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什么都舍不得删,暴露了一个人的性格缺陷
原标题:微信上,什么都舍不得删,暴露了一个人的性格缺陷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熟人?
他们什么都不舍得扔掉,还喜欢收集某种类型的东西。
当收集到足够多的时候,自己管理不过来,存放的空间不足,但仍旧在收集,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们把以上描述,称为“囤积癖”。
心理学家萨万·辛格认为,囤积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得到物质,然后不愿意放弃。生活也会因此变得一团糟。
有段时间,“微信占100G内存”的话题,上了热门。
一位网友,512G的手机中,微信占用了107G的储存空间。并且他不敢删除,认为很多文件、聊天内容,是需要一直保存起来的。
有人调侃,“微信”应该叫“巨信”;也有人表示,其中的内容,就怕以后用得上。
言归正传。
微信上,什么都不舍得删,和生活中什么都不舍得扔,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暴露了一个人的性格缺陷。
01
第一,生活安全感不足,总以为有潜在的风险。
广积粮,多存钱。这样的习惯,是有一定好处的,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就是普通家庭,也有这样的家风:“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囤积一些必备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满足感。如果存款多了,生活的底气也更足了。
但是微信信息,和粮食、金钱不一样。很多信息会过时,并且对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什么都不敢删除的人,就会这样想:“要是以后某条信息弄丢了,在要用的时候,就麻烦了。”
也许,十年之后,某条信息的存在,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还有的人,把朋友圈锁起来,当成一个记事本在用。什么都发到朋友圈里,但是不给别人看。
也有人,喜欢用收藏功能。把聊天内容,收藏起来,并且聊天的对话框里的内容,也会保留。因此,内容有了两种保障。
不知不觉,微信占的内存就大了。
我的一位家人,基本上两年就会换一台手机。但是旧手机,是不会扔掉的,就是别人回收,也不给。
一晃就过了很多年,一些旧手机,都没有办法开机了,手机壳都腐朽了。
家人说:“也许手机里的内存条,还能拆下来,把相关的信息读出来。”
关于家人的说法,没有人去验证。难不成,内存条,不会坏掉吗?
当微信存储到一定程度,手机无法容纳了,迟早要倒逼着去删除。到时候,劳动量很大,也很烦恼。
02
第二,做事不够果决,不擅长抓住重点。
《断舍离》中指出:“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对手机进行瘦身,不让手机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一些聊天的记录,甚至是当时就删除了。毕竟,保留起来,也没有什么用——眼不见为净。
什么都不舍得删的人,想了想,认为某样东西,是没有用的,但是犹豫了一下,就暂缓了行动。
多次犹豫,导致很多因果删除的内容,保留起来了。过一段时间,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聊天的内容,涉及到什么,有没有用。
不难发现,什么都不删除,就会生活迷茫和责任逃避的问题。
总以为,我不去面对某个问题,问题就会自然消失。事实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无为而治。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而来。
我们的微信上交流,除了聊天信息,还有文件的发送、文章的转发、截图等。很多文件,已经下载了,一些文章,看过了,付之一笑而已。
什么都要保存起来,无疑是“画蛇添足”,导致了多次备份。
并且,微信上,你有没有想办法建立文件夹,进行信息归类呢?如果没有分类,几年的信息都杂乱存储,根本就没有意义。
03
第三,情感执念很强烈,常常沉溺于过去。
作家宗城在文章中,说了自己删除朋友圈的一些感悟。
刚开始,他常常发朋友圈,并且想办法让自己体面一些,一些不熟的人,也通过微信,联系和互动,人脉圈感觉扩大了。
但是后来,他发朋友圈都小心翼翼。想到,会不会因此伤害到某个人,或者某个人看了,会有想法?导致一些信息,都不敢发了。
索性,他把朋友圈删除了,不可别人,也不发消息。
他说:“当要取悦太多的人,那个真实的自己,就从朋友圈消失了。”是啊,你在乎的人太多,和人家的互动,都保存起来。随时打开,都能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是理想化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家会忘记你。好朋友也会走散。
150定律告诉我们,你在微信上,认识的人再多,朋友列表再大,能够常来常往的人,也就几十个而已。
关于群,也是一样。因为工作或者社交,你在很多群里,但是群里的信息,和你没有啥关系。
若你更换了工作,原来的工作群,也就要退出了。此刻,群里的消息,自然消失。
什么都留住,反而是什么都留不住。
04
面对性格的缺陷,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去改变。
首先,把信息分类,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阶段性的......非必须的内容,及时清理。
然后,学会备份。重要的内容,及时备份就行了,不要以为手机里保存的东西,可以万万年。软件消亡,也不是不可能啊。
最后,注意信息节食。不是铺天盖地的信息,你都要去看、接受。从源头上堵住垃圾信息,无聊信息,还免得以后去遐想。
时间在推移,人会变老,手机会坏掉,信息会忘记——别固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微信上三个“细节”,暴露了谁最在乎你
微信上,这样跟你聊天的人,就趁早删了吧
随礼的样子,暴露了一个人的层次
丁勇岱演的周父有多牛?导演一个表情都舍不得删
心理学:你说话的声音和语调,彻底暴露了你的性格
什么都舍不得扔的老人,正在透支这三种福气
真正自律的人,会在微信上做到这3点,超准,别不信
微信舍不得删的公众号,值得收藏
微信里舍不得删的9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喜欢一个人却不喜欢她的性格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