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

  文 | 枳为橙 · 主播 | 杨枪枪

  有位主持人曾问老戏骨陈道明:

  “对您个人而言,除了演戏,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陈道明想了想回答道:

  “饿了想吃,困了想睡,累了想躺着。”

  主持人听后感慨:

  “这是一种最高境界,是自由啊。”

  陈道明又补充道:

  “所以什么最重要,你自己的需要,就是最重要。”

  细想来,的确如此。

  有多少人,活了大半辈子,总习惯为了他人的喜怒哀乐,委曲求全。

  能够时刻照顾别人的情绪,却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

  半生已过,看着儿女各自成家,多年好友渐行渐远,经历了世事无常,不得不承认,老伴也不一定可以陪我们走到生命尽头。

  到了一定年纪,才恍然发觉:

  行走于世间,与其一味地取悦别人,不如学会讨好自己。

  毕竟,人生到最后,最终的归宿,只有一个人:自己。

  低耗心态:

  做自己的医生,学会哄自己开心

  著名作家蒋勋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多年以前,他突发急性心梗,被人紧急送往医院,随后又被立刻推进了手术室。

  做导管手术的时候,虽然打了麻药,但他还是感觉疼痛难耐,以至于喊出了声。

  医生见状便安慰他:“最痛,就这么痛了。”

  后来手术顺利完成,没过多久他的身体就恢复了,想起医生当时的话,他特意前去表达感谢。

  因为正是有了医生的那句安慰,才让他平静下来,坦然看待生命中的这场意外。

  谈起这段回忆,蒋勋说:

  “人生最痛的,不是痛本身,而是对痛的恐惧。”

  当他知道“最痛”也不过如此时,就明白:接下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究其根本,其实正是心态的力量,驱散了生命中的阴霾,让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

  很多时候,事还是那个事儿,结局还是那个结局,但你的心态变了,眼前的事物自然会变得不同。

  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别再生闷气,试着换个角度,不把对方的话太当回事,不要急着证明自己。

  心宽了,路就宽了。

  当你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辗转反侧、忧心不已时,别再继续内耗。

  试着换个心情,从容看待生活中的所有变化,允许一切发生。

  史铁生写过一段话:

  “我四肢健全时,经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

  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几年后,长了褥疮,又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来人世走一程,经历起起落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消耗自己的能量,在抱怨和悔恨中过完这一生。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中年以后,从这3件事做起,修炼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治愈好自己的人生。

  (1)停止精神内耗:

  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

  (2)避免想得太多:

  穷思竭虑,毁的是自己的身心。

  想的多了,烦恼就多了;笑的多了,运气就好了。

  (3)戒掉攀比心理:

  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永远看不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学会知足,定会常乐。

  请相信:你能练就多好的心态,就能成就多么精彩的人生。

  

  置顶本事: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伞

  看过一位北漂阿姨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

  她叫王柳云,年轻时遇人不淑,和丈夫结婚后屡遭家暴,而她最初只是选择忍受。

  谁曾想,一直以来的忍受,不仅没有换来改变,还让丈夫变本加厉,卷走了她所有的钱,依然对她百般辱骂殴打。

  终于,王柳云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婚,带着幼小的女儿去了广州。

  那几年,她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刷盘子、踩缝纫机等等。

  只要能维持生计,她一句怨言也没有。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新闻中看到一位60岁的老人在学画画,深受启发。

  从那以后,她便找了一个免费学画画的地方,从头开始,学习新的技能。

  她在绘画上颇有天赋,才四天时间,就有人表示要买她的画。

  2020年,53岁的王柳云孤身一人带着行李赶去北京,白天扫厕所,晚上闲下来了,就在杂物间画画。

  渐渐地,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办了自己的画展,还上了央视,吸引了一批粉丝,重塑了人生的道路。

  《霸王别姬》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小癞子带着小豆子逃出戏班,去看名角儿唱戏,他望着台上的人感叹: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后来师父说:

