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落幕,上万观众前来探寻根与魂
原标题: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落幕,上万观众前来探寻根与魂
9月27日,“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落幕。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昭祎介绍,“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吸引了上万观众参观。
“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歌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画院支持,新京报社、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9月15日起开展,展览涵盖北京“一城三带”,讲述了共23组北京文化守护人的故事。活跃在“一城三带”的文化守护人,有的修缮文物、破译传统,有的传承古技、演绎京味,有的修书著作、追寻历史真相,有的描摹建筑,留住古都风貌……他们守护着流淌千年的文化,也守护着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坐轮椅的老人把每块展板都转到了
9月27日上午10时许,来自新疆的王女士走过一张张巨幅影像,最后停留在十三陵护陵人李德宏的展板面前,“这些人都很值得敬佩,尽管收入微薄,但心里想的却是怎样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下去。”她尤其感慨李德宏在艰辛环境中多年的坚持,“我曾经做过类似的工作,知道其中的辛苦。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做这个,而且日巡夜巡,不是件容易的事。”
9月20日,中华世纪坛,北京文化守护人展览现场,观众参观。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刘女士是带着自己四岁的孩子进入展区的,她希望孩子能够在展览中接触传统文化,“看到他们的工作,也受到美和艺术的熏陶。”
中华世纪坛优秀志愿者宋雅子负责过两个参观团队的讲解。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为讲解做案头工作时就感到亲切和熟悉,画家伍佩衔是她的老友,“他知道我是这次展览的讲解员,还特意嘱咐我要拍照片给他看,老先生很谦虚,还邀请我一起到中轴线写生。”
9月21日,中华世纪坛优秀讲解员宋雅子在为会城门社区的老人讲解文化守护人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海淀区羊坊店街道会城门社区的四十多位老人是宋雅子的第一批听众。宋雅子发现,文化守护人特别吸引着老年人的注意,“我在讲解时氛围格外好,尤其是在讲到金中都时,因为会城门社区离金中都不远,他们觉得亲切,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有人提问,也有人分享他们所认识的其中的人物。”
宋雅子还记得,有一位年轻女子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年轻女子将图片旁的文字说明一字一句念给老太太听,老太太不时点头,每一块展板都转到了。”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昭祎介绍,“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吸引了上万观众参观。
9月16日,观众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参观“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展览集中展示涵盖北京“一城三带”、共23组24位北京文化守护人的故事。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
“珍视了一辈子的东西被更多人看到”
新京报摄影记者王子诚是“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的主创人员之一。
今年8月初,王子诚开始了密云区大城子镇轿子坊乐班的拍摄工作。起初,他和文字记者都感到忐忑,因为“他们只是区级非遗”。但这个平均年龄71岁的乐班,让他们看到了别样的魅力,“记录他们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们非常希望我们拍摄。”
“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就是普通的村民”,但当三盏摄影灯亮起、乐器开始演奏时,“他们的眼睛里顿时有了光彩。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一半是现实,一半是音乐梦想。”
据王子诚介绍,很多老人们一辈子都没有这么正式地拍过照片,甚至结婚时都没有,“我们觉得,就当是利用这次机会为他们留下一些照片吧。”
几位老人远在密云区,难以亲赴展览现场,但知道要刊发和展出时他们都很激动,“刊发后我们寄了报纸,给他们发了电子版链接,一位老人的老伴看到照片就流泪了。他们高兴,自己珍视了一辈子的东西被更多人看到了。”
邱振飞是延庆旱船第三代传承人丁石锁的徒弟。9月15日开展当天,他特地来到中华世纪坛参观,并拍了照片传给师父丁石锁,“这次展览既有像单霁翔院长这样的文物保护专家,又有像我师父一样接地气的非遗传承人。我师父说,能和这么多有名的专家在一块展览,他感到很高兴。”
