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多年陈丹青再出新书,他想对大家说“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

原标题:暌违多年陈丹青再出新书,他想对大家说“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

题图:陈丹青

陈丹青又出书了。进入晚年,时间给他留下一大包记忆,对他说,慢慢消化吧。于是我们有机会进入他的记忆。

十年来,陈丹青为亡故的师友写了不少纪念文章。他说,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纪念文章,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的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

他也受托写了不少艺术评论,跨越小说、戏剧、音乐、摄影,还有素人的绘画,他说,好的艺术可以永远谈下去。其中一篇的题目成为书名:《目光与心事》。

《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收集了他所擅长的访谈、讲演,还有从事《局部》与木心美术馆工作以来的不少文案。面对当下流量时代的浮躁,他问道,观看,被观看,传播,被传播,你身在哪一端?

以下,请读者分享陈丹青三本新书的序言。

陈丹青最新著作三部曲

01.《除非我们亲历》:收录过去十年间陈丹青为亡故师友写的十篇纪念文章。他说,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

02.《目光与心事》:收录陈丹青过去十年最新的艺术评论文章,跨越戏剧、小说、音乐、摄影,以及素人的绘画。作者自嘲这些皆为“轻佻”的评论,却能看到其中对“真”的赞美,对“灵”的惊异,对“艺术家命运”的慨叹……

03.《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本书为陈丹青近十年精选访谈、讲演的合集,分五辑:采访、讲演、关于《局部》、关于木心、关于木心美术馆。对话中依旧有谈不完的艺术与文学,还有他从事《局部》与木心美术馆工作以来的不少文案。面对当下流量时代的浮躁,他问道,观看,被观看,传播,被传播,你身在哪一端?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关于新书,陈丹青想对大家说

文 | 陈丹青

来源 | 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

《目光与心事》序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母亲在世那些年,我每有书出,就献给她。忽一日, 母亲满脸不明白的样子,叫声我小名,认真地问:

“……姆妈养侬出来,怎么不晓得侬会写书呢?”

其实如今出本书不算多大的事。母亲有所不知。我存着上百册历年收到的赠书,有位老帅哥一次性送我十二本,装帧考究,锃亮的封面,全是他的著作,跟他比,我这不能叫做“书”,不过是杂稿的凑合。

十多年来,我所诧异的是给人写了不少序言。收入此书的篇幅,仅占半数——旧友新知,老的小的,甚至从未谋面的人,寻过来,用了怯生生的,但听上去不肯罢休的语气,要我为他们的画展、画册、文集、小说集、书法集,写点什么,我心软,居然支支吾吾应承了。

为什么呢,一面,固然是人情债。人家开了口,傲然回绝吗——中国人的眼神藏着一句狠话:“你看不起我!”——于是低头去写,好几包烟,好几天时间,就没有了。另一面恐怕是虚荣心作祟。倘若名目是在美术之外,甚或更大的话题,我会偷偷闪一念:试试吧,兴许能说出什么名堂。这可好,更多的烟,更多天数,没有了。

什么叫做轻佻,这本“书”便是。

但我就此被称为“文艺评论家”,这倒不好抵赖的。你在人家的书页前果真写了序,既是序,就有评论的意思了。

我见了谁谁谁的东西,当下起好恶,熬不住说。老友曾当面揭发:知青年代我就满口胡言,对人家的作品动辄大赞,或者大骂。后来市面上混久了,逢迎、狡猾、敷衍、取悦,我都会,且能把握分寸——我知道,同行面前,真话不可说。

就此而言,中国没有 critique,更别谈 criticize。诸位如果愿意读这些序言,多是肯定、叫好、赞美,并没有坦然的批评——倘若有,一定是借早已死去的前辈挡着,半阴半阳地损几下子。而当我赞美时,我敢说,十二分当真,此外,事情还有别的面向。

英国历史学家托尼 · 朱特早年研究法国思想,剖析萨特与波伏瓦,颇不留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去到剧变序中的捷克与波兰,结交不少豪杰,豁然有感于西欧人轻忽的另一维,乃自称“发现了东欧”,文路起了变化,说他开始享受赞美,还说,就写作而言,赞美,或许较批评还难做到。

