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五大书画艺术特展联袂登场迎中秋国庆黄金周

原标题:南京博物院五大书画艺术特展联袂登场迎中秋国庆黄金周

中秋国庆黄金周到来之际,南京博物院新推出五大艺术新展:“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特展、“傅抱石东欧写生的回望与重估”特展、“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南京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法”特展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生绘画展。古今交融的书画艺术,让观众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感悟精妙绝伦的金陵山水,体味优雅动人的艺术魅力。

“初看江南第一州——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特展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特展”以苏辙初至金陵写下的佳句为题,以明代以来的书画为主体,展出文物60余件(套),是对金陵景观的一次深入关注,除了说明客观的风景,展览中还会强调文人通过诗词文学和书法绘画对客观风景的塑造与文化建构。

据悉,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随园寻迹”、“金陵梦华”和“今人古月”。策展人王贵阳介绍,第一部分“随缘寻迹”从南京城内的一处园林随园开始寻迹,展示曾经的随园以及它主人袁枚的生活,从“小美人糕”的轶事到随园主人的笔墨纸砚,结合可全方位观看文物的二维码,皆是袁枚日常生活的高度还原。第二部分则将视野从城内转向城外的“金陵梦华”,前半段展出描绘金陵风光的实景山水,不同于以往文人的理想化、概念化山水,是该时期的一大创新;后半段的作品则用来说明正是本地文人的书写以及大众旅行兴起等因素促成了金陵胜景这类题材的出现。展览第三部分由古及今,进入“今人古月”,展出近代以来以傅抱石等为代表的画家,对新时代、新南京的图绘,正所谓“龙盘虎踞今胜昔”。

今年,Citywalk作为一种旅行方式成为热门,观众在这个展览中漫步与驻足、看遍金陵,亦不失为一种崭新的旅行。“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金陵景观特展将会帮助游客“按图索骥”,到达南京的每一处景点,领略一场关于金陵、关于艺术、关于历史的忘忧之旅。

“转折与对比——傅抱石东欧写生的回望与重估”特展

中国传统绘画在20世纪初开始经历重要历史转折,涌现了诸多致力于探索传统绘画改革、创新、发展的艺术大家,傅抱石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和杰出代表。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节点式人物,傅抱石绘画画风格的形成有其独特文化渊源,一是弘扬传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创新创造了新的绘画形式语言;三是用现实主义风格表达新思想,表现新时代,引绘画技法之变,领时代风气之先。

傅抱石的创作是“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动体现,作品形成了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新画风,以及与表现此内容相匹配的现代绘画语言与新的艺术程式,也是本次特展的重要内容。写生是傅抱石实现积累素材、改变风格、探索语言、塑造自我的关键举措。其中,“东欧写生”系组织公派的境外艺术活动,时间、地点、节奏安排等均有限、紧凑,描摹对象也完全不同于传统题材,傅抱石进行了删繁就简、突出主要部分、改变笔法表现的创新。这些笔墨和技法的创新是有效的,这种改革方向是符合历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

本次特展以傅抱石1957年率领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欧期间创作的“东欧写生”系列作品为核心,以其他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画作品为参照,展出傅抱石的精品力作57件(套)。傅抱石强调写生主动性,在立意与选择中“悟”与“写”,在展品的组织设置上,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部副主任楚小庆表示,本展采用一一对照的方式,将“东欧写生”作品与其他风格作品逐一对应成组,并安排相同或相近尺幅的作品间隔排列,以方便观众参观浏览。游客将从“傅抱石东欧写生的回望与重估”特展中,领略其画风,以及其与20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画创作历史间的密切关系,品味其艺术硕果。

“师友如光 微以致远——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

明代中叶,在文风鼎盛、人才济济的苏州,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号为“吴中四才子”。“吴中人于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诣哉……文先生盖兼之也。”王世贞在《文先生传》中曾如是评价文徵明。

