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歌”入“梦”活化经典

原标题:由“歌”入“梦”活化经典

近日,创新演绎87版电视剧《红楼梦》12支曲子的音乐会《京韵红楼》在国图艺术中心上演。因将国粹与国学结合,这台音乐会为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活化与传承新增了一种可能——以音乐为基础,辅以快闪形式的表演,以短短几分钟内展现人物个性和命运。如此,以更丰富和更贴近观众的形式,引人入梦。

由《红楼梦》改编的戏曲、舞蹈作品很多,单纯演绎87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的音乐会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横向对比看,《京韵红楼》胜在融合。传统的红楼音乐会,一曲接一曲唱下来,一板一眼,缺少对故事情节的演绎,也就少了入戏感。而传统戏曲,戏足了,但因具备较高的欣赏门槛,又让普通观众望而却步。《京韵红楼》短短一个多小时,紧扣“情”的主旨,以生、旦、丑等行当扮演剧中关键角色,以唱念做打配合87版红楼音乐,一首歌演绎一个角色、一种情感、一段命运,短而精,丰富了舞台元素,视觉化了音乐、活化了原著文字。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把原作中的文字,真实生动地用音乐呈现了出来,极大弥补了读者的遗憾——“那些唱词,无法通过文字去聆听”。而音乐会《京韵红楼》在巨人的肩膀上又向前一步,通过国粹+国学的融合,善用国粹高度凝练的表演、丰富歌曲演唱的古雅韵味,让读者的遗憾又少了一分,让原著文字的活化和普及变得更加丝滑。

以京胡独奏《晴雯曲》为例。京胡版改编本身就赢得观众认可。而演奏前,一段戏曲化的晴雯撕扇表演,又将这古灵精怪的姑娘鲜活呈现在眼前。还有光头和尚、跛脚道士的一段丑戏,对比仙家“实相”与凡尘“幻相”,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参演该剧的北京京剧院演员,普遍有一种感觉:唱,以京剧演员的嗓音功底驾驭通俗音乐,非常轻松。但“演”,尤其是快闪式的演出却是极大的挑战。短短几分钟,要让观众不仅听到,还要看到,进而心里想到。也可以说,在当下的视觉时代,演乐结合,更能帮助观众走入《红楼梦》的世界。

12支曲子的作者王立平先生的终身目标就是要做人民群众和传统艺术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民群众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艺术,包括《红楼梦》、包括音乐。而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们,也在以实际行动,向同样的目标迈进。王海欣 摄

来源:北京晚报  李洋

流程编辑:U031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由“歌”入“梦”活化经典
音乐会《京韵红楼》创新演绎活化经典
音乐会《京韵红楼》:演乐为桥,活化经典
粤剧名家曾小敏:新创粤曲歌《天下一心》致敬时代经典
520,陈智林戏歌《记梦》忆东坡
夜读·经典之夜|乡梦不曾休
国粹融合国学带领观众由歌入梦
擦亮民间艺术活化利用“晋”字招牌
用古筝入“梦”展现国乐风采
乡村民居活化让老宅潮起来

网址: 由“歌”入“梦”活化经典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718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