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59件艺术作品亮相
原标题: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59件艺术作品亮相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9月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期开幕。52位艺术家的59件雕塑、版画、艺术装置等作品将展览至11月30日,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心森林公园内西北侧,首都公共艺术基地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来,包含6栋保留建筑、1座保留烟囱,总规模约4100平方米。艺术基地的成立让老厂房新生,红房子与高烟囱见证着大运河畔的变迁,为城市副中心增添文化艺术氛围感。作为北京公共艺术新高地,这里是本届汇报展的主展场,36组艺术家的40件作品汇聚于此,展示优秀艺术成果。
郅敏作品《蓝色银河》
在室外展场,一件高达2.4米的蓝色圆环在阳光下散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芒,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教授郅敏带来的作品,名为《蓝色银河》。郅敏说,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科学界公布的黑洞照片,体现自我与自然的融合。两千余个不同形状的陶瓷颗粒吸附在金属结构上,带来奇妙的光影变幻。“艺术是拥抱所有人的,公共艺术更是如此。我们希望大家放下手机,离开屏幕,轻松感受自然和艺术的魅力。”郅敏谈道。
孟禄丁作品《“元速”系列》
作品《杜甫》《“元速”系列》也是主展场的热门展品。前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象群创作,杜甫的雕像身体向左侧倾斜,右手拂面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这是诗人创作冥想的状态。以形写神的造型,带领观众从当下进入历史的“现场”,去感知杜甫的身世、性格与命运。后者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孟禄丁创作,作者依靠机械的自动性与色滴在高速旋转下的碰撞与融合来自然形成画面,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人与蛙》《赤壁怀古》《楔系列》等参展作品各美其美,有的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有的是对科技创新的链接,也有对当下生活和自我精神的思考。
在分展场,史家胡同博物馆象征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展出的作品《门神》《零碎的岛屿总会找到海》《城市之声-环线交响曲》也探讨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CBD公共空间,借助互动装置、声光电艺术,市民可以从写字楼走进绿地和广场,在别具一格的作品《守护》和《如果可以我想带你回去看看以前的我》中,感受活力北京;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展场则代表着未来场景,《微·声》等更多具有想象力的公共艺术作品集中亮相,展现创新动能。
展览开幕当日,以“艺术为空间赋能”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同步举办。专家学者围绕艺术重塑空间的首都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立法、公共空间艺术季赋能城市更新、城市策展与城市文化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并开展论坛对话。
“这次汇报展特意甄选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都‘四个中心’承载空间,在主城区设立多个分展场,让公共艺术走进更广阔的首都城市空间,带动更多部门、机构和市民关注城市发展、关心空间品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展示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展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今后将继续探索公共艺术助力首都城乡规划与实施的新路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方非
流程编辑:U016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59件艺术作品亮相
今起,免费开放!成都顶级艺术盛宴来了
上博东馆预计年底开放,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正式启动
2023成都双年展对公众开放 476件艺术作品“上演”艺术盛宴
什么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艺术专家给出答案
(体育)汇聚全球400余件艺术作品 成都大运会“艺术套餐”来了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论坛聚焦公共艺术
汇聚全球400余件艺术作品 成都大运会“艺术套餐”来了
德基艺术博物馆全新公共艺术项目重磅开幕,掀起数字公共艺术的狂潮
“感官共域”艺术论坛成功举办 华熙LIVE持续推动公共艺术发展 赋能城市生活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