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美赋能,乡村加速蜕变

原标题:艺术赋美赋能,乡村加速蜕变

悬挂在村文化广场的柳编作品《连年有鱼》,通过纤维艺术与光电科技的结合,演绎了628户农家连年有余的美好生活图景;《暖》以传统的编制技艺融入现代发光材料构建家人环抱的温暖情景,寄寓家庭温暖、社会和谐、各民族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西口村,这个坐落在宁静乡间的古朴村落,如同一张巨大的画布,吸引着艺术家用画笔、相机和雕塑呈现艺术灵感和设计巧思,创作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的作品。

一年时间,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代表的10所艺术院校及设计机构、25个艺术家团队近300名师生携手西口村村民与手艺人,以“漫长的夏天”为主题,共同完成了20件公共艺术作品创作、7户村民家庭艺术化改造和1间乡村艺术馆建筑改造,以及配套的村落环境美化提升、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村落标识标牌设计等在地性艺术创作,不仅让阿尔山的夏天更加回味悠长,更在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期间,拉开了“西口村艺会·2023阿尔山乡村艺术季”的帷幕。

提升在地文化内涵

西口村曾是阿尔山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定点帮扶下,西口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走出了一条民俗、民宿、民居多元并举,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的农文旅结合乡村振兴新路径。

为提升西口村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丰富游客体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在西口村开展“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实践探索,对乡村民宿、旅游特产商店、超市、餐馆等业态进行艺术化改造提升,为村民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旅游艺术空间。

▲ 以西口村元素为灵感的文创设计产品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将赵大喜夫妇的大喜旅店客厅改造成“唠嗑画廊&大喜旅店”,画廊收集了师生设计创作的《那日苏》等作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将传统柳编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丰富了手艺人董亚丽的旅游商品种类,更营造了交流碰撞的艺术氛围。“我们与艺术院校的师生共同创作作品。自己的思考结合传统技艺,加上专业艺术团队的指导,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艺术创作力。”董亚丽说,“希望在‘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等方面有所发展,为非遗柳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旅游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的西口村艺术与生活交相辉映,创意设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推动全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的引领下,西口村村民以“哲罗鲑”为原型,共同创作了大型柳编艺术装置《连年有鱼》,红柳柳条弯曲交错编织出多维度的空间,LED编程灯带为其增添了生命活力,在夜晚散发着五彩的光芒。

唤醒老旧建筑新生

“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鼓励各地与文化文物单位、艺术院校、艺术机构、乡村规划建设企业等合作,将乡村旅游场所建设、改造为主客共享的乡村特色公共艺术空间,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文化艺术普及和教育。这不仅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更有助于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普及传播艺术知识和在地文化,让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乡土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 西口村村民在看山艺术馆参观 郝跃翔 摄

坐落在西口村的看山艺术馆,于质朴中流淌出艺术气息,于静谧里蕴藏着自然魅力。正在展陈的跨越世纪的85张照片带领村民和游客走进西口村的前世今生。其中,33张老照片记录了西口村的重要历史时刻和节点,见证了西口村化茧成蝶的蜕变历程,也寄予西口村面向未来的无限期许。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系摄影专业师生掌镜完成的52张新影像,描摹了西口村新时代的乡村形象、村民面貌和生活状态。

看山艺术馆由西口村老村部改造而成,建筑设计师范寅良带领团队在保留并延续原始建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看山艺术馆作为此次乡村艺术季“驻足点”的公共性、透明性、在地性和流动性特征,更多地承载了满足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公共文化生活和开展艺术交流的功能,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范寅良表示,希望通过老村部改造成艺术馆的实践,为西口村整体乡村肌理修整、重新定义建筑及景观融合型提升提供一个样板,保留传统风貌,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将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以及建筑艺术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焕发融汇中国乡村特色的艺术魅力。

激发文旅融合力量

“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不仅倡导将艺术、设计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更希望搭建城乡融合的桥梁,邀请广大艺术院校的青年学子,将设计做在大地上,让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乡土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启发,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2年9月开始,我们组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个专业的200名师生,在西口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创作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说,“希望通过雕塑、绘画等艺术,利用当地常见的技术与资源,让当地村民感受艺术的魅力,也为西口村增添旅游的吸引力。”在西口村村口,一只巨型的粉色“猫”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陆亚军的毕业作品《衔蝶》系列雕塑之一。作品选取猫“花阴闲卧,衔蝉扑蝶”的生动情态,根据油泥加热后不同形态的肌理进行随机创作,为游客带来层次丰富的视觉与触觉感受。“这组雕塑有12只‘猫’,屋顶上有行走的‘猫’,树林里还有蹲着的‘猫’,分散在西口村的各个角落,等待着游客去探索、打卡。”陆亚军说。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始终秉持‘为生活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的理念,鼓励师生开展扎根乡野的实践性艺术教学。让学生走进乡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大课堂中关注现实、关照时代,在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厚植爱国之情、坚定强国之志、砥砺报国之行。”马赛说。

在西口村村民孔德泉的废弃车库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学生推出“艺马为媒”展览,以马为媒介,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开发文创产品、设计乡村景观、改造乡村民宿,在乡村振兴中展现独特的魅力。这不仅呈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和经验,更为西口村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

眼下的西口村,每一栋建筑、每一面墙都像一幅流动的画,色彩斑斓,生机勃勃。阿尔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波表示,西口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处于阿尔山市乡村振兴一线,是阿尔山市以文化旅游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未来,阿尔山乡村艺术季将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在艺术家驻留、艺术作品创作、艺术教育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探索,以西口村为起点,总结艺术推动乡村振兴的阿尔山模式,塑造以艺术为引领的乡村旅游新面貌,通过艺术设计激活乡村文旅活力和振兴动力,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贡献艺术院校应有的专业力量。

2023年9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艺术赋美赋能,乡村加速蜕变》

↓ ↓ ↓ ↓ ↓ ↓ ↓ ↓ ↓

责编:陈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酉阳乡村艺术季 | 长江沿线7所艺术院校师生艺术赋能乡村
河北涞源:春日艺术画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艺术空间赋能陕北乡村 吸引外国艺术家驻留创作
文创赋能乡村的五个解法
雕塑家许鸿飞美丽乡村巡展四回博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文学赋能 振兴乡村(纵横)
五莲县户部乡:“生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雅安名山:科研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旗山艺术计划暨春季艺术沙龙开幕,深商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湖北科技学院:让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网址: 艺术赋美赋能,乡村加速蜕变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634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