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央广网成都9月16日消息(记者 苏莉 昌思荣)在纸上绘出纹样,将剪下的纹样固定于布面,五颜六色的绣线在绣娘手中飞舞,一幅精美的羌绣作品逐渐成型……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内,当地村民正在绣制羌绣。“这是羌绣的传统刺绣法,厚薄都可以做。”从事羌绣保护传承数十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了大山。
李兴秀(右)正在展示羌绣技艺(央广网发 王磊摄)
羌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因多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有“云朵上的民族”之誉。作为羌族传统刺绣艺术,羌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以针法精巧细致、色彩爽丽明快为特色,其图案多呈几何形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
今年63岁的李兴秀,是茂县本地人,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十几岁时已能飞针走线。多年深耕羌绣保护与传承,她将不成体系、不成门类的羌绣绣法进行总结梳理,并归纳为扎绣、挑绣、钩绣三大类别。她介绍,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有着“精、细、美”的特点,羌绣在向其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保持民族特色。
她的代表作之一《羌族蓝,大吉祥》运用单面挑绣的单种针法,用纯蓝底色和纯白绣线展现出了羌绣素雅大气的一面;代表作《羌山百美图》,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展览。由于技术精湛,她的作品多次走出国门,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地。
李兴秀为参加州庆活动绣制的羌绣作品(央广网发 李兴秀供摄)
近年来,在李兴秀等非遗传承人带动影响下,当地羌绣产业已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吸引公司、协会、学校、基地等多方参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李兴秀通过创办培训学校、开办公司、设立工作室等途径,招收徒弟50余人,带动了8000余名绣娘就业,培训的学员超过2.5万人次。她表示,通过学习羌绣技艺,农村妇女把生活技能转变成生产技能,实现了自立自强,足不出户就可创收。
如今,李兴秀的徒弟不仅掌握了绘画、裁剪与绣制等技能,绣出的作品也达到较高水准。这些徒弟中的佼佼者,也成为各级非遗传承人。此外,李兴秀还通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推动羌绣走入课堂,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
“越传承越有兴趣,越做越有劲。”几十年如一日俯首挑针,李兴秀很开心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羌绣被更多人了解。谈及未来,她希望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羌绣文化资源,大力培养传承人,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非遗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才能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湖北科技学院:让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三非遗传承人成立传承联盟
指尖上的艺术 成都市非遗面塑传承人捏了5000余只大熊猫
让非遗资源活起来
非遗传承人如何炼成
三位传承人与你乐玩非遗 (寻美非遗)
晋作木雕技艺传承人:非遗不应该“活”在博物馆里
让非遗资源活起来(履职故事)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