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 共唱红豆曲
原标题:同饮一江水 共唱红豆曲
谢晓莹在自己编创并主演的粤剧《东方之珠》中饰演“鲛人”。
“潮涌大湾”戏曲晚会名家荟萃,来自中国各大戏曲剧种的领军人物同台献艺,图为澳门粤剧名家曾慧在晚会上献唱。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谢晓莹的粤剧表演和造型充满时尚气息。
粤剧是大湾区人民共同的乡音。9月12日晚,一众粤港澳粤剧名家汇聚“潮涌大湾”戏曲晚会,共同唱响“南国红豆”的时代新韵,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
粤韵传情,余音绕梁。随着人文湾区建设的进程加速,三地粤剧界积极携手,发挥各自优势,为粤剧的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记者采访了其中的港澳代表,了解他们的新创作、新尝试,展望三地携手推进粤剧发展的新图景。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见习记者 戴雪晴
实习生 张柏林
本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署名外)
故事1
香港粤剧花旦谢晓莹:
用中西融通的“港味”让粤剧焕发新活力
刚结束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香港粤剧花旦谢晓莹就马不停蹄赶回香港,准备投入一个新剧本的写作。采访之前,她调皮地“哀求”记者下午再致电她,“连续演了十几天戏,想睡个懒觉”。结果,记者收到了她凌晨4点上线发来的回复:“半夜写作灵感来了”。
谢晓莹是粤剧界少有的能编能写、能唱能演的青年花旦。近年来,她可谓是十分高产,创作颇丰。由她编剧、主演的新剧《画皮》《女角九宫格》《东方之珠》陆续首演,角色扮演类网剧《重生赵飞燕》线上热播。此外她还试水了网络直播,试图触及更多大湾区内外的戏迷。
自2012年与丈夫高润鸿一同创办灵宵剧团以来,她一直在探索如何以更新颖、更时尚的方式,用粤剧来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吸引更多新观众。
今年2月,她根据聊斋经典故事创作的粤剧《画皮》(精新版)亮相香港艺术节。剧中,她一人分饰正邪两角,有悬疑刺激之处,又有鬼马谐趣之味,紧凑的剧情让观众大呼过瘾。谢晓莹介绍,该剧在表现形式上中西兼备,又不失香港特色;既融合传统戏曲元素,比如吸收了京剧程派的水袖功,又加入现代舞元素,行当跨度很大。有观众看完后,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感叹:“视听盛宴,令人震撼!”
“为什么我要出新剧?因为我发现,香港粤剧观众老化的情况依然严重,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看一看内地的剧目,像广东粤剧院的作品《白蛇传·情》,很新颖,很多年轻观众都很喜欢,值得我们借鉴。”谢晓莹说。
谢晓莹偏爱从历史典故、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而她身为粤乐名家的丈夫高润鸿,则负责为她的剧目进行“粤味”把关。“虽然包装是新的,但内核依然是传统的。所谓‘以旧为新’,唱念做打,依然要保证传统的粤剧味。”谢晓莹说。
作为香港土生土长的“80后”,谢晓莹自幼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环境中长大。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教育背景,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视角。
最近,她联合香港著名导演高志森,为《女角九宫格》专场表演加入了影视元素。舞台幕布上,作为编剧的谢晓莹以一身现代装束在视频中现身;作为剧中人的谢晓莹则一身戏服站在舞台上,与影像中的自己对话。
剧中呈现了九个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与编剧的对话。其间演员不下场,就在台上换装,“有点像话剧的形式。”至于是否担心传统观众无法接受,谢晓莹和高志森共同回应道:“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让传统与前卫交织,这是香港创作人应该做的尝试。”
去年,国家艺术基金首度开放香港艺术机构与个人申请,谢晓莹的两个剧目《画皮》《马湘兰》皆成功入围。“这给了多年来坚持新剧创作的我莫大鼓舞。”谢晓莹说,如今,她对粤剧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目前,她正积极与内地院团、剧场沟通,期待着拥抱大湾区广阔的粤剧市场,将富有香港风格的剧目介绍给更多观众。
故事2
澳门粤剧名家曾慧:
让粤剧文化触达更广泛人群
