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滨海艺术中心:湾区文化新引擎,首演首发新宠儿
原标题:聚焦滨海艺术中心:湾区文化新引擎,首演首发新宠儿
文化圳新,领湾绽放。2023年9月,滨海艺术中心正式迎来2周年庆典。自2021年9月启用至今,十万观众走入这里,三百场演出轮番上演。从开业演出季的三大歌剧惊艳亮相,到连续上演24场创纪录的中文版《剧院魅影》,再到舞剧《只此青绿》、舞剧《红楼梦》、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舞台剧《弗兰肯斯坦》等一系列演出的首发首秀,场场爆满。这里不断地引发现象级的演出狂潮。这不仅仅是一个屹立在深圳西部的文化建筑,更是一个辐射湾区、具有巨大价值和影响力的全新地标,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多场演出首演首发,深圳演出跨时代
“外方视察场地3次、连续上演24场、7天连轴装台调试、近3万观众观看……”距离《剧院魅影》中文版全国巡演首站深圳站演出的落幕已经有3个多月了,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总经理助理冯桂燕提起演出种种时还是记忆犹新。“原版《剧院魅影》曾两次来华,却因场馆硬件设施要求屡次与深圳擦肩而过。如今,在2021年崭新开业的滨海艺术中心,这部作品终于能够以原汁原味的舞美以及规模不减的现场乐队呈现在观众面前,圆了深圳演出市场多年来无缘的魅影梦,为深圳演出市场带来了跨时代的浓重色彩。”
这里已经成为深圳最新的演出地标,也成为国际IP最爱的演出场馆。在南都记者采访时,滨海艺术中心正迎来礼赞2周年演出季。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冰上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正在舞台上彩排。舞团成立于1967年,至今已超过50年,演出场次超过5000场。剧场舞台上,冰面如镜,芭蕾舞者们优雅翩跹,冰上飞舞,绚丽多彩的冰上芭蕾盛况绽放。剧场如何变冰场,舞台如何成仙境?据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演出项目经理龚园萍介绍,在舞台上需要一块14米见方、厚度约为5厘米的“冰上舞台”作为表演区域,而制出这块平整度和硬度符合表演要求的冰面,则需要注入6吨水和4吨的冰块,再将为冰上芭蕾制造冰面的专用制冰机全力开动一昼夜方可完成。“这座宏伟的剧院,它位于海边,周围有很多很好的基础设施,剧院本身很漂亮,这可能是我们在中国旅行期间最漂亮的剧院。”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健将”称号获得者、王子饰演者马克西姆·古德雷亚吾采夫对南都记者说。
这样的国内外顶尖IP在滨海艺术中心上演,已是常态。从开业演出季的三大歌剧惊艳亮相,到连续上演24场创纪录的中文版《剧院魅影》,再到舞剧《只此青绿》、舞剧《红楼梦》、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舞台剧《弗兰肯斯坦》等一系列演出的首发首秀,场场爆满。而二周年庆典演出季中,10月20日至22日,入选2023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音乐剧《三星堆》将迎来全球首演;10月26日至27日,来自俄罗斯的芭蕾新名片——世界知名舞团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首度来深,带来其巅峰经典《安娜·卡列尼娜》……更多元更新鲜的剧目正吸引着湾区观众走进剧场,走进世界顶尖的艺术享受之中。
据冯桂燕介绍,开业以来一直坚持“湾区艺术耕耘者”的战略目标,三百多场演出上演,演出剧目均由滨海艺术中心制作团队精心挑选引进,旨在保证演出质量,保持艺术中心文化调性。“主要选择有三个标准和维度,着重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展示平台;引进国际高质量水平的剧目以及邀请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以多元化演出类型,适合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观演。”
在这一系列的“首个”“首演”的背后,是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在面临着深圳传统艺术剧场竞争的同时凭借其运营能力,给深圳文化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提高市民文化消费活跃度,提升文化消费的质量,给湾区文化生活带来更丰富的可能。
成立湾区文化艺术伙伴群,构建湾区交流长效机制
2023年7月,2023“艺述”湾区演出季在前海启动,粤港澳地区名家名团集中登陆深圳,也为湾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用艺术展现文化魅力。香港话剧团、香港演戏家族、香港天籁敦煌乐团、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等港澳艺术团体与广州生白剧场等内地院团呈现了11台优秀剧目,涵盖话剧、音乐剧、舞蹈、音乐会、高清影像放映等多种形态。
大湾区的艺术沟通不止于演出剧目交流与文艺市场的联动。更在于合作的长效机制。作为深圳前海扩区后启用的首个文化地标,滨海艺术中心创新地建立了湾区文化艺术伙伴群。香港话剧团、香港演戏家族、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广州生白剧场、深圳反转舞台、广州大剧院、佛山大剧院8家湾区院团及场馆成首批成员。“艺术伙伴群”寓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和艺术家朋友搭建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为香港、澳门以及各方文艺院团在前海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广舞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分别为深圳滨海艺术中心颁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实践基地”牌匾。为大湾区的艺术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打通湾区演艺全产业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湾区故事。
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艺术总监李宇樑表示,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提供这个平台通过艺术把各个城市连成一气,文化共融,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就如江、河、海,文化可以互流、共融。
从剧场走进城市,让艺术成为日常
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生活的日常。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开业首年就推出了湾区国际戏剧生活节。该戏剧生活节突破场地限制,将演出展演带到室外空间,通过巨偶戏剧巡游、草地交响音乐会等节目,在艺术狂欢节的氛围下实现观众对演出的深度体验和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场域,专业演出剧目成为载体,城市即剧场。在今年湾区国际戏剧生活节迎来的第二季,启动仪式就在大堂中搭建出帐篷顶顶、铺陈出“绿草茵茵”,营造出一派舒适自在度假野趣的奇妙场景,剧场即生活。
今年的设计周,这里是主展场,也成为了最具有度假风格的一届主展场。摩天轮下,庆典广场,露营咖啡、围炉煮茶、星空帐篷,都是创意设计的活力呈现。今年9月,又一全新的品牌项目启动,“艺聚湾区”相约有戏艺术下午茶活动于滨海湾畔绽放,以沉浸式表演+艺术讲解的方式,让艺术走进每一名观众身边。
这一系列的普及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对艺术的美好与生活的美好交织在一起。
湾区之光摩天轮缓缓转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与宝安区图书馆、青少年宫连成一线,三大公共建筑的文化势能相辅相成。而在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三馆合一”,形成了兼具力与美的空间,正如独具特色的巨型“城市雕塑”正在崛起。这一切,凝聚出宝安的文化磁场,缔造出湾区文化的新地标。
采写:南都记者黄璐
摄影:南都记者冷锋
部分图片由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聚焦滨海艺术中心:湾区文化新引擎,首演首发新宠儿
《三星堆》全球首演,深圳滨海艺术中心2周年七戏庆生辰
“艺述”湾区演出季深圳启动,建立湾区文化艺术伙伴群
“艺述”湾区演出季启动
华侨城首届华彩艺术节启幕,绽放湾区艺术活力
华侨城华彩艺术节 倾情绽放湾区艺术活力
香港演艺学院携手太古集团推动“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首演,奏响湾区文化共融的活力乐章
“湾区有戏”巡演启动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在穗上演,奏响湾区文化共融乐章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