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萱 | 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

原标题:赵萱 | 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

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重新理解耶路撒冷以东人们的“生命政治”。

耶路撒冷以东:

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

推荐语

人们所认知的巴以社会充满冲突与暴力,集中反映了中东世界各方势力角力的地缘政治气质,但本书作者在书稿的写作与编排上却成功地为我们贡献了另外一幅生动的巴以社会日常生活画卷,并别出心裁地通过地缘政治与生命政治的结合视角书写和理解当代的巴以关系。

——吴思科

赵萱的这部作品和田野作业实践标志着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民族志被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海外民族志的全球布点,耶路撒冷是最不能缺位的。他带我们走进了这个耳熟却陌生的地方,使我们从二手新闻走到一手学术的境地,得以真切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高丙中

书本信息

《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

赵萱 著

商务印书馆 日新文库

2023年

上下滑动以阅读更多信息

本书属商务印书馆“日新文库”系列‍‍‍‍‍‍‍‍

“日新文库”是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启动的重点学术出版项目,主要出版45岁及以下的中国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的优秀成果,以人文社科研究为主,具体门类不限。丛书秉持创新、专精、开放的理念,精选、精编、精校的态度,为学术界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精品力作;致力于开辟学术出版新方向,建设学术研究新高地,为青年学者提供具有影响力的专属性新平台。

作者简介

赵萱,1986 年生,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东研究中心成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人类学、海外民族志、批判边界研究、文化遗产研究,曾于耶路撒冷完成 15 个月的田野调查,并以“边界”为母题带领研究团队在中国新疆、云南、广东等地,突尼斯、保加利亚、比利时、新加坡等国从事田野作业,关注生命政治、流动、治理、发展等议题,著有《边观 :全球流动的人类学笔记》《常人之境 :中国西北边地口岸人的口述》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2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中国人类学者在中东世界进行田野作业完成的民族志作品,作者基于15个月的田野调查,全面描述和讨论了“在边界上” 的耶路撒冷社会。沿着地缘-生命政治的理论路径,本书兼顾不同逻辑、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表述方式,将巴以冲突放回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去考察,描述并揭示出家族、宗教与国家在“耶路撒冷以东”的本来面貌以及持续经历治理化的复杂过程,力图清晰详实地呈现历史叙事、权力关系与治理效果在地化的多样性与复合性,最终还原出一个客观、真实、饱满的耶路撒冷与巴以边界。

目 录

上下滑动以阅读目录

绪论:一路向东

一 破题:“以东”

二 书写:告别地缘政治

第一章 橄榄山上

一 家族的诞生

二 话语翻转: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的家族叙事

三 民族国家与家族社会

写于橄榄山上

第二章 城门之间

一 圣地秩序与世界想象

二 “民族国家之外”的遗产存续

三 文明与国家

写于城门之间

第三章 隔离墙下

一 分割与缝合:巴以关系的重建与生产

二 何以为敌?超越领土性

三 地缘-生命政治下的巴勒斯坦人生

写于隔离墙下

结语:生命、人口与自我

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意见一 周大鸣

专家推荐意见二 龚浩群

耶路撒冷以东·序

高丙中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本书是赵萱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是非之地的冲突与文明——东耶路撒冷橄榄山地区的民族志》(2014)进行大改后的新版本。赵萱是专为商务印书馆而做的努力。我当然为他感到高兴,因为商务印书馆的“日新文库”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才可以入选,列入其中是一种荣誉。不过,我也有些许的遗憾,因为他的博士论文本来是要列入我主编的“海外民族志大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从2009年以来,这个系列出版了中国人类学海外调查研究的近十部优秀著作,“大系”还不够大,其中还缺西亚、北非这个文明交汇激荡区域的调查研究,我曾指望赵萱的海外民族志力作能够增加大系在这个方面的代表性。好在我们在过去二十年倡导的海外民族志已经不是一校、一社的工作,而是中国社会科学界众多研究和出版机构的共同事业。我们推进海外民族志事业,要同时推更多新人、更多研究机构、更多出版社的加入。