9月15日,延庆旱船传承人丁石锁的弟子邱振飞到中华世纪坛观展。受访者供图
9月26日,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世纪坛,他的女弟子张建平告诉新京报记者,“牛老师很开心很满意,世纪坛给口技这么大的展示空间,让他感受到了北京市文旅局和新京报对文化的重视。牛老师很感谢大家对口技的热爱与支持。”对于“北京文化守护人”这个称谓,张建平说“牛老师感觉很新颖也很体现心意。”
9月26日下午,伍佩衔也来到中华世纪坛,看过展览后说,“向每一位传承传统文化的人致敬,辛苦策展团队,你们每一位都是真正的 ‘北京文化守护人’。”
9月26日,为中轴线写生的伍佩衔来到中华世纪坛观展。受访者供图
展现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和文化守护者
展厅在视觉上铺陈了具有层次感的红色色调,颇有古都文化风韵。
“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像相册一样一页页翻开的效果,更有立体感和空间感。”据王昭祎介绍,“一开始,我们做了两版视觉,一版是轻快的色调,另一版就是现在的深红色色调,为了更好地契合主题,展现历史文化积淀,最终我们选取了当前的版本。”
王昭祎表示,本次展览以“北京文化守护人”为主题,筹划近半年,希望在北京文化论坛召开期间,集中展现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和文化守护者。
为了更好地配合主题,本次展览还展出了紧扣北京文化主题的画作。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画作来自北京画院的系列创作‘北京风韵’,艺术家们用画笔去描绘他们心中的北京,记录北京的城市风光和人文景观。”
薛良说,“长城毋庸置疑是北京的经典符号之一,它既是自然风光的一种,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选了《沧桑》这张展现长城的油画。《对话(故宫)》则描绘的是年轻人和故宫中铜狮子对望的场面,它想表达的就是年轻人如何去传承传统文化,这些画作都与‘北京文化守护人’的展览主题相契合。”
为了使展览更具空间感,王昭祎借来了为中轴线写生的画家伍佩衔的手稿,“我们在他一屋子的手稿中精选了两件,去取画时,伍老师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展览,还无比尽心地讲解了每幅画作的创作经过。”
为了使展览更具空间感,展览中放入了伍佩衔的手稿。新京报记者 李冰洁 摄
在王昭祎看来,策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她是今年三月加入项目的,最开始,她手中只有一个个文化守护人的名字,然后确定展览大纲、挑选照片,到最终与观众见面,每一步就像是做实验有了新进展。
主办方之间的不同侧重也带给王昭祎新的工作体验。王昭祎还记得,一位摄影师曾因为一张照片的摆放位置而特意与她通话,“初版的设计出来后,他告诉我,希望能够将另一张照片放在主图位置,并详细地向我说明了理由”,王昭祎感慨摄影师的用心,“摄影师会更加注重图像,而我们策展人则更关心空间。”
2022年,中华世纪坛曾与新京报联合发起展览“十年磨一剑——大国匠心人物影像展”,受到各界好评,“我们会首先策划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主题,遴选优秀的代表人物和事例,然后再通过展馆推出一个高水平的展览。”王昭祎表示,“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也是这么做的。
“文化守护人的故事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让我们更真切地感知城市和历史,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将古老的讯息和记忆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展览闭展后,王昭祎和同事们开了复盘会,“今年我们做了北京文化守护人,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并且能够带来启发的主题。明年,我们能不能将范围扩展到京津冀地区?它像一篇论文一样,帮我们延展出新的方向。”
记者/李冰洁
编辑/袁国礼
校对/王心
运营编辑/刘茜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吸引上万观众
“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9月15日开展
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将邀请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前来陕西寻根祭祖
“姓氏中国·寻根中原”文化探源活动启动
用脚步绘制“中原寻根地图”!“姓氏中国·寻根中原”文化探源活动正式启动
体验北京海淀区原创舞剧风采 观众探班舞剧《曹雪芹》活动举办
第二届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大会召开
多年好友前来探班,李玟激动不已,两人热情相拥!
“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成立
创新!苏剧改编电影,《国鼎魂》如何赢得观众的心?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