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坐在耳朵里的秋天

原标题:蹲坐在耳朵里的秋天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随着秋意一天天渐浓,阵阵雁鸣,成为秋日里常见的一份诗情。在那种鸣叫里,不见伤别离的凄凉与悲伤,只闻高贵典雅的留恋:瞧,那些雁儿们纵是恋恋不舍地离去,也要在高空整整齐齐地排成一个“人”字,遵规守矩、服从指挥、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天上飞翔着雁儿,南归的雁儿;地上忙碌着人儿,形形色色的人儿。形形色色的人儿呀,是否也像雁儿般郑重其事地看重过自己——活生生的、肉写的“人”字。人间的“人”字,与大雁们“身写体”的“人”字,可谓千差万别。有的是毫不讲究的草书“人”,有的是一脸刻板的印刷“人”,有的是尽是弯弯绕的篆书“人”。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每当夜幕降临,以蟋蟀为首的秋虫们,再也耐不住性子,开始在自家门口铺设好各式各样的琴瑟,好一派互不相让你争我夺的场面。声音清脆的也好,嗓音嘶哑的也罢,哪个也不期待别人的鼓掌,哪个也不怕别人的讨厌,直唱得星星昏昏欲睡,月儿微闭疲倦。关于蟋蟀,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颇具渊源。《诗经》里《国风·唐风》的《蟋蟀》一章这般吟咏:“蟋蟀在堂,岁聿其逝。”杜甫在《促织》中这样清唱:“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最妙的当属《诗经·豳风·七月》,几乎记录了蟋蟀的整个生长过程:“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在我床下。”在城市里住楼房,很难聆听到蟋蟀的歌唱。而住在乡下,几乎每晚都是伴着蟋蟀的鸣唱进入睡眠的。

秋风习习,寒蝉凄切。也许正因为蝉儿们知道了自己生命的即将结束,所以才唱得这般动情。“知了——知了——”秋蝉在发自肺腑地喊着“知道”。事实上,蝉儿们的确知道得不少——它们知道季节的更替,知道世间的冷暖;知道纵情是一种潇洒,知道歌唱也是一种浪漫……最为可贵的是,蝉儿们能把这种浪漫持续到生命结束的最边缘……

当然,最惬意的当属那些操着浓重方言的麻雀。沉甸甸的谷穗、涨红了脸的高粱、龇着大黄牙的包谷,任由麻雀们采食。田间的那些稻草人,在麻雀们的眼里,简直就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吃饱了喝足了的麻雀们没事可干,便开始疯。或打情骂俏,或蜚语流言,叽叽喳喳,尽是些直来直去的淳朴,尽是些土生土长的喜欢。

尽管秋收还是个青枝绿叶的字眼,闲不住的耕牛们却开始“哞哞”起了焦急。不过,急也白急,原因很简单——“突突”叫的现代化机械,已经成了秋收秋种的主旋律。农人们做梦想不到的无人驾驶,也开始在广袤的田野上初露端倪。

蹲坐在耳朵里的秋天,是一份纷至沓来的诗意,是一幅立体多元的画卷。

□邓荣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蹲坐在耳朵里的秋天
诗词丨秋天最惬意的10件小事,都藏在诗词里了
古人秋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动?
秋天之舞
最美的秋天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耳朵”开始的
蛐蛐喊来了秋天
错过了春天的槐花 珍惜秋天的沙果儿
鹿晗为什么用皮筋绑耳朵 鹿晗用皮筋绑耳朵的原因
立秋:7位诗人笔下的秋天,道尽人生滋味

网址: 蹲坐在耳朵里的秋天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740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