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那个月亮等待的人?
原标题:谁是那个月亮等待的人?
说实话,刚看到这些新闻时,我并不是太相信,如今还有那么多人读诗吗?报道说,开学第一天,570万人次在抖音听叶嘉莹讲唐诗。抖音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178亿,李白成诗人“顶流”。过去一年,近百万网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分享唐诗之美——不是曾有人感慨“诗歌已死”吗?高考又不考写诗,读诗有什么用呢?现代人如此忙碌,有读诗的闲暇吗?
直到读到复旦教授骆玉明关于读诗的一段分析,我才找到了答案。他谈到如何对抗焦虑时说:“日常的冲突、日常的利益得失、日常的荣耀等都是周边环境给予我们的一种心理感受。每天都计算得失,那么你的生命就会被切割,被那种具体的利益、具体的得失切割得粉碎。把我们的生命放在更大的一个空间当中去体会生活的时候,那些东西觉得很小。历史是一个宏大的进程,我们的生命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壮丽的世界。”
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理解了为什么读诗的评论区总能看到这些评论:李白“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杜甫让我豁然开朗,王维“治愈”了我的焦虑,李商隐教会我如何反“内卷”,白居易让我“放下”了——是啊,我们生活在日常的利益得失中,为之悲欢焦虑,而诗里丰满的人生世界,历经沧桑淘洗后,常能给人一种壮丽和广阔的视野,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读诗时豁然开朗的治愈感,是无与伦比的。
当你读《春江花月夜》读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听到骆玉明教授在视频中的解读:“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赋予世界以意义,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当我们看到江上的月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去想:我正是那个月亮所等待的人。”
——被孤独感和虚无感支配而emo的你,一定释然了,对自己的生命充满力量,不能辜负月亮的等待。读诗的人,是不会问读诗有什么用的,诗,是用心灵和生命去读,并在生命中感受它温柔的抚慰。
人们爱读诗,首先是因为诗歌很美,格律的美,词句的美,意境的美。中国人认为,诗歌,是为语言找到最完美的表达方式。柯勒律治也说过大致的意思,最好的字按照最好的次序排列而成。不过在我看来,相比这些形式之美,读诗的人更欣赏的应该是其价值之美,这种美,能给迷茫、焦虑、内卷、内耗的现代人一种放松与“治愈”。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读诗呢?也可以观、可以怨,更可以去内耗、反内卷。就像中文系教授杨雨说,读一首唐诗就仿佛是和一个好朋友对话,它可以“疗愈”心灵孤独,在每个人的内心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可供自在往来的桥梁。
现代人不能失去读诗这种对话方式。是啊,抖音上那些读诗的人,都是在对话,都是在历史的星空中寻找那个“等待自己的月光”。唐诗有心灵治愈的功效,首先在于,这些诗在写作时,多是诗人的自我疗愈过程。边关时的彷徨,艰难时的忧虑,失意时的迷茫,失恋时的痛苦,乡愁时的郁闷,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怀疑和内耗,在写成诗后,已经在诗境中消解了。写诗,是一种自我抒发和排解的方式,今人读古人“疗愈”之诗,自然也有“疗愈”效果。与其说是与诗人对话,不如说是与诗人的心灵、诗人的境界、诗人排解内耗的方法对话,获得一种人生智慧。每一首诗它都体现着一个诗人的生命历程,读他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认知也会变得丰富。
日常的精神内耗,可能与某种认知有关,在诗歌的深沉和恒久价值中,得到一种生命的指引,它不断地提醒我们,人类历史很长,人类活法很多,你要去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只要你站得足够高,就会发现大地是星空的一部分,诗境诗语,给了我们一种超越的认知高度。年少不懂白居易,读懂已是诗中人。
这种对话,也是与一种深沉的根系价值在对话。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仅在于它是被人心、被时空和岁月筛选出来的,更在于,如一个作家所说,它蕴涵着人类典型的感情、典型的思想、典型的人性状态、典型的思维习惯,提供了一个人类从古到今的情感广度和思想深度——唐诗之为经典,正在于这种广度和深度。这种深度在口口相传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滋养过我们的祖辈后,又在指尖、舌尖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被传唱,滋养着当下的人。戴建业教授说,不读古诗词,传统就会丢在我们手里。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最现代的短视频,承载着诗歌的那种情感广度与思想深度,这是传统的生命延续。
康震教授说,为什么古代诗人会将诗词题写在墙壁、廊柱、器物、山川和驿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诗人希望借助更多的媒介——是啊,万物皆媒、媒介发达的时代,唐诗这种传统,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延续。
这种对话,也是一种陌生化的过程!柯勒律治说,所谓诗,就是要给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起人对习惯的麻木性注意,引导他去观察眼前世界的美丽和惊人的事物——读诗的魅力正在于此,它把古代当成了一面镜子,唤起我们对眼前世界之注意。“寻常”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种“寻常”,而在诗的召唤和施魅中,我们看到了“当时只道是寻常”,从而有了“不如珍惜眼前人”的认知。太熟悉了,就容易熟视无睹,陌生化的过程,是通过增加感觉难度和感觉时间,去破坏那种冻结了思维的感觉自动性和麻木性,使树木显出树木的年轮,石头显出石头的纹理——读诗的安静过程,就是如此。
物以情观,情以物兴,诗是一种对话的心灵媒介,平台和视频也是,这是媒介的遇见。翻开这本名师抖音共读版的《唐诗三百首》,从经典再读,到名师共读,从短视频变成白纸黑字,写满了传统对现代、历史对乡愁、经典对心灵的温柔抚慰。摩挲着纸的质感,感受着这些诗在社交平台场景中被颂读、被诠释时的场景,有一种时空交汇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媒介交融。古老的诗歌,被现代人传颂,这些曾经刻在墙壁上、写在古籍里的诗,成为千古绝唱后,被现代人在短视频中颂读,又以“共读版”的方式回归可以触摸的白纸黑字,让人看到了经典在人心和媒介间的往返流转,余韵绕抖音,余音绕心间,余音绕书中,现代媒介延续着古老的歌谣,那歌谣又滋养着现代人,文化如此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看月亮爬上来歌词 看月亮爬上来歌词简述
答辩·《谁是那个弱女子》|郁达夫的孤独感
李现晒超级月亮浪漫配文: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微信“亲密度”查询功能:看出谁是最爱你的人!
听说习惯不关机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要等待的人
岁月漫长,值得等待。晚安
古代诗人为何热衷于咏月,“月亮”对于他们,到底代表什么
月亮船歌词 关于月亮船歌词
没有人这样画月亮
李白的月亮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