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讲故事·中秋|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原标题:听文物讲故事·中秋|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自古以来,赏月、吃月饼就承载着人们对于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这个中秋节,让我们从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几件馆藏文物中,看看古人吃的月饼是啥样。
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有一个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这件月饼模子呈圆形、雕刻精美,内圈居中图案为月宫仙阁,高悬的匾额刻有“中秋明月”四字,门口的嫦娥亭亭玉立,门外一侧为玉兔捣药场景,另一侧为月宫玉桂,外两圈以吉祥花卉纹饰装点。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月饼是应时应景且具有文化特征的“食用艺术品”。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提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古人将金蟾、玉兔等寓意丰富的各样图案雕刻在模具上,让图案在月饼上“活”起来。
清代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另一件清代的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更加妙趣横生,它既能制作月饼,又能制作其他糕点。模子内刻有“稻”“香”“村”字样以及桃子、石榴、莲子、鱼等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长寿、多子或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这时便出现了以芝麻、胡桃仁为馅料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了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流传。清代时,中秋吃月饼更加普及。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的习俗。月饼模子是月饼这一饮食文化的载体,一般选取结实耐用的硬木,如枣木、梨木等,模子内大多刻有“福、禄、寿”等字样或玉兔、莲花等吉祥图案。
清代木雕朱地彩绘“中秋月饼”招幌。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清代糕点店卖月饼会挂招幌。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清代木雕朱地彩绘“中秋月饼”招幌,上半部分形状恰似一轮圆月,寓意家庭团圆和满;下半部分的莲花底座生动精美,寓意富贵吉祥、年年有余。另有“中秋月饼”字样,来说明店铺在售的商品。
据介绍,招幌源自2000多年前的酒旗,随着商贸的发展与繁荣,店铺招幌推陈出新,形式有了变化,内容也逐渐丰富,从《清明上河图》中就可见一斑。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需要活态传承。据了解,北京民俗博物馆在今年中秋节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观众搭建“兔儿爷山”,为中秋祈福、增添喜庆气氛;再现传统拜月场景,使观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氛围;开展月饼制作、中秋灯谜互动等中秋传统习俗互动体验活动,让观众多方位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记者罗鑫)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听文物讲故事|“书圣”王羲之在这封信里说了啥?
中秋节的九个冷知识:颇富浪漫色彩 古人如何过中秋?
古籍里的中秋|《红楼梦》中贾母爱吃的月饼什么馅儿?
古人怎么过中秋?如何把“节味”还给自己和家人?
听文物讲故事|文物上的春和景明
岁时乐事 | 赏月、嚼饼、拜财神……古人的中秋仪式感直接拉满!
红楼梦:中秋夜宴为何叫“瓜饼酒”?了解后就想吃西瓜和月饼了
明日中秋节,老人说的“中秋有3忌”,具体指的啥?有道理吗?
古人的中秋“朋友圈”,上头!
听文物讲故事·端午|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从何而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