这话说得好,虽说我的小把戏岂能望见他的境界,但我的世故仿佛得了宽赦,等于吃补药。说来奇怪,一字一句赏阅某个家伙,某件作品,我确乎得到快感,而要能稍稍做到诚实的赞美,果然大不易。

都说写作须得诚实,具体指什么呢?九十年代我曾很喜欢阿城推荐的一部上海人写的小说,事后问他何以觉得好,他想了想,说:“态度好。”我一直记取这句话,也拿来要求自己的写作,尤当语涉 critique。当然,人判断不了自己的态度是否真“好”,所以我有没有做到,不敢说。换言之,对我的作文的 criticize,应该来自读者。

可惜我的写作(包括绘画)从未得到像样的批评,这将使我很难进步。近年得识一位零零后小子,隔了两代,辈分与名位于他不起作用,于是对我的某篇、某句、某个意思,提出异议,照直批评,还帮我剔除错字与笔误。

一个评论者能得到他人的评论,critique 变得快乐。跑来求稿的人要一篇序,我也借了陌生的主题,磨蹭智力与写作,没个话题扔过来,我的脑筋会怎么转,自己并不知道。

这本集子的话题半数在美术圈打转,最用力的一篇是写老前辈张光宇,因事涉现代美术史,不免紧张。稍稍松动的篇什里,《目光与心事》似乎还好,便取了做书名。写成后,盼着能和这位久居北京的意大利摄影家勾搭见面——他来字说我道着了他的心事——结果命令我写序的中间人取了稿子,再没下文。

往后,我的业余的 critique 该约束了,对付人情债,毕竟很苦,人老了,得给自己多留点光阴。再者呢,当母亲说了前面的话,脸色一沉,压低声音说:“还是要当心呀,弗要乱讲话。”妈妈,我也怕惹事,您要是发现儿子是在书里胡扯艺术,赞美艺术家,该会宽心的吧。

2023 年 5 月 18 日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除非我们亲历》序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我的胡乱的写作都因受人委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

好像是为高仓健去世而写了追记的那年,成稿后不知交给哪里,便发朋友的邮箱,意思是你自己看吧(哪位朋友呢,也忘了),不料半小时后他就转成自媒体格式,传开了,从此我能在手机上看见自己的文章。

我很快习惯了这种掌心阅读,还学会迅速划动,看留言。四年前写了回想邢啸声老师的稿子,网友“符号丛”留言道:

好像我看见的陈丹青的文章都在悼念谁谁谁。

这倒是个提醒。近日编辑要我聚拢十年来的碎稿,将怀念亡故师友的十篇文章,单出一书。其中,元月以来相继辞世者,就有四位,最近的一位,是亲爱的万玛才旦。

今岁我能自称古稀老翁了。估计“符号丛”很年轻,和我年轻时一样无知:人上了岁数,须得年年闻知哪位亲友忽然走了。倘有动笔的习惯,就会写点什么。古人的祭文,郑重而高贵,我无学,经典的祭文尚且读不懂,现在要写亡者,怎么办?

十二年前,木心死,写成《守护与送别》。那是我头一次描述死亡,不想到这是“悼念”。写时,只觉和其他文章的写法,大不同。回忆不断不断涌上来,你得诚实,又必须处处克制。你心里有一包情感吗,没法写的。你会遣词造句吗,也没用。这时,词语最是无妄,无力,无能,而死亡的消息格外激发写作,同时,阻断写作,处处与你为难。

但我还是写了。眼下复读一过,无端地感到虚空。

你以为写了,便能卸脱心里的痛惜吗?忠厚老实的姚宏儒,何其珍贵的万玛才旦,都比我年轻好多啊,就此没有了。

他人的死亡告诉你,你也要死的。死亡还跟来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遗忘。你想抵御吗?昨天手机里收到一段视频,有位男子穿越一千二百公里,把钢琴运到汶川震区废墟边,独自为十五年前的亡者奏琴——对了,琴声比文字更懂得言说——二十分钟后,当地壮汉冲过来,连人带琴,将他撵走了。留言一千多条,多数是慨叹,间有我所万万想不到的意见:

到这里玩吸粉引流……不应该赶你走吗……别打扰逝去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你弹的蹩脚钢琴!!!