本次珍宝馆的“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在五大展览中率先开展,是以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为依托,介绍其周边社会关系展开的书画特展。在梳理其家族、师友、学生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本展精选明代绘画作品30件(套),分为“师长”、“挚友”和“后学”三部分,意图管窥明中期苏州地区文人士大夫艺文创作的轨迹与风貌。策展人鲁珊珊介绍,本特展涉及的30件(套)名物中,有五分之一的部分是院藏一级展品、一半以上为二级展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据了解,文徵明幼年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成年后虽在仕途失意,然优游文艺,博雅多能。他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闻名天下,对“吴门画派”和“吴门书派”的建立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次特展循着文徵明的创作轨迹,让游客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沉浸式领悟文徵明生平的师生情与挚友情。

“怀袖雅物 清风徐来——南京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法”特展(第一季)

扇子乃源于生活之器物,是中国文化器物的重要部分。经年以来,扇子的逐渐向威严的仪仗之扇和轻便的手中之扇演变,且功能逐渐多样化,也逐渐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明代中期,人们已经在折扇上作画写字,与“吴门画派”、“吴门书派”的崛起有很大关系。目前所见最早出于书画家之手的折扇实物就在明代,是由吴门派书画家沈周、吴宽等人创作的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此后的文人书画家都喜欢在折扇上作画写字,使得折扇面成为明代以来书画的一个重要形制。在文人的交往应酬中,书扇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礼物。在文人的尺牍来往中,书扇随信附赠,屡见不鲜。持扇者也以求得名家书扇为荣,并以之展示个人的优雅风度。扇子雅化,成为了读书人的身份标榜。扇面的用意,已经远远超出了扇面本身。这也是扇面书法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据悉,历代书法馆展出的“南京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法”特展由陈名生策划,展览分为“明代”、“明末清初”、“清代中期”和“清代晚期”四个阶段,南京博物院拥有丰富且完整的明清书法收藏,数以千计的明清扇面书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特展从中选择精品力作109件(套),以展示明、清两代扇面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杰出成就,并聊借扇子“招风取凉”之属性,寄托“扫却人间炎暑”之愿望,以期在炎威未退的当下给观者心灵带来一丝清凉。

“烽火艺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生绘画展”特展(第一季)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值得学界重点关注。当时的国立艺专大师云集,先后有林风眠(校委会成员)、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等人担任校长的职务,尤其是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三位校长,被世人尊称为“艺专三杰”,成为烽火年代艺术教育的楷模。黄君璧、李超士、黎雄才、李剑晨、丰子恺、傅抱石、吴作人、李可染、关良等一大批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国立艺专教学、创作和研究。国立艺专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董希文、李霖灿、李浴、阮璞、彦涵、罗工柳、赵无极、朱德群、高冠华、吴冠中等人是其中的佼佼者。国立艺专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极大贡献。

陈之佛艺术馆举办“烽火艺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生绘画展”特展(第一季),展出国立艺专师生作品28件(套),目的就是缅怀在特殊历史岁月中敢于追求艺术之美的国立艺专的师生们,使观众对这一艺术家群体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认识,并能真切地感受中国画艺术在烽火年代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实习生 李树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盛媛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南京博物院五大书画艺术特展联袂登场迎中秋国庆黄金周
经典诵读迎中秋 载歌载舞庆国庆
北京市属公园中秋、国庆游园活动将启
迎中秋庆国庆 温江区涌泉街道举办文艺汇演
潢川县2023“迎中秋 庆国庆”双节活动发布啦!
河北安国开展“庆中秋·迎国庆”文艺晚会
安徽砀山供电举办“清廉度国庆 诗赋迎中秋”诗词诵读活动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2023南京森林音乐会归来
确山税务:举办迎中秋、庆国庆 “悦读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朗诵比赛
昌吉市举办“幸福小康 美好生活”庆中秋 迎国庆农牧民书画摄影作品展

网址: 南京博物院五大书画艺术特展联袂登场迎中秋国庆黄金周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873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