎温柔缱绻;沪剧《红灯记》《邓世昌》、越剧《西厢记》和淮剧《白蛇传》观众耳熟能详;评弹《花好月圆》《江南好风光》以吴侬软语诉说柔情蜜意,描绘江南的四时美景;越剧联唱《流光溢彩》则全方位展示新一代越剧青年演员的风采。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认为,戏曲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中凝聚的艺术精粹,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不但应持续助力“演艺大世界”的建设,也要为新城人民提供精神文化的滋养和艺术的享受,让戏曲在临港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绽放夺目光辉。

演出合影(央广网发 祖忠人 摄)

在9月2日的综合汇演后,“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将在连续3个周末开启6大院团的专场,分别是9月3日的昆剧《狮吼记》、9月8日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9月9日的京剧《凤还巢》、9月10日的沪剧《红灯记》、9月16日的淮剧《金龙与蜉蝣》以及9月17日为系列演出收官的评弹《高博文说繁花》。

“这些都是各院团的品质代表剧目,是真正的大戏,我们和戏曲艺术中心接触时,他们就表示要派出超强阵容。”临港演艺中心总经理侍元元表示,作为临港地区首个超800座的综合型剧场,坐落在滴水湖畔的演艺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我们规划的目标,就是在临港的新城建设进程中,用文化紧密‘跟进’硬件的提升,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新开发的地带,文化功能配套到位,公共服务实现覆盖,能极大提升当地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除了给年轻人为主体的临港市民带去“恰到好处的生活”,临港演艺中心中心未来还将结合临港的片区科技特色,策划、引进和创作更具现代感、创新力的演出和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滴水湖畔涌国潮 古老戏曲在临港上演
临港演艺中心联手上海六大院团,古老戏曲走进“年轻新城”
(港澳台)“国风国韵飘香江”系列演出之话剧《孔子》在港上演
杂技剧《山水国潮》启幕全国优秀杂技剧目晋京展演
宁波北仑:“观涌”海上音乐会上演
国潮+国粹+国医,“喜耳音乐节”将在巫山沉浸式上演
(寻味中华 | 戏曲)秦腔:“中国最古老摇滚乐”“吼”出新声
元宇宙赋能“国潮热”,“头号玩家”不远了
在剧院大堂上演“三岔口”“智斗” 上海戏曲人让“非遗”活起来
【何以中国】文脉颂中华·国潮少年派 | 国粹摇身变国潮,旧曲而今畅新声

网址: 滴水湖畔涌国潮 古老戏曲在临港上演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014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