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丨晴耕雨读
原标题:正观漫读丨晴耕雨读
正观漫读丨晴耕雨读
点击收听音频
又是一天雨,进入九月,似乎周末都是在雨中度过。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总是在一场场秋雨中,变得真切起来。以前,不喜欢秋天,总觉得是凋敝的季节,冬天的前奏,似乎是下坡路的象征。而现在,开始知道秋天的好。秋天似乎是得到后的放手,掌控后的释然,人不可能永远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总有热度慢慢褪去的时候。
那天,在一个老宅看到一幅牌匾“晴耕雨读”,忍不住拍下来。据说,“晴耕雨读”最初源自诸葛亮,“乐躬耕于陇中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这四个字。如果晴天,就好好耕种,如果下雨了,那就屋檐下读书。
这或许是中国读书人的梦想吧,中国文化里,历来就有耕读传家之俗。耕,可养家糊口,以学谋生;读,可修身养性,以学做人。
年轻时,总是钻牛角尖,看事只看一面。大晴天,会觉得日头太晒,埋怨不止;下雨了,又会觉得没法出门,焦虑不堪。其实,就像是那个有俩女儿嫁了染坊与伞匠的老太太,别晴天操雨天的心。
晴天耕作,雨天读书,各得其乐,各有各的好。
晴耕雨读,不仅是一种闲情,也是一种态度。生活里总有好的坏的,不论天晴下雨,还是四季变迁,也是各有各的妙处。
电影《无问西东》里,很多人都记得“静坐听雨”那一幕。
西南联大的临时校舍中,学生们正在专心学习,窗外大雨倾盆,打在铁皮屋顶,噼里啪啦。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被雨声敲出了烦躁。教授几次提高音量,依旧被雨声盖过,索性转身在黑板写下四字——静坐听雨。
“静坐听雨”故事中的原型是清华经济系教授陈岱孙。西南联大学习时,物质条件极差,茅屋铁皮顶,下雨时弊端立现,老师们讲课都要提着嗓门喊。雨越大,声越大。陈岱孙干脆写下“静坐听雨”,令全班听雨,并笑称这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这份从容,或许同苏东坡雨中吟啸且徐行一样。晴天耕种,雨天读书,只做当下最适合做的事,而不沉浸于外部境遇的悲喜中。
雨天读书也是一大乐事。
周作人有散文集《雨天的书》一书,他在序中写道,“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此话移到雨天读书,感觉同样绝妙。晴耕雨读,晴雨顺其自然,耕读全部在我。
今年,也是学会转换心境的一年。以前的“非要勉强不可”,变得或可回旋。如果让我给晴耕雨读配个对子,我会选择“用行舍藏”。
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处顺境是,勉力而为;处逆境时,读书静心。最近感慨,冷板凳,也是一种乐子。
风来听风,雨来听雨。或许,既然不能左右天气,不能事事遂意,那就顺其自然,在各种糟糕的境遇中找到自己的支点,泥淖中让自己自洽的方式。
(作者 赵媛 主播 连晓东 制作 王宜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正观漫读丨晴耕雨读
正观漫读丨轻舟已过万重山
正观漫读丨日常即殿宇
正观漫读|韬光不养晦
正观漫读| 听 雨
正观漫读丨人生三把钥匙:自信、自省、自律
正观漫读丨给关系松绑
正观漫读丨人生,一半努力,一半随缘
正观漫读丨人生最好的状态:知理、知趣、知足
正观漫读丨每一个早晨都值得醒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