事后被告知,弹琴人来自武汉,三年前妻子生产时,发现孩子没心跳。我不确定手机上的消息是否属实,但他从此学弹琴,除了这回,还曾挪了钢琴在长江大桥下弹过,也有视频。

眼下我在乌镇,今天太阳好,游人如织,每片树叶给照得亮晶晶的,趁五月的和风,摇曳而娇嗔。我又对我的悼念文感到虚空,似乎伴有歉意——走开!讨厌的死亡,别来打扰活着的人。

2023 年 5 月 15 日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序

如同我的过去的“书”,这本集子仍是一堆杂稿。因为杂,分为五辑。题作书名的讲演远在 2009 年,连同几篇陈年旧稿,今天看,早经隔世。稍稍好玩的勾当,过去十年,是做《局部》,但我就此成了供人合影的背板。

起先,有说看了《局部》的,我便心软,近年呢,随便哪里冷不丁路遇——“您是……拍个照吧”——我抽身就走。为什么?很晚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人家拍照,只为转发。

当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照相术,波德莱尔叹道:

我们这可憎的社会急不可待凝视自己微不足道的形象,就像那珂索斯一样……陷入非同寻常的狂热。

今天,这狂热会令波德莱尔瞠目结舌。被传播学看作新世纪的重大事物之一,是“自拍”。其实自拍者的“急不可待”,还是转发。不是吗,“粉丝”并非要跟你合影,而是,已被视为能够公开观看的人,包括我,都是自拍者随时随地的劫持之物。

合影,能拒绝,真正束手无策的是,如今手机里没完没了出现我早先视频的碎片,取义断章,重复推送,还添加讨厌的文艺腔旁白,说及我和木心的故事,全是编造,以便带货。

这不是公然的打劫么?年轻人诧怪:陈老师,你怎么不懂?

待我有了微信,天哪,瞧这拴着链子随处献丑的猴——那也是转发,而转发者分明知道,你奈何不得。若是旁观这家伙的口无遮拦,我会纳闷:这个人难道不明白世道的无聊与险恶吗?呜呼,过去二十年,我的不设防,我的近乎鲁莽的坦率,已经汇入网络的大数据。

但我从来弄不清什么是微博、公众号、社交媒体,经小朋友再三解释,还是茫然。电脑,手机,我只会用来写作与通讯,其他功能,概不会。至少十年了吧,除了躲着画画,我只做两件公开的事,一是《局部》,一是替木心周旋他的美术馆。虽则那是露脸的勾当,但自以为很收敛,很乖,直到自媒体将我打醒。

多数留言倒是善意的,和我同样幼稚。哈姆雷特的问题眼下也是我的问题:闭嘴,还是继续说?一切已不可收拾,我弄不清被哪只手捉弄——人的,还是科技的——在流量的漩涡中,我无法让好心的网友相信:除了戒备和疑惧,我绝不享受。倘若诸位还想看,莫非巴望这老东西早点给请去喝茶?

观看,被观看,传播,被传播,你处于哪一端?我当然明白,自媒体文化带出的巨大价值和无数问题,症结可能如木心所言:“问题大到好像没有问题。”在算法与大数据时代到临之际,他逃走了,我还活着,在这样的时刻居然出书。有谁会读吗?人人都在刷手机,我也一样。

或曰:你扮了公众人物,别来装了吧!好,哥们儿,你不也想蹭点流量吗,有一天你会明白,出名便是罪过。

2023 年 5 月 16 日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THE END

点击图片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乡土中国》 |《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暌违多年陈丹青再出新书,他想对大家说“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
暌违六年,村上春树再出长篇小说,能否引发新一轮“村上春树热”?
陈丹青×王瑞芸:能不能傻一点,回到感觉?
陈丹青:我没读过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诺贝尔奖组委会放水了
孔乙己最致命的,不是读书人的清高
陈丹青:艳遇与我擦肩而过
孩子,我想对你说
音乐演奏 紧张一如点球大战
北大教授陈平原新书发布 讲述中文系学人的才情及命运
陈丹青: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

网址: 暌违多年陈丹青再出新书,他想对大家说“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582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