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日,诗和远方,我全都要丨上书房
原标题:双节假日,诗和远方,我全都要丨上书房
每个假期,都是阅读的黄金季。
眼下,双节假期已经开启,并且,202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即将于假期中(北京时间10月5日19:00)公布,在这场文学盛宴到来之前,我们推荐一期假期书单。
这里有的书很薄,适合旅途携带与阅读,还有一些深刻的大部头,适合你在双节假期翻开第一页。
无论你是决定与人潮共度,在旅行中感受假期,还是在陪伴家人之余想要短暂离开一下现实的柴米油盐,一本书都能让你的假日更加充实,让你既有“诗”也有“远方”。
HOT BOOK
《还有谁谁谁》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还有谁谁谁》是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先生的全新散文集,主要创作于2022-2023年,可以说是《比我老的老头》的续集或补充,两书共同构成完整的当代个人记忆史,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在这部新作里,百岁老人回望走过的漫漫人生路,以及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讲述他们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归途。《只此一家王世襄》篇写与文物收藏及鉴赏大家王世襄的相遇相交,《侥幸的小可见闻》记录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的豪爽率性,《轻舟怎过万重山?——忆好友王逊与常任侠》写尽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孤梦清香——难忘许幸之先生》彰显民国导演许幸之为人的操守,《让这段回忆抚慰我一切的忧伤》倾情书写黄家与香港《大公报》潘际坰、邹絜媖夫妇肝胆相照的60年情义,《郑振铎先生》显示出尊重事实的学者风范,《差点忘记的故事》看到一个平等宽厚的蒋经国,《迟到的眼泪》文学家萧乾与他的儿子萧铁柱浮出水面,对小人物的悲悯与怀念令《你家阿姨笑过吗?》摧肝断肠……黄永玉记录下他们的真性情,就是在记录一种旷达自由的生活方式的消散,一种属于一代人的精神质地的隐逸。
这些文字平静而锐利,从容而跌宕,幽默而忧伤。那些灵魂相映、肝胆相照的交往瞬间,照亮过彼此的生命,也成为不曾磨灭的记忆。他们的惺惺相惜令人深感震撼,高山流水的情义照拂是不可见的绝世风景。直率、诚挚、犀利、自省,笔端尽是一个哲人对生命的厚重之爱。
《还有谁谁谁》中袒露着一个忧伤而狂野、独立而自由的世纪之魂。
《记忆的重量》
作者: [英]尼奇·杰勒德(Nicci Gerrard)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尹楠
作为一种编辑我们生活的方式,记忆将不同的自我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当失智症潜入生活,它会不断攻击人类最珍贵的东西——夺走记忆和能力,带走爱,使人进入自我遗忘的世界。作者的父亲与失智症相伴十几年,最后因治疗腿部溃疡被困医院五周后完全失去神志。作为父亲的记忆看守人,本书既是作者写给身患失智症父亲的一曲挽歌,也是将父亲永远留在身边的一则人生续写。
今天,大约在每六个80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个会得失智症,年龄越大,患病概率越高。除了身患失智症的父亲,作者还采访了不同年龄、身份的失智症患者,讲述了从处于早期阶段的犹豫不决但还能表达自身感受,到变得“无忧无虑”“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兄弟姐妹”、失去同理心、不能自理、不再给出回应、被 “非人化”、成了“活死人”,处于破碎和遗忘状态的过程,以及生命的余波——死亡、哀悼和善终。
本书从医生、护士的角度探讨失智症患者需要的医学支持,从在进行的艺术项目分析艺术对失智症患者起到的帮助,并延伸探讨了荷兰、丹麦等国先后出现的失智症村、美国发起的“失智症友好倡议”协作运动、日本启用的用来监测和照顾失智症患者的设备……从情感与医学角度讲述怎样做才是对失智症患者最人道的干预形式。
《我们何以不同》
作者: 王芳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介绍人格的结构、形成机理及动力机制,从普遍意义上的人格特质描述到特定的成因分析再到具有动力性的生活方式解释,带我们从普遍到个体、从表浅到深入地了解人格,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学习与从教心理学二十余年,在专业领域,作者长期在北师大开设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课程,至今在国内外心理学期刊发表专业文章70余篇;面向公众,基于专业研究、关注流动性问题的“一席”演讲引起人们对环境与心理关系的深度思考;立于自身,将“心理学作为精神世界的底”,不断获得心理学的滋养,也不断看到每个人的独特。本书基于“看理想”热门音频课程《致独特的你》而成,写给每一个独特的“我”。