  “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短短一句话,道尽了人生的真相。

  遇到坎坷,等着别人搭救,倒不如强大自己的力量,勇敢冲过难关。

  风雨俱来,慌慌张张寻找屋檐躲雨,倒不如撑好自己的伞,从容走回家中。

  自己若是没本事,积攒再多的人脉也没用;自己如果不扛事,旁人铺的路再好也是徒劳。

  人生下半场,学会置顶这3个能力,稳妥走好脚下每步路:

  (1)储蓄力:

  危急关头,四处借钱,不如兜里有钱。

  学会存钱,就是为自己存下最关键的一份底气。

  (2)免疫力:

  早睡不熬夜,饮食有节制,生活有规律,日常多锻炼,一个安然无恙的身体,是获得幸福的前提。

  (3)行动力: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当你拥有了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富养灵魂:

  后半生,做自己的摆渡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改变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人年龄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三观,一切过程和结果,都是与自己博弈。

  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会绕路。自己画地为牢,便会万劫不复。”

  深以为然。

  天不渡人时,人就得自渡;

  天不遂人愿时,人就得靠自己。

  老艺术家秦怡的一生,遭遇了各种风风雨雨,承受了命运的许多玩笑,可她却凭借着强大的内核,行至百年。

  年幼时的她,惨遭家人遗弃,本以为婚后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可事与愿违。

  为了养活家人,她拼命赚钱,也因此患上了一身疾病,还在44岁那年确诊了癌症。

  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所有意外,靠着顽强的信念,战胜了病魔。

  康复之后的秦怡,逐渐意识到:

  人的精神紧绷久了,那根弦迟早会断,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生活,丰盈精神世界,才能动静协调,安然地走完这一生。

  于是她开始在闲暇时光,远离一切社交活动,静坐在家里画一朵花,添几片叶子,从中找寻安静的美好。

  有时也会读一些中外名著,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章节,充实自己的思想。

  90多岁时,她也依然奔走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写剧本当女主角,远赴高原拍戏。

  聊起过往种种,鲁豫问她:

  “您这算是命好,还是命不好?”

  秦怡笑着回应:

  “命好不好全看你自己,看你怎么去做;

  真的是千难万难过来的,如果没有那样的力量,早就死掉了。”

  人活着,灵魂自由了,生活也会自然而然充满希望。

  当你滋养好灵魂,丰富了精神世界,即便命运给你带来“重重枷锁”,你也可以在泥潭之中,看到属于自己的星空。

  后半生,经营好生活的这3个方面,做自己的摆渡人。

  (1)清理圈子,享受独处:

  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不必挤进人群中去,享受独处带来的快乐,心静人自安。

  (2)坚持读书,拓宽认知:

  你的认知维度高了,视野就广了,世间诸多小事都会如浮云般散去。

  你的思维层面深了,格局就大了,便再也不会于繁华中迷失自己。

  (3)有忙有闲,不再将就:

  在忙碌中提升自己,在闲暇时休整身心,不要将就地过每一天。

  一个人,唯有保持充足的生命力,才能应对世间万难。

  ▽

  很喜欢一段话:

  “所谓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

  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人老了,修炼一个好心态,拥有一身好本事,保持健康,灵魂丰盈,自会活得开心。

  接下来的日子,认真活,好好走,才算是不辜负人生这一程。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 重要提示 / 

  作者:枳为橙。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陈道明: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
或许你不懂,最亲的人不是父母,也不是爱人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人到晚年,最亲的并不是老伴,三个60岁退休女人实话实说,很扎心
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有钱,而是“子女成功”
这世上,跟你最亲的人,其实只有三个人
老了以后,你就会才明白,世上最亲的只有三个人
人老了,若是老伴先离开,做到两个拒绝,余生会幸福
人过七十才醒悟,亲人和子女都“背叛”,有四个真相
人生走到最后,能靠得住的只有一个人
人生最悲哀的事:不是毁于环境,而是输给了心境

网址: 陈道明: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4694.html
所属分类:品牌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