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雅”见证人文温度——优酷人文雅集的创生逻辑
原标题:以“风雅”见证人文温度——优酷人文雅集的创生逻辑
原创 王禹
何为风雅?这个源自《诗经》的的词汇,微观谓之端庄或高雅,宏观则延展至诗歌、人格、风尚、礼仪乃至于文明等范畴。孔子曾以“不学诗,无以言”来表达风雅不仅需要精神充实,也需要语言及仪容的行为准则;又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来说明风雅最终要落在实践之上。
如今,风雅亦因与百姓生活日益趋近,则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从而承载了更多社会现实和积极地人生态度,亦是风雅新解。
近日,作为首届北京网络视听文艺大会举办的特色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优酷主办,北京市通州区委区政府协办的《人文雅集·雅聚通州》,在通州大运河边的千年灯塔下,开启了一场关于“风雅”的深度对话,为大会平添了一丝雅韵之感。
(一)
说起这场风雅之约,不能不提9月23日举行的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从《千里江山图》到《富春山居图》,从琴棋书画诗酒茶到100多位的国风雅士,为全世界呈现了“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精妙之处。
而在《人文雅集·雅聚通州》的深度对话中,在单霁翔、胡智锋、尹鸿、陈铭、冷凇、刘仪伟、梅毅、鸟鸟、张越等人文名家的加持下,从“看见风雅—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和年轻化表达”“看见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现和新唤醒”“看见女性力量—对未知边界的触达”“看见文学—一次全面的文化拾遗”4个维度,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人文内容、人为创作而全力以赴的故事。
显然,此次对话更像是古人常见的雅集。什么是雅集?源于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诗文之聚会,并在不同年代拓展至品茗、观画、闻香、听琴、赏花等活动,由此形成与现实生活高度链接,成为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由优酷创制的《万卷风雅集》应运而生。节目由陈铭、喻恩泰、杨迪、王子异组成“万卷游学团”,以“情景交融”的形式丰富内容创作空间,前往经典名作中提及的故事发生地切实感受“历史的痕迹”,以研学探访的方式完成场景再现。
“古代定义中的“风雅”并非都是曲高和寡的知识分子文化,他们代表了当年物质和学术的最高水准,但同时也与现实生活休戚相关。”在《看见风雅》篇章,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认为,对于文博艺术的创新挖掘一定要和现实生活连接。“我们在故宫的文化产品中加入了‘创意’二字,这个创意就是要仔细观察人们的现实生活,从实际使用出发,深入挖掘艺术作品的实用价值。”
从兰亭雅集到垂虹送别,再至塞外东巡等,《万卷风雅集》并不是简单的“穿越时空”,而是通过前往名作中提及的故事发生地,从衣、食、行、学、玩展示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风貌,在自然风光的背后是对历史故事的再演绎,对经典名作以现代方式解读其精神内涵,让尘封许久的历史、经典名作更加鲜活而深刻,这何尝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溯源与再挖掘。
(二)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看来,“风”是民风、世风、风尚、风潮,来自民间、老百姓的情绪、情感反应,而“雅”通常指文人、知识分子对于情感、艺术的表达,因此,“风雅”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中有精致,精致中又有生活”。
“我们发现现在能够得到年轻人喜欢的影视作品、国潮国漫等流行文化,一定是将高雅文化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这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衣食住行等内容上,还要将生活化的内容加以提炼,让生活中有精致,精致中有生活。”尹鸿坦言,类似于《万卷风雅集》《长安十二时辰》的影视节目对“风雅”的传承有很大影响,“年轻人传承风尚也确实在发生很多改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智锋表示,美学是因人而起,影视作为最有活力的影像形态,记录生活、记录人的情感、记录这个世界,“文”如果说是理智的客体,那“人”就是更感性的主体,当影视美学过多聚焦于“文”的时候,离“人”就远了,老百姓可能就不会买账;但如果过多扎在“人”上,不去探求“文”本身与时俱进的创新可能性,又老旧了。“影视美学发展就是如何平衡‘人和文’的问题,人和文结合好了,影视美学就做到位了。”
对此,《万卷风雅集》制片人罗媛谈到,节目想要实现的,就是将文化更下沉,降低观看门槛,从年轻泛众的角度去庚续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风雅”与当代年轻人的连接。
在《万卷风雅集》中,观众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场景,也正是主创团队所寻找的“古法新玩”的创新方向。比如,在探访东晋王羲之所在地时,年轻嘉宾用当代年轻人有趣灵动的方式连词造句,把本来很高雅甚至遥不可及的曲水流觞玩得非常接地气;还有很多当代观众不知道的是,宋代已经有了狼人杀,也就是捉曼倩令,原来捶丸就是古代的高尔夫,木射就是古代的保龄球。
作为“万卷游学团”成员之一的陈铭谈到,对于年轻观众而言,王羲之、纳兰性德、唐伯虎等古人都像是存在于历史书中的人物,束之高阁并且非常遥远,实际上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才俊”,节目通过还原出这些历史人物的“酷”,一起走古人走过的路,记录他们的生活,进而感受他们那一瞬间的创作动机。
