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风骨》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原标题:《知识与风骨》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近日,媒体人吴象水著作的《知识与风骨》二版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斌、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南京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刘重喜、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丁丁、新华社记者编辑单纯刚、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王琦等出席会议,就《知识与风骨》一书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会上,嘉宾们对吴象水其人、记者生涯、成书的背景和外界评价,畅所欲言。

1953年7月,吴象水出生于浙江义乌农村一个贫苦家庭。启蒙时期,他便熟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成了他的座右铭,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四十年如一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敏锐的洞察、评判的勇气、高企的综合能力和政治站位,观察、记录着家乡的发展,为民鼓与呼,成为时代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2021年7月,吴象水整理之前40多年的新闻作品,在母校的助推下,由南京大学出版社集结成《知识与风骨:吴象水新闻作品选》一书。浏览目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历史的切片,串联起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浙江民营经济的脉络。翻开书页,字里行间,又流淌着一个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风骨和情义。

在本场座谈会上,陆百甫提出了几点看法:第一,对于新闻工作者、媒体人,这本书具有参照性,提出问题很尖锐,却没有负面影响,而是向正能量推进;第二,对各院校师生,具有范本性,在讲学过程中,可以为范例,深入探讨研究;第三,对于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人员,具有史料性,将义乌民营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包容其中,解剖一个麻雀,便能看到整体性问题,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第四,对于干部和企业家,具有启示性,无论是引导、监督市场,还是从事生产经营,遇到难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实用的答案。

作为“无冕之王”,担得起赞誉,也必得扛得住压力。同为新闻人的校友丁丁(《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和单纯刚(新华社记者),对此感触最深,在座谈会上表达敬意。

单纯刚建议,可以进行多角度深入挖掘,以义乌为样本,对民营市场经济现象、中国经济腾飞,进行更加宏观的映射。

提起《知识与风骨》,同为新闻工作者的丁丁颇有感触。从上学时和吴象水学长结缘,到《知识与风骨》中多篇报道均刊载于《人民日报》,从老前辈那里得知吴象水学长深厚的底蕴,这份羁绊日益加深。

此书既体现了义乌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其典型性。恰逢改革开放45周年,以义乌来反映整个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十分有价值的。让读者跟随吴象水的视角,看到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全貌。使其对后续发展,更有价值和意义。

义乌精神,并不是哪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义乌市场曾评价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市场、一个无中生有的市场”。而《知识与风骨》一书,正是对这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的过程,最真实的记录。

说到《知识与风骨:吴象水新闻作品选》的出版,离不开南大文学院的助推。2018年,时任文学院党委书记的刘重喜,看到南大历史系的口述史中心进展得如火如荼,恰逢改革开放40年,便想起了扎根义乌的吴象水校友。

南大文学院派出古典文献专业在读的优秀硕士研究生王琦和杨万光同学(现北大南大博士在读,本书编辑),入驻义乌。得益于OCR技术的发展,仅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便完成了资料的识别、校对。之后便是细致的选编,为重点篇目补充创作手记、撰写点评。

出版之后,吴象水第一时间给陆百甫送去样书。老领导称赞此书具有新闻写作的范本性、见证时代的史料性。此次座谈会中,又重点提到对干部和经营者的启示作用,“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在书中可以找到很多答案”。

陆百甫先生表示此书的再版,着眼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浙江民营经济。出版社若能以此为契机,成立“中国国际经验中心”,专门讲好中国故事,或将成为另一段佳话和功绩。

校对 陶善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知识与风骨》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探讨生命伦理观念《鄂伦春的熊》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赵辰昕副主任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地方、行业协会、专家座谈会
儿童文学作家许诺晨新书预热会在京举办
爆笑图画书“32个睡魔怪”系列作者见面会在京召开
嘉禾民歌最早传承人郭求知回嘉座谈会召开
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实用青年心理学》(第11版)新书座谈会举行
礼学家陈戍国学术生平座谈会长沙召开
电影 《上岸》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讲述疍民生活故事
大型音舞诗画昆剧《曹雪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网址: 《知识与风骨》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720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