赵萱是先学阿拉伯语,再进人类学专业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学生寻找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而进入一个学科,但是赵萱算是我“请”进来的。2007年春季时节,我随钟华一起到突尼斯参加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组织方安排了几天的文化遗产考察,其中一天是游览宏伟壮丽的艾尔·杰姆竞技场。它的规模仅次于古罗马竞技场,但其形制足以和古罗马竞技场媲美,而且经历岁月侵蚀到现在,其外形保存更为完好。这个眼前的建筑大空间和想象的历史画面震撼了我。当天还有另一个惊喜,居然在现场遇到了北大的一队本科生。他们是阿拉伯语专业的,本科学习阶段有几个月在阿拉伯语国家的大学学习阿语的机会,现场考察文化遗产地也是学习、实习的内容。这是我第一次到阿拉伯语国家,地中海边的风光、旷野中的橄榄树、突尼斯的人文风情激发了我生发在这里选点调查的冲动。我自己是难以成行了,只有物色有条件的学生。我很有导向地和同学们聊天,希望发现谁对推免人类学研究生感兴趣。确认这一行同学都没有这个需要,我不甘心放弃,就十分诚恳地请他们给班上其他同学带话,看谁愿意申请人类学专业的推免研究生,请到社会学系找我。后来,赵萱来了。我已经不记得我们谈了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答应跨院系、跨专业申请人类学的推免生。我对赵萱通过申请很有信心。他是学阿语的,我们推行多年的海外民族志人才计划还没有做阿语社会的。更可贵的是,他是学阿语的男生。阿语男生都能够找到高薪工作,很难有谁选择做人类学研究生,世人皆知中国人类学是小学科、穷职业。但是我们坚信这是过去的皇历了,人类学在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知识需求的新风口,人类学必将成为与中国在世界的广泛交流、融汇所产生的知识需求相匹配的大学科,即从业者众而供支配的资源多的职业。

人类学不是书斋的学问。成为人类学家必须经历特有的实战磨练,即深入异国他乡的实地调查。后来的选择显示,赵萱是能够感触到时代大势的学子,他要成为新一代的人类学者。他的选题极富于挑战性。我们商量他的田野作业地点时考虑过突尼斯(我去过)、摩洛哥(保尔·拉比诺的示范)、埃及(开罗大学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及与北大的合作关系)、叙利亚(赵萱本科阿语学习的地方),但是他最后选择了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社区。人类学的入门者宜于选择同质性社区做调查点,而赵萱最后选择了以色列控制下的阿拉伯社群,多种语言、三种宗教在这里并存,他站在了几种文明的交集点,也是现代世界持续不断的新闻热点。他的选择不仅是对个人经验的挑战,而且是对中国人类学的全新挑战。

实际上,赵萱的选题和田野作业实践标志着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民族志被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1)在赵萱以博士生身份出国调查之前,我们已经有几届博士生和博士后在多个国家的一个社区完成了蹲点调查。我们在这个时期特别强调田野点社区对于该国及其文明的代表性,很自然会倾向于选择文化同质性强的社区,如龚浩群选择的泰国乡村(佛教传统的社区)、宝山选择的蒙古国牧区(喇嘛教传统的社区)、康敏选择的马来西亚乡村(伊斯兰传统的社区)、吴晓黎选择的印度乡村(印度教传统的社区)、杨春宇选择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居民区(基督教传统的社区)以及张金岭选择的法国里昂市区,等等。赵萱的调查点是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及多国流动人口发生互动(冲突与共处)的较大社区,他的社区不是一种文明的单纯代表,而是多种文明竞争、冲突、并存的复杂代表。这是年轻学者很难驾驭的主题,也是很难用民族志驾驭的对象,但是未出茅庐的赵萱用民族志完成了这项研究。

2)我们训练博士生做社区研究,一般是对于社区之内的社群的参与观察为对象和方法的研究。这也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博士生所走的路径。赵萱做了社区内的几组社群的案例调查,而且在日常生活、地方事务的常规内容之外引入(或者说不得不触及)城市管理、国家主权的内容,这是东耶路撒冷这个土地产权、行政管理权和主权争议之地的独特性对田野作业的必然导向。赵萱的研究对象当然由社区的社群构成,但有政府在场;当然包含土地、房产的财产关系,但地产纠结到领土,物权纠结着主权。所以赵萱的民族志定位不只是社区人类学,而也是国家人类学。

