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看花的姿态》等二篇阅读训练及解析

原标题:【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看花的姿态》等二篇阅读训练及解析

组稿:柳栖士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看花的姿态

迟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他的《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两棵灿烂的花树。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笔,让尹雪艳和金大班这两个花树般的人物,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约丽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好在那里给人文学院的学生讲《额尔古纳河右岸》,得以相识。白先生初来青岛,可他似乎并没特别的兴致看风景,他喜欢呆在屋子里。王蒙先生请他出来参加活动时,他才会下楼。天凉时,他披着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时,则是一件中式便服。他闲闲的,淡淡的,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

我曾经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白先生家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之枯死,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

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一树又一树的樱花超然客公众号让他一再驻足观常,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宫去,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朝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过去,大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那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酒,浓艳,馥郁,白先生喷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我对他说,将来第一百零一场的《牡丹亭》,去哈尔滨演出吧,白先生笑着说自己没有去过哈尔滨,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牡丹亭》到这里演出。

今年的哈尔滨酷热难当。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的。

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赠送的三本诗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会大学时.郑愁予先生刚好由耶普大学到查港大学进学。愁予先生的诗歌,韵律优美,婉约调怅,在港台景影向极大。他与白先勇先生一样,根扎在台湾,后来到美国发展,执教于名校。愁予先生爱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感受到他爱酒之切。在那家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他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品尝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都点燃。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山,从地平线上不子走来。"他写"塔"∶"塔,乃天问的形式吗?"他写微醺的状态∶"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他写花∶"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说∶"他们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华苓叫道∶"很对很对!"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

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够深远。我们看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品所呈现的气象就大不一样了。

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做结;

我们常常去寺庙

常常去无人的海滩

常常去上坟

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有删改)

文本二∶

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

在被废弃的海棠花盆里,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渐渐地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我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我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灵性中用文字构建着人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选编自《云烟过客·总序》)

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先勇怀念友人的《树犹如此》,友人逝去,树亦枯死,这与辛弃疾在《登建康赏心亭》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B.文本一用"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形象地说明了白先勇内心的伤痛,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也是借助这一神话,表现出音乐的摄人心魄。

C.文中郑愁予先生在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成诗,这种热情如火的形象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陶渊明的形象。

D.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以花入诗,"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让人想到《致云雀》中"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意象同样绮丽,十分传神。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以"看花的姿态"为题,匠心独运,透过不同的看花姿态,我们能体味到不同的人生境界。

B.第二段叙写对白先勇先生的初步印象,"闲闲的,淡淡的",从他对春天冷淡、隔膜的态度可以窥见他内心的伤痛。

C.在酷热难当的哈尔滨,"我"以读书的方式让自己清凉,这样写既交待我对书的喜爱,又借"书"引出郑愁予先生。

D.作者引用郑愁予先生的诗句为全文作结,含蓄深沉,诗意与哲理同在,又与题目照应,结构严谨。

8.2003年,澳大利亚杰姆斯·乔伊斯基金会将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女作家迟子建。该奖项对她作品的评语是∶"具有诗的意蕴。"请结合这句评语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9.结合文本二,谈谈文本一中"野草"的气韵体现在何处。(6分)

【答案及解析】

6.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解析】

A.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辛弃疾词是感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C.陶渊明的形象是恬淡闲适的。 D.《致云雀》中"玫瑰"的意象是自然、美好的。

7.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

原文是"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也看不出"内心的伤痛"。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这句话将"低沉而忧郁的歌声"与月色、夜鸟、花树等意象交融在一起,意境幽美而空灵;将歌声比作"夜鸟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比喻十分独特而又生动。

②这个句子形象地表现了愁予先生的歌声里传达出他那惆怅而美好的情怀,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一种幽寂而美好的意境之美和惆怅深沉的情怀之美。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多层次解读文学作品主旨的能力。

①文中所写之人如"野草"般充满生机。白、郑两位"风雅"先生,懂得爱怜、顾眷、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哪怕生活中经历过坎坷,也依然充满了热情,用寂寞、沧桑的心来欣赏生活中的美。②文章所思所感如"野草"般涤荡心胸,引人深思。由"我们这一代人"与白先勇、郑愁予看花姿态的不同,继而引发了对当今文化创作与文化审美的反思。

③散文的风格如"野草"般率性自然,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看花的姿态》等二篇阅读训练及解析
【高考真题】散文阅读:《送一位远征的友人》阅读训练及解析
【高考备考】 考教结合之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阅读及一组模拟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备考】语言文字运用之综合训练 20 题(含答案解析)
解锁阅读姿态 徐家汇书院推出“寻光之夜”阅读推广体验活动
【一轮备考】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解锁阅读的千姿百态!徐汇“家门口”的书展活动汇总来了→
中国作协全民阅读季来了:毕飞宇、孙甘露等成为阅读推广人
【2024届备考】高中语文新高考 I 卷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1)
书展新亮点:在未来阅读区,播客助力全民阅读

网址: 【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看花的姿态》等二篇阅读训练及解析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774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