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上学时,同学借给我的农具和书籍丰润了我的人生

原标题:品读|上学时,同学借给我的农具和书籍丰润了我的人生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9期内容

上小学时,同学家有什么,等于你就有什么。

比如小黑子家有4把镰刀,如果都挂在墙上,能组成一幅画。他的3个姐姐都到了能干农活的年龄,加上他娘总共4个干活的女人,每人一把镰刀,“唰唰唰唰”,一天就能将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而村里的其他人家都只有一两把镰刀,所以到了收割季,就去小黑子家借镰刀。小黑子他爹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的重农活,也去别人家借男劳力。

我的小学同学都是一个村的。我们在一张凉床上认字,也在一个池塘里泡澡,还在一棵老槐树上掏鸟窝。谁家有什么农具,我们都清清楚楚。除了认字的课本,我们村里没有一本其它书籍。镇上的供销社,在最西边的角落里摆着几本书,可几毛钱一本的价格谁也买不起。我们喜欢隔着柜台的玻璃,看只能看到的封面。每本书的封面都像挂在藤上的瓜果,早已被我们看得熟透,眼光都能啃破它的皮。胆子大点的孩子会让销售员拿给他看看,那个男销售员就真拿过来让匆匆看一眼。听说县城里有专门卖书的地方,让拿哪本就拿哪本给你翻看,不买也没关系。但是县城离得太远,我念完小学也没去过一次。

直到去镇上读中学,我的世界开始改变。

附近七八个乡镇,只有这一所中学,我的同学再也不只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了。

有一个周末,家在镇上的一个罗姓同学,请我们去他家里玩。那是我第一次去一个不是村民的人家里。一个不种田的人家,是什么样子的?他家的墙上没有挂着镰刀,墙角也没有立着铁锹、锄头和箩筐以及其他任何农具,甚至堂屋也没有我们村家家都有的粮仓。与我见惯了的人家,真是太不一样了。而最让我吃惊的,是他的房间里竟然有一张自己的书桌,桌头摆着整整一排书!

他父亲是镇供电所干部,从部队转业的。那天,他留我们吃了晚饭,有菜有肉,真好吃。而我一直惦记的,却是他书桌上的那排书。临走时我忍不住问他,我能借一本书吗?他一点都没有犹豫:当然,你随便挑。

我拿了一本。放下,又换成另一本。他看到了我眼里的光,笑着说,你可以多拿几本,看完了,再来换。

我挑了5本,厚厚一摞,那是我抱过的最多的书。我曾经有一次从小黑子家借过3把镰刀和一把锄头,似乎都没这5本书重。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将5本书全看完了,也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一口气干完一件事”。如果不是白天太短,或者舍得夜里点煤油灯,我肯定还能更快地读完那些书。

周末去还书时,罗同学诧异地看着我,问:这么快就读完了?我点点头,并告诉他,其实前天我就读完了,只是没到周末,没好意思过来还书。罗同学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下次看完随时来换。于是我又抱回了一大摞书。其时已隆冬,寒风能将身上最后一点热气都刮走,但我怀抱着那摞厚厚的书,只觉身体暖洋洋的。在书的庇护下,只有我裸露在外的两只手,冻得跟胡萝卜一样。

美好的日子似乎总是过得飞快,不到两个月我就将罗同学书桌上那排书全看完了。我觉得自己脑子里已经灌满了各种各样美妙的故事,足够幸运。没想到罗同学忽然问,还想看吗?

当然。

罗同学拉着我的手说:“跟我来。”

我随他进了另一个房间。他说那是他爸爸的书房。靠窗有张桌子,靠墙则立着一个大书柜——天哪,整整一柜子的书!

就是在罗同学爸爸的书房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红楼梦》。后来读到刘姥姥进大观园那节,我忽然忍不住笑起来,自己第一次走进这里时,何尝不是进了大观园?其实,我们乡村中学也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但远没有罗同学家的书多。

我何其有幸遇到这样一位同学,而他恰好有一位爱书的父亲,让我能在最爱阅读的年纪里读到了许多书。我与罗同学初中3年、高中2年同窗五载,几乎通读了他家所有的藏书。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们同时爱上了文学,一起读书、写诗,做着关于文学的梦。高中毕业后他从军,而我考上大学读了心仪的中文系。多年之后我们于家乡再聚,已经做了外公的他含饴弄孙,尽享天伦;而我,仍继续着自己的文学梦想。

我在村里的小黑子家借过无数次农具,在镇上罗同学家借到了一粒种子。它们一样丰润了我的人生。

原标题:《同学家,有藏书》

作者:严生生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品读|你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本书吗?
全景展现正定历史文化书籍:《品读正定》出版发行
品读|退休了,最让我恋恋不舍的是它
品读|现在,我成了我们家唯一会养花的人了
拜托!她可是秦海璐和保剑锋口中的上学时所有男生排着队看的超级……
品读|你掌握和妈妈相处的“通关密码”了吗?
品读|围炉夜话
品读|父亲的黑木头箱子,是我学生时期的“图书馆”
品读|我的小姨,是个厉害的女子
品读|女儿列出我三件错事,有两件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网址: 品读|上学时,同学借给我的农具和书籍丰润了我的人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302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