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丛谈》:钱穆系统论述中国文化的重磅之作
原标题:《中国文化丛谈》:钱穆系统论述中国文化的重磅之作
南方网讯 近日,博集天卷与岳麓书社联合出版发行新书——《中国文化丛谈》,本书直面中国文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历史问题,反思中国文化的得与失,总结出独属于中国式的文化经验。
中国文化重内在、讲传承、能变通,特别是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尤其要坚定自己的理念和态度,这不仅是复兴中国文化的难点,也是复兴途径之所在。在本书中,钱穆先生纵向剖开关于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解说了中华文化的主要特质、中心思想、终极理想与信仰等,为读者展现出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进退、起落之进程。
本书为钱穆先生有关中国文化问题之讲演,经其整理、修整而成共计二十五篇。各篇不分年代先后,略就其内容,又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就中国历史,指出中国文化之演进与文化复兴运动之主要途径所在;下编则分述中国文化之各个层面,如礼俗秩序、道德修养,并兼及对经济、科学、艺术等问题的探讨。凡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之看法,大体完备于此,其精辟之见解,值得反复细品。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移居台北,于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一生著述丰富,学识博达,被誉为“一代通儒”,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精彩试读
人类文化之展望
目前的世界,仍然是个动荡不安的局面,政治、经济、社会种种问题,先后经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依然不能解决。假如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话,怕还是不能彻底解决人类的问题!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正是人类文化的缺点和病态。因此,我们对目前的人类文化,应该做一番总检讨,揭发人类文化病源所在,重新认识,而提出改进文化的新方案来。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生,而且是多方面的人生。现在我把人类文化分开三方面,也就是分为三个阶层来讲:
一、属于物质经济方面的,是人对物的问题。
二、属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是人对人的问题。
三、属于精神心灵方面的,是心对心的问题。
先说第一阶层。譬如人生吃饭、穿衣、住房子,都脱离不了物质经济的关系。可是,物质经济只可限制人生活动,而不能决定人生活动;因为衣、食、住等物质生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物质经济,只是人生活动中消极的必需。如果人类文化仅仅止于“对物”这一方面,那么,这种文化,只可说是一种原始文化。
其次,说到第二阶层。由于人对人的关系,渐渐就形成了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必然会产生政治。于是这里建立一个国家,那里建立一个国家;这里形成一个集团,那里也形成一个集团。为了国家和集团的利益,政治必然要求人民服从,所以政治带有一种权力性,带有一种拘束性和压迫性。一个国家为巩固内部,或向外发展,或抵抗侵略,还带有一种斗争性。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人祈祷上帝,赐予战争胜利,打败德国,那么世界就会实现和平。同时德国人也同样地祈祷上帝,赐予战争胜利,打败英国,那么,世界就会实现和平。你们说,到底谁的祈祷对呢?事实上,政治又使人群隔离,造成国家与国家的对立,集团与集团的对立,因而更引起严重的斗争。不是吗?
我以为人类的理想政治,应该遵循下列两大法则:一、要尽量减轻其权力性,使不致引起对内对外的一切斗争;二、要在小量的服从和拘束中,获得大量的自由和平等。因为人类文化,演进至有国家的阶段,是为文化进步过程中的一大关键;要是人类文化仅仅止于这一阶层而不再前进的话,那只可算是一种半熟的文化。
现在说到第三阶层,属于心灵精神方面的,才是人生的本质部分,也是人生的终极部分。心对心,心灵的活动虽然是个别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是心灵的活动却有共通性,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心里的思想,总希望发表传给别人。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能表达出来,那么,有思想不是等于没有思想吗?同时,我们心对心地发表思想,正是一种赠予,赠予而自己仍没有损失;相反的,可能把自己的思想加强,而发生普遍的传播作用。所以说,只有心对心,才能把全人类融成为一整体。
人类文化最坚实的东西是心灵,它能启发、感通和积累。我们从物质和政治的观点出发,你有了钱,仍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力,仍希望有更大的权力;这是一种分割性的占有欲,必然引起斗争。要是从心灵的观点出发,喜、怒、哀、乐都是人类共同享受的公物,是一种共通性的感发和享受;心灵只求感通,求感通是赠与,而非占有。换句话说,心灵感通乃是精神共产。人类文化,便是这种精神共产的结晶和成果。因为物质人生是有限的,心灵人生是无限的,而且它更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类文化必须进展到这一阶层,才是人类文化的终极归趋和最高向往。
人类文化要是停顿在物质阶层或政治阶层再不前进的话,都不能说是文化的完成;只有越过上述两关,而向心灵精神方面迈进,才是人类理想文化的成熟。但是也有在这三方面虽各具备而轻重倒置的,这就产生了文化病。就历史而论,在这文化三方面,安排比较妥贴的,西方国家只有希腊,东方国家只有中国。希腊文化虽高,到底是小型性的政治,未能形成大国。中国由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大同思想和王道政治,已经演进成一大国了。
中国政治思想,比较不重权力、不重斗争,而多留社会以自由。因为中国文化,向重“安”与“足”,而不重富与强。“安”就是政治,“足”就是经济。安而不强,足而不富,自然也是缺点;但是今天的世局,许多是强而不安,富而不足的,可以说是彼此各有得失了。不过,中国文化在前两阶层,仅以安足为目标,这正为要使人易于迈进最高的第三阶层去。
人类文化的当前问题,在于如何减轻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而求增进人类心性相互感通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上。人类不要为了经济问题来歪曲政治,更不要为了政治问题来歪曲心灵,甚而抹杀了心灵。
我们应该为人类心灵尽先安排一良好的环境,先获得物质经济方面给养,再获得政治方面的安定,而后大大地求其心灵的感通。换句话说,一切政治经济等问题,都该依随着心灵方面的大目标,这才是人类文化的新希望。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钱穆: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
国学宗师钱穆七部国学研究经典 | 一代通儒 倾心之作
国学大师《钱穆珍稀讲义》出版
《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
中国文化新读
《天下月刊》翻译群体的中国文化译介
第九届中国文化大拜年·全球春晚嘉年华举办
方志丛谈 | 清代皖志:取材和义例
【组图】熊召政《中国文化演讲录》新书分享会暨揭幕仪式亮相全国书博会
中国文化是什么?徐汇的青少年儿童这样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