人格有其特质,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自我”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心理学家持之以恒的努力,就是要让我们看到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认识描述人格的各种工具和方法,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进而看到人性的光辉一面,去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由意志、选择和责任对人生的改写力量,成为完整而独特的“我”。
《黄昏后》
作者: 杨知寒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中信·乘风
本书是人民文学奖得主青年作家杨知寒最新小说集。
10个发生在东北小城的故事,创造出戏谑之下充满厚重感的文学世界
本书收录青年作家杨知寒的10个中短篇小说,关注时代浪潮之下许多渺小又独特的个体,选取每个人物的“内心秘密”和“高光时刻”,创造了一个戏谑之下充满厚重感的文学世界。
作者的选材多在暗处,把他们的爱与恨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也非常关注互联网时代下老年人、青少年的情感状态,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对于受到压抑、存在一些心理疾病的青年人,作者细腻剖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在小说中给他们一条更有希望的路,创造出“无限可能的未来”。
作者笔下的女性,大多不符合社会对女性、对母亲、对女儿的期待,她们张扬恣肆、随心所欲,有着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亦有着对情感的坚守和对人生命运的独到理解。从跳钢管舞的单身妈妈,未婚先孕、告别原生家庭的女儿,到以一己之力扶持整个家族的电台女领导,勇敢追求夕阳恋情的老年女性……作者在多方面题材的选取和写作手法的尝试上,都体现出了强劲的实力。
《在秋天》
作者: [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沈赟璐
一个父亲写给未出生孩子的万物词典,一部从口香糖到星星的个人百科全书。当代文学大师、观察与内省的天才卡尔·奥韦·克瑙斯高,以四季为基调创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一卷。
本书从克瑙斯高写给未出生的女儿的一封信开始,告诉她这个世界有哪些值得期盼的事物。之后的每一天,克瑙斯高都会写一篇文章,以精确而浓烈的笔触,讲述这个物质与自然的世界。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描述一家人在瑞典乡下的日常生活,并调动他自己的童年记忆,为家庭关系开辟了一个珍贵而独特的温柔视角。太阳、黄蜂、水母、眼睛、虱子——所有日常事物都是他的艺术素材,无论宏大还是微小。这是一本从口香糖到星星的个人百科全书,克瑙斯高以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有多么广阔、奇妙、充满未知。
人要是活了好多年,就会对开门关门习以为常。对房子习以为常,对花园习以为常,对天空和海洋习以为常,甚至对挂在夜空中在屋顶上闪耀的月亮,也都习以为常了。世界会为自己开口宣言,但我们听不见。由于我们再也无法沉浸在世界当中,也不再将其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去感受,那对我们而言,世界仿佛就消失了。我们打开一扇门,但这没有任何意义,什么也不是,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从一个房间来到另一个房间而已。
文 编辑韩哈哈
资料由各出版社提供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李媛媛:非遗是通往审美的生命体验
王晓峰:营造社会氛围 讲好非遗故事
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策展人蒲英玮:青年,属于任何人的前缀
胡军:生命与使命
艺术家华庆:“花房”治愈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3年9月21日 陈宇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双节假日,诗和远方,我全都要丨上书房
带着“诗和远方”回乡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不仅有丝和远方 也有诗和远方 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在四川乐至举行
最好的活法:不求诗和远方,只求不累不烦
虽非苏轼名句,却是诗和远方
林青霞:小心翼翼写字,放心大胆生活丨上书房
【活动公告】7月优质内容自荐丨我要上月刊
对选择困难症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我全都要!
【活动公告】6月优质内容自荐丨我要上月刊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