(三)
除了关于风雅的话题之外,在《看见历史》《看见女性》篇章中,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同样分享了对于文化节目中历史元素和社会性别意识的理解。《圆桌派》、《锵锵行天下》节目制作人令狐列认为,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播映能够引发年轻人的集体背诗,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渴求亲近传统文化,“我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却在远离这些文化。我们站在流淌的历史场合当中,除了要探索未来之外,还要向后看,看到文化的源泉在哪里。只有在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基础认知上,才可能更好地认知今天、探未来。”
在 《看见文学》篇章 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 认为,文学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它早就变成了日常生活,人们没有理由不爱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 则表示,文学的两面性应该结合起来,不要一谈文学就觉得特别高大上,谈文学不能只在空中楼阁的意义上去谈。 优酷人文内容中心总监王晓楠 谈到,网络视听内容对于文学元素的采用更容易让人接受,由优酷人文和海峡卫视合作的节目《文学的日常》不仅为作家们带来了书籍销量的提升,也提供了普通人接近文学的的可能。
我们常说,腹有诗书,风雅自来。不得不说优酷作为重要的网络视听平台之一,在人文内容构建上有着极强的先觉性。早在2012年,优酷就开设了全网第一个人文赛道,紧随其后先后推出了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谈话节目《圆桌派》,充满现实主义温度的《豫见后来》,探寻教育传统和未来的《他乡的童年》、关注青年精神世界的《对白》,纪录作家生活的《文学的日常》等人文精品节目,并吸引了如窦文涛、马未都、蔡康永、周轶君、梅毅、张越等当代文化人物的加盟,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名人宇宙”,持续为平台用户供给高口碑的精品内容。
如今,优酷人文已经走过十一年,这何尝不是对风雅的再诠释。作为网络视听平台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哪里?当然是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尝试,以高口碑高品质内容对全社会的风尚起到引领作用。这也正是优酷人文为之努力的应有之义。
从优酷发布的2024年片单上,超30部人文节目的体量技能看出优酷人文的心中丘壑。从《圆桌派》第七季到主理城市夜晚探寻纪实真人秀《何不秉烛游》,从邀请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借音乐聊人生的《8小节》,到文化年番节目《百家新说》,以及聚焦年轻人亚健康问题,并给出贴心解决方案的《这可太健康了》等,亦是优酷人文持续推动人文内容年轻化,促进年轻群体人文鉴赏力升级的专项定制。
2022年,优酷对外官宣了“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全新平台主张,彰显了其凝聚全平台之力打造品质内容的决心,以及对“精品化”内容追求直接外化为为平台品牌主张。再至此次“人文雅集”主题活动,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视听创作的“双方奔赴”,更是再次印证了其打造“最强人文”的抱负。
在我看来,风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万卷风雅集》也正是以“穿越时空”的现实表达,呈现了风雅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这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具体呈现;而优酷也正是凭借对人文赛道的持续探索,更好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和年轻化表达,带领观众不仅时刻感受到千年之外的风雅魅力,同时引领更多年轻人喜爱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明。
这条路优酷已经坚定的走了11年,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影响力的文化人物成为优酷的同路之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优酷人文首档文化综艺《万卷风雅集》热播,弘扬国风国粹致敬传世名作
“人文雅集·雅聚通州”活动举办,单霁翔等人文名家齐聚
在《万卷风雅集》开启一场「置身其中」的文化游学
优酷发布2024片单,《巧艺天工》《上甘岭》等多部作品彰显文化自信
陈庆:《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小说》
深挖传统文化内涵,优酷将推出非遗题材剧集、纪录片《为有暗香来》《巧艺天工》
靖江一出人文雅集 共叙端午安康
没时间读书?那就看看这些人文公众号
朋友圈出镜率超高的18个人文公众号
《后浪》《传家》等作品融入非遗元素 优酷以“影视+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5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8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9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7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32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