3)中国的人类学者一向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所以绝大多数从业者都选择做家乡人类学(狭义或广义的家乡),其中的成因不简单,但是大致都有注重确定性、人身安全的考虑。我们刚开始有远走高飞到异国他乡的海外民族志,已经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在考虑调查点选择时当然要考虑尽量稳妥、降低风险。其实,陌生的地方都潜藏着风险,实际上,大家在调查期间也都会发生形形色色的意外。但是,赵萱是自己选择了一个是非之地,一个全世界的新闻隔三差五报道暴力冲突的地方去蹲点。在世界人类学界,确实有一个一个前赴后继投身灾难现场、冲突之地进行调查的学术传统,但是这在中国人类学里还是缺乏的。好在我们现在有了赵萱的东耶路撒冷民族志。赵萱的选择为中国人类学注入了勇气和胆略。

4)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是多文明交汇之地,在数千年里叠加着不同族群的荣耀与屈辱,触动这里的一砖一瓦,很容易就触动了世界的敏感神经。当代的橄榄山地区已经不再上演一个宗教以战胜者姿态抹平其他宗教而独占圣地的历史戏码,三大宗教的共存及各自教众的有序活动呈现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色列建国在犹太人、阿拉伯人混居的地方,不具备欧洲民族国家的建国条件,必定不能以“民族-国家”范式完成国土与国民的整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国,必然受到联合国宪章等“文明”新规范的制约。但是,现实的政治力量并非都同时保有同一个文明规范体系,斗争、冲突、暴力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悲剧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新文明逐步占领支配地位的过程。赵萱介入进来,选到一个学术开掘的富矿。我事后和赵萱聊天,说到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民族志全球布点,耶路撒冷是最不能缺位的。历史与现实、野蛮与文明、传统与现代、暴力与和平、利益与人性、个人情感与集体认同、产权与主权、族别和教派与人类普遍价值,都会沉淀、凝聚在日常情景和普通人的生活之中。赵萱的调查与文本始终在努力处理它们的结构与位置。他在博士论文中就已经处理了这些关系,所以说他的研究同时是社群人类学、国家人类学,还是文明人类学。

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进入答辩环节就引起了老师们的特别关注和赞许。我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人类学方法、田野作业和民族志写作等研究生课程中把它列为文明人类学的民族志读本,引导新一代学生探讨怎么采用民族志参与人类学对于文明的当代表现的观察与书写。我也多次催促他刷新、修改后尽快出版。他一直说“在改”。几乎是一个“八年”的时间概念,他拿出了新的文本,重读却令人耳目一新。他基本上是重建了理论架构,以老练的方式安置了社群人类学、国家人类学、文明人类学的关系。果然,他的选题和对象选择超出了新手的常规,但是他要熬到老成才拿出一个合意的版本。好饭不怕晚。我们好几位海外民族志的探索者都有一磨二磨迟迟不拿出书稿的经历。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新手的大无畏闯入,也需要磨练到老成才容易走出。

巴以(阿以)冲突的新闻以高频率出现在我们几代人的日常生活里。可是我们始终离这个是非之地很远、很隔。现在,中国学术界终于有海外民族志这个手段为赵萱所用,他以勇敢的心和卓越的才能、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把这部学术著作呈现给我们,带我们走进这个耳熟却陌生的地方,使我们跨越数十年,从二手新闻走到一手学术的境地,得以真切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此时,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也愿意借此机会祝贺赵萱!

2023年3月1日

主编|高丙中

责编|谭—萌

排版|张雯馨

【征稿】

本公众号致力于推广国内外学界有关世界社会及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前沿成果,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开设“海外民族志”、“世界社会书屋”、“地区研究论坛”、“行行重行行”、“人类学理论和前沿”、“资讯”等栏目。若有相关论文、书评、田野笔记、资讯等稿件,欢迎赐稿。

【投稿信箱】

sjshpku2019@163.com。投稿时请注明拟投栏目及文章发布、出版信息。

【关注我们】

世界社会公众号@北京大学世界社会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澳外长推翻莫里森政府决定:取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日新文库”第三辑书目公布!第四辑开始征稿!|寻找45岁及以下青年学者的标杆之作
“故宫以东 融·艺术季”开启 百场文化活动促消费
敏感时刻他又去!还说“这证明谁说了算”……
对“重启的世界:民族志与反思人类学”圆桌论坛的观察与思考
赵本山女儿赵珈萱官宣结婚 晒结婚证浪漫表白老公
迪丽热巴以性感的薄荷绿人鱼裙……
萱萱离婚后遇到第二春
卓文萱唐禹哲 青春太多的错过与不珍惜
拍一部火一部,赵丽颖 是什么爆款收割机啊 风吹半夏

网址: 赵萱 | 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66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