今年暑期期间,一部别开生面的粤剧《白蛇传》在澳门石排湾中学礼堂上演,在台上一板一眼的唱、念、做、打,博得观众阵阵喝彩,然而主演们却并非专业的粤剧演员,而是一群来自澳门不同学校的中小学生。
他们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粤剧名家曾慧的弟子。她不仅为学生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感到欣慰,台下六七百个座位都坐满了观众也让她十分欣喜。她告诉记者:“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同学们成为戏迷,那他们身后的家庭成员也将更有动力去了解粤剧。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接触到粤剧,这是我们的目标。”
虽然已是身经百战的资深粤剧表演艺术家,但这出《白蛇传》的排练工作对于曾慧来说并不轻松——要把参加演出的50多个同学凑在一块彩排,就是一个难题。“澳门的中小学有不同的考试、放假时间,大家只能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排练。到7月中旬时,还有不少同学在考试。我们只好采取‘来一个、教一个’的方法进行粤剧教学。”曾慧说。
曾慧告诉记者,这出《白蛇传》共有7场戏,为了贴合学生的表演特质,她提前考量了各版剧本,对每一场戏都作了调整,例如第一场侧重于展示更多的动作戏,第二场凸显优美的唱腔,第三场的节奏则更为紧凑。她表示:“在这样的编排下,每位同学都能尽情展示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这场演出也是澳门曾慧粤剧团近年来深耕粤剧教学领域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起,曾慧便积极地投身于粤剧文化的普及、传承工作之中,率领团队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据悉,剧团有四位老师都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其中包括国家二级演员司马祥。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对粤剧普及推广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让曾慧感触颇深:“澳门学生每学期都需要选修三个或以上的兴趣班。自开设粤剧课程后,很多家长同学们都踊跃前来报名。”曾慧粤剧团与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进行合作,每逢周三与周日,都会为小戏迷开设更为专业的粤剧课堂。为了使课堂更具趣味性,曾慧团队还会在训练中加入更多的道具,让同学们有机会“耍一耍”刀枪棍棒。
此外,曾慧还经常往返大湾区各地,不遗余力推广粤剧。前不久,她前往广州录制《老倌有戏》节目,通过示范、讲解的形式,为戏迷介绍香港粤剧“花旦王”芬艳芳的芳腔,以及著名粤剧演员新马师曾的新马腔,指导戏迷演唱经典名曲。
作为新马师曾的入室弟子,曾慧的唱腔吸收了三地粤剧不同风格的精华。如今,她又将自身所学反哺大众。因凡事亲力亲为,每一句唱腔都悉心传授,粤剧教学工作占据了曾慧的大量时间。不过,她仍然乐此不疲:“所谓教学相长,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把粤剧教得更好,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曾慧所言的“提升自己”,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潮涌大湾”戏曲晚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晚,她不仅登台演绎粤剧《洛神》经典选段,还兴致勃勃地观摩参演的其他剧种名家表演的剧目。“我很荣幸能够近距离地向他们‘取经’。”谈到当晚的演出,曾慧十分兴奋。
演出的隔日恰好是周三,曾慧立马又回到澳门演艺学院的排练室,继续上课。对她来说,传承粤剧,一刻也不能停,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同饮一江水 共唱红豆曲
共赴青铜展,同饮一江水
红楼梦:宝玉大婚后真的忘了黛玉吗?《红豆曲》给出了答案
我家的糯米红豆粽
中秋悦|小清河两岸的“红豆”
《红豆》杂志高质量办刊专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去有风的地方》许红豆谢之遥开启了异地恋……
少女时代再跳出道曲,出道曲一响DNA就动了,是永远的少女时代
窦唯与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共唱《胡笳十八拍》
【好文分享】经典红楼曲,再现红楼梦传奇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