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秋节才知道,兄弟姐妹聚会,有三个真相
原标题:到了中秋节才知道,兄弟姐妹聚会,有三个真相
诗曰:“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
一个人,如果在中秋节都不能回老家看看,和父母吃顿团圆饭,未免太孤单了。
天上月亮圆,地上人团圆,举杯邀明月,这才是过节应有的样子吧。
多数的人,很早就谋划中秋节的行程,驱车千里,也是要回家的。
现实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父母、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血缘关系就浓了,但是内耗也接踵而至。
亲人相处的真相,在中秋节的时候,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01
过节,最累的人,是真正孝顺、长期陪伴父母的人。
想一想,一家人,会在什么地方相聚呢?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首选。但是父母老了,七八十岁了,做饭的能力是衰退了,甚至都走不动了。
老屋还在,可以容下很多人,但是大家在一起,吃啥、喝啥?
大部分的家庭,是这样的经营模式:在老家留守的人,顺便照顾父母;外出的人,常常寄钱回家,用来赡养父母;逢年过节,聚一聚,把情感留住。
经营的模式很好,但是时间长了,执行起来,就会走样。
总有人,外出多年,却没有给父母一分钱赡养费,过节的时候,带着一点礼物,然后就“坐等大家伺候”。
中秋节,起码是七八口人要吃要喝,甚至有十几口人,围过来就是两大桌。
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的人,毫无疑问,就要“尽地主之谊”。他在过节的时候,很累。做饭、洗菜、准备美酒,还要赶着去地里收割稻子等。
平时,他照顾父母,出力最多。各种麻烦,都累积到他的身上。
有的兄弟,认为自己寄钱回家了,还责怪在家的人,对父母不太好,克扣了大家给的赡养费。
综合一下,在家照顾父母的人:一是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二是经济上相对困难,收入来源不多;三是可能被怀疑尽孝不够,平时没有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
当过节之后,外地混的兄弟姐妹,一溜烟就跑了,剩下来的烂摊子,还得在家的人收拾。
02
父母真正疼爱的人,往往是那些假孝顺、长期外出的人。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兄弟姐妹。我们会发现,父母并不心疼在身边陪伴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不够聪明,读书不多,外出谋生是不太可能的。
父母真正心疼的,是外出谋生,读书多一些,还有一些地位的孩子。
最不能理解的是,父母想尽办法,把老家的东西,变成钱,送给了外出的孩子。甚至会逼着家里的孩子,周济外出的孩子。
我的大舅舅,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在县城某工厂打工,小儿子在福建当老师。其他两个儿子,在家务农。
大舅舅大半生的积蓄,都给了小儿子。
小儿子读书厉害,是大舅舅的骄傲。读本科,找工作,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大舅舅掏腰包。
好不容易,小儿子有了工作,但是在福建买房,贷款五十多万。要反哺家庭,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套房的贷款还清后,又买了第二套房。
大舅舅为了让小儿子不“负债累累”,把卖土鸡蛋的钱,都邮寄给小儿子了。
过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大舅舅对大儿子、女儿说:“你们啊,都支持一下小弟弟。他太不容易了,都三十八岁了,还有六十多万贷款......”
大儿子听这话,就上火了:“爸,小弟弟在福建,有两套房了,我在农村,还住泥胚房?你让我帮他还贷,于心何忍呢?他要是觉得太难,卖掉一套房,不就得了。”
一顿饭,所有的人都不愉快。
中秋,大舅舅接到两千多元的礼金,都是几个儿女送的。一转身,这些钱,都给了小儿子。
女儿说:“爸,你若是把钱,都给小弟弟,那么以后我也懒得拿钱给你了。我是没有义务,养育弟弟的。”
父母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对身边的儿女,视而不见;把外出的儿女,当成宝贝,每天都牵挂。身边的儿女,管父母吃喝,却不会感动父母,而外出的儿女,给了几百块钱,父母却感激涕零。当父母偏心“外出的儿女”,就是在制造兄弟姐妹的内耗。当父母总是倒贴没有用的儿女,儿女的孝心就变成了寒心。
父母不会做人,中秋节相聚,就很闹心,还不如不聚。
03
父母走了之后,兄弟姐妹也很难相聚一块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父母总会先走一步。
这个中秋,你也许不会回老家了,只能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没有父母的老家,显得冷冷清清。就是有兄弟在老家待着,但是你回到家,就变成了客人。
要是嫂子的态度不太好,你回到老家,只能听闲话,耳朵难受。
也许,在父母过世的时候,一家人为了争夺遗产,各自都带着仇恨了。
别说中秋节,就是过年,兄弟姐妹也不会交往。拜年之类的事情,也仅仅是在微信群里,扯几句,不痛不痒。
从大家庭的发展来说,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真正分家了,从而变成了普通的亲戚。
从年龄上看,兄弟姐妹也差不多到了爷爷奶奶的辈分吧。以后,相聚也是自己的小家庭里的人了。
分开是无法避免的,能够常常问候,就已经很可贵了。
04
一晃,又是一年中秋节。
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若是兄弟姐妹相聚,那就大家一起动手,做饭、洗菜、买菜,提前说好方案,避免累了一个人。
也可以在小饭馆,吃一顿,轮着做东。既然是过节,那就客客气气的,大大方方的。
若是父母还在,就多一些陪伴,别只是给几个钱,就认为这是尽孝了。
若是父母走了,也给兄弟姐妹一声问候,看看谁家困难一些,帮帮忙,不让血脉变得疏远。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朝朝暮暮催人老,暮暮朝朝过日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到了中秋节才知道,兄弟姐妹聚会,有三个真相
到了中年你就会知道,兄弟姐妹,从来不是一家人,人性很现实
人过七十才知道,跟兄弟姐妹断交,是毫无意义的
到了清明节才知道,忙了一辈子,什么才是你的
父母不在了,与兄弟姐妹相处时,要树立好三个原则,以免结仇
兄弟姐妹最好的交往方式,不是聚会、吃饭,而是以下三种
人到中年,才明白:兄弟姐妹的关系再亲密,也不能随便做这三件事
再读《伤逝》:才看清了婚姻的三个真相,很现实
人过七十才醒悟,亲人和子女都“背叛”,有四个真相
明日中秋节,老人说的“中秋有3忌”,具体指的啥?有道理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