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我在岛屿读书》,并不仅仅是浪漫与治愈
原标题:我眼中的《我在岛屿读书》,并不仅仅是浪漫与治愈
原创 吉仙红 王禹
近日,由江苏卫视、今日头条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完美收官,在这个“岛屿+书屋”构成的沉浸式阅读场景中,包括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等十余位文学名家与观众一起在文字作品的沁润中,品尝读书的味道。
说起读书,无须多言,始于2006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深入人心、蔚然成风,而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此背景下,《我在岛屿读书》应运而生。
(一)
很多人将《我在岛屿读书》定位于“让观众感受阅读魅力的节目”,在我看来,这仅仅是节目的一个侧面,而从宏观层面来讲,《我在岛屿读书》更是一个为阅读正名的节目。
《我在岛屿读书》两季节目均收获9.1的豆瓣高评分,在第二季节目中,由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担任“书屋主理人”,作家莫言、马伯庸、阿来、紫金陈、郑执等13位爱书人作为飞行嘉宾先后到访书屋,三两老友聊文学、聊写作、聊人生,似是度假般的造访,如是作家、学者间的闲谈,在没有竞技属性、没有明星、没有炒作的前提下,足可见节目组深刻寓意的用心与观众感知的高契合度。
从第一季的海南分界洲岛到第二季的珠海东澳岛,从“分界书屋” 到 “山海经书屋” ,地点变了,呈现方式也有创新,但 《我在岛屿读书》所要表达的态度没有变 ,那就是 为观众构建起“公共阅读围栏场” ,让文学的魅力在惬意的空间中得以释放。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让读书成为了一种奢望,有一句老话儿讲“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从人生价值来讲,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古人传授给我们的处学之道;而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让读书成为培养高尚品格和情操的最佳方式。但放眼至今,功利性阅读的出现,免不了让原本纯粹的阅读背负了“成功学”的枷锁。
当散发着墨香的图书与互联网魔变下的阅读环境相交之时,碎片化、场景化阅读改变了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而“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便成为一种幻想中的阅读之殇。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则在文学大师们的娓娓道来中,还原了文学的纯粹和本真。节目从文字的力量为开篇,畅想AI与文学的对抗,倾诉以行走和笔触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学版图”,一起遥想少年时的文学梦想,在读演会中倾听朗读中的文学魅力,在“飞翔”与“变形”的争论中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注解小人物在袅袅烟火气中赋予文学的人文主义情怀以及灵感与源泉,在行万里路中解读破万卷书的真实内涵,还有文学与话剧的渊源、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文学与音乐电影的交融……
如此种种,这些“书屋主理人”用各种微小之事告诉观众,文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成熟而美好,怀揣这份热爱,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从而让读书回归本身,这是《我在岛屿读书》得以广受欢迎的重要立足点。
(二)
关于文化节目的创新,我们往往更多纠结于形式上的变化,比如是否采取访谈、朗读等多元形式,如何实现视觉上的冲击等等,但忽视了嘉宾与观众的心理契合。
《我在岛屿读书》的最大创新点就在于,内容上赋予节目更高的立意追求,而在呈现方式上则以平视角度与观众探讨读书的立场、趣味和方法,并展现出作家、读者、受众等多元视角的叙事语境,可以说是开启了读书类节目新范式。
节目第一季和观众探讨了为何要读书、怎样去读书、该读哪些书等议题,第二季则围绕“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展开深度漫谈,从畅谈生活的松弛感到人生的大智慧,从人间烟火到世事寻常,从心灵远行到文学作品的力量……有争执亦有共识,有共勉也有互动,润物无声中赋予“文以载道”更多的时代内涵。
比如,可以看出节目中嘉宾的各种讨论,没有经过过多的准备和编排,更没有口号式的表达,往往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如“读一本好书,是一段只属于你的美好时光”“把悲伤留给虚构,把欢乐留给现实”等“爆梗”频出的背后,往往是嘉宾们对阅读、写作乃至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仿佛对面与之交流的就是观众自己,这种沉浸感是文化节目极为容易忽略但却十分重要的方面。
再如,节目中嘉宾们通过把优秀的文学作品与个人讲述相结合,赋予了作品除本身价值外的更多含义。嘉宾经过精挑细选的作品,包括小说、经典名著、诗词歌赋等多种形式,兼具文学高度与鉴赏价值,而嘉宾讲述的作者以及个人的故事也都颇有传奇色彩,亦是与观众相知相通的重要方式。
温润人心是阅读的重要功能,当马伯庸演绎了《出师表》,苏童、祝勇、程永新、叶子朗诵《威尼斯商人》选段,叶子用双语诵读狄金森的诗歌等等,当嘉宾的讲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这些书籍不仅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另外,节目有着明显的指引性和导读性,在每期主题词的设置下,嘉宾都会挑选自己中意的图书并进行解读,从程永新推荐的《追忆似水年华》到让余华驻足的《等待戈多》等,虽然并没有卖力吆喝般的推荐,但在轻声细语间给予观众按图索骥的线索。
更为重要的是,嘉宾们通过讨论自己心仪的书籍和阅读方式,传递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能量,传达着生活中的至善至美。显然,节目呈现出嘉宾们鲜明的文学偏好和性格特征,而嘉宾同样通过这样的特征扩展了节目内涵。
(三)
《我在岛屿读书》能够走红,就是在坚守和创新上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坚守的是什么?当然是对文学的尊重和文化的初心,因为坚守才有了如今的传承与发扬;那么创新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轻量表达是节目最重要的创新点,并且贯穿节目始终,不疾不徐、自然而然也是节目破圈的点睛之笔。
真实,是节目的重要标签。节目中嘉宾们的各种表达和感受是真实的,作家们呈现出来的普通人视角和市井气的姿态是真实的,既无美颜又无滤镜的加持是真实的,节目所透视出来的对文学和阅读的淳朴情感是真实的。
如此看来,还有什么比真实更能打动人心的表现形式呢?
节目的呈现方式是散文式的慢综艺表达,浓浓的文学氛围和生活气息,让观众既有远离喧嚣之感,亦有与文学知遇之启迪,可以说以重塑的行动力量,引发众多观众对文学和读书的行动参与和同频共振。
有人说,《我在岛屿读书》是垂类节目,如今看来,这个定位并不准确,节目反而通过嘉宾们对文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写作技巧和经验的复盘解读,成功打破圈层并实现了跨圈传播,并成功实现了促进阅读、倡导阅读、带动阅读的有效实践。
在这场既有文学知识分享又有精品赏析读解的思想碰撞中,通过对一个个“真人”文学大咖的近景、侧写与特写,充分延展了电视节目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读书人带来别具一格的开卷之旅和审美观感,诠释了阅读与生活的本质,作答了“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何尝不是对“识尽世间好人,读尽世间好书,看尽世间好风光”的全新诠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眼中的《我在岛屿读书》,并不仅仅是浪漫与治愈
今日头条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让读书有更多可能
我们“山海经书屋”见!江苏卫视《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6.15首播
京东《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余华、阿来揭秘少年时代启蒙读物
文坛大家的生活流,《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获年度影响力综艺
暑期书单来了!京东《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余华、阿来揭秘少年时代启蒙读物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定档,莫言、马伯庸、紫金陈加盟“文坛老友记”
《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开播:京东打造节目同款书单 读者轻松低价买好书!
余华、马伯庸分享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 京东独家冠名《我在岛屿读书》精彩不断
看作家在岛屿读书,给生活再提供一首诗吧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