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节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新工业高科技为诗歌提供多元创造空间

原标题:中国诗歌节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新工业高科技为诗歌提供多元创造空间

中国诗歌节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新工业高科技为诗歌提供多元创造空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娜

诗歌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艺术形式。从诗经到现代,诗歌始终作为文学的重要门类,在文人学士和民众中都具有深厚的影响。

9月22日,在郑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上,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谈及诗歌如何能跟随时代潮流并同时保持其传统精髓时表示,在中国式诗歌的现代化进程中,可以通过新工业高科技的引入,让诗歌更加符合时代特色,拓宽其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保持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尊重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现代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原本陌生的词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诗人将这些新概念与词汇融入诗歌,以更贴近现实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探索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杨克介绍,传统诗歌主要关注人、自然和社会的复杂关系。高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知方式,还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层次。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诗人可以更加细致地探究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以更多元、更深刻的方式表达人类的共情和自我认知。

“如今诗歌不再局限于纸质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甚至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和传播。这种多样性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受众,还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和互动空间。”杨克说,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碎片化阅读与诗歌有着自然的优势。诗歌因其短小精炼、富于哲理的特点,适应了这一趋势,更易被现代人接受。

在杨克看来,中国诗歌的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多元、综合性的演变。通过新工业高科技的引入,让诗歌更加符合时代特色,拓宽其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但这一切都需要在保持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以创造出既现代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

杨克还认为中国诗歌应该既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也应具备全球化视野。在全球化和地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更全面地展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这样,中国式诗歌将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诗歌节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新工业高科技为诗歌提供多元创造空间
对话诗人|杨克:中国诗歌应兼具地域文化底蕴和全球化视野
中国诗歌节丨现代诗歌名家分享会在郑州举行
首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省边际诗歌节在浙江衢州开幕
诗歌研讨、创作采风、主题剧目……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来了!
最美金秋 诗约中原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即将在郑启幕
书单丨如何阅读中国诗歌:诗歌文化
诗刊主编李少君:在郑州寻找中国诗歌的源头丨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
将郑州特色融入诗歌节 让诗歌走进寻常百姓 第七届诗歌节筹备工作就绪
专家学者共话“中国新诗与中外诗歌传统”

网址: 中国诗歌节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新工业高科技为诗歌提供多元创造空间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661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