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每家书店都是一座城市的温暖驻点

原标题:品读|每家书店都是一座城市的温暖驻点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10期内容

现在从网上购书已经十分方便,但仍有人愿意去书店逛逛,从书架上信手拿起一本书翻翻。如果把网购比作目的明确、方向精准的旅行,那么逛书店就是信步山野小径——眼前的路通向四面八方,你并不预知前面是芳香满径还是荆棘密布,是山重水复还是柳暗花明。而好奇本身就是对万物一种本真的爱,被这份爱的荣光笼罩的人们能感受到那份惬意与轻松。

小郁从初中起就极爱逛书店,学校周边的书店是她课后停留最多的地方。那时候,她就有一个梦想,要是能开一家自己的书店多好啊!坐拥书城,就像富有四海。她想,自己的书店,一定要有独特的人文气质,让读者能在这里读到打动心灵的图书,听到有趣味的话题讨论,找到可以临时停靠心灵的栖息地。

后来她去杭州读师范大学,虽然还没有开一家书店的实力,却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独立书店。大四那年,她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是《网络书店与数字阅读的双重冲击下独立书店的出路探析》,走的是实地调研的路。她决定亲自走进那些书店看看,边旅行,边感受,边学习。由于经费有限,她选择了二十多个火车能够直达的城市;并通过豆瓣、微博、QQ、短信等方式一家家联系,在那些城市找到店主愿意提供的过夜“沙发”——即在书店做义工借宿。

那是她大学生涯里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日子。我采访她的时候,她已经整理出了全国1100家以上的独立书店名单。谈起她借宿过的那些书店和有态度的书店老板,她如数家珍。尤其上海,有意思的书店特别多。比如来到为她提供“沙发”住宿的小朱书店时,没想到它虽看起来只是个小门面,内里却很深长。店主朱凤涛曾是上海旧书店员工,自己读书不多,但对书抱着近乎虔诚的挚爱,他舍不得那些被当作废品卖掉的旧书会打成纸浆,于是就一捆捆把它们收来整理好。后来书越来越多,他就花心思在主厅外做出了5个大小不一的隔间,分门别类地存放,如外语、建筑设计、美术书法、科技等。老顾客一进来,感觉面目一新了,喜欢什么书,就直奔那个区间去淘。

小郁一间一间走过去看,发现其中有个隔间门锁着,就好奇地向里面张望。店主便把门打开,邀她进屋。原来这间屋子不对外开放的原因,是有些书还未来得及标价,堆放着不便翻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屋设置了关于老上海和《红楼梦》两个专柜,店主所收书中有涉及这两方面内容的,则放于此,且只借阅不出售,除非有重本。他想建一个资料库,为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文献资料。小郁听了,着实赞赏店主的这份心思。因为社区有文化事业的扶持资金,免掉了小朱书店的租金,他就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公益活动——重阳节看望敬老院的老人,捐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还以换书的形式丰富监狱读物,解决其图书库存问题。回馈社会的同时,小朱书店也在社区赢得了口碑,有的单位要配书时也乐意找他来帮忙了。

小郁还搜寻了上海的其他书店。如巨鹿路828号的渡口书店,也是她赞赏的一家独立书店。店主喜欢传统零售业的那种人情味,也试图借助读书会的交流,在人、书、书店间建立一种长久的温情的关系。她觉得看书应该是一个人生活里特别自然的事,店里并没有一般书店文学类、经济类、社科类等标签。她说,爱书,是爱书与自己的那种关联,分类贴标签,会把自己的感觉也归纳分类,反而局限了人和书的联系。

小郁喜欢这些有着自己独特气息的书店,就像一本静静打开的书,吸引着和它气味相投的人进来。她说:“每一家书店都是城市的一个温暖驻点,是城市之光。”她希望这样的光一直都亮着,为她所坚持的理想,也为更多爱书人点亮。

梦想美好,但现实并不如意。这些年,民营书店倒闭的消息频频传来,小郁名单上记录的那些书店中,已有几百家不再营业,成为历史。她毕业之后,虽然也常去逛书店,但开书店的梦已经越来越遥远了。只是午夜梦回时,她会问问自己:还能为这些有态度的书店做些什么呢?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2021年6月的一天,小郁接到一位程序员打来的电话——对方从网上看到她分享的那份超长书店信息表,觉得可以一起做点事情。他说:“相信像我们这样喜欢阅读、喜欢书店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开发一个书店地图小程序,免费让大家使用,便于爱好者查询、探访、分享书店、结识同好,打造店主店员与书店爱好者的线上对话空间。”

小郁为这个想法激动了,她放弃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地去做这件事。团队看上去只有两个人,但那么多爱书之人都是他们的外援。她写了一个招募志愿者的帖子,邀齐了技术组、内容组、设计组、资源协调组……大家各司其职,帮助“书店地图”小程序不断刷新信息,丰富书店条目、内容,联络、邀请书店经营者加入。一周时间,由五十多人组成的一个社群建成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乌鲁木齐、锦州、海口、昆明等城市的志愿者们,都甘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有益于书店的事。志愿者们各有专长,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读大二的志愿者小毅说:“我喜欢看书,如何让传统书店在现代商业模式下存活并且保留原汁原味的书香气息,也是我一直关心的事情。我可以帮忙写代码,也可以参加平台推荐算法方面的工作。”

这个由几十位志愿者组成的网络,更好地覆盖了更多城市的书店动态。有天津、上海的志愿者小组,采访书店老板、更好地整合书店的故事;也有其他志愿者讨论制作播客、组织换书活动等。很多读者用“书店地图”可以一下子找出附近的书店,也可以按出行计划策划“书店漫游之旅”……这个小小的网络工具,引发了爱书人的巨大热情。刚上线时,“书店地图”有117座城市的675家书店;而截至2023年5月,已更新到了130座城市的800家书店。书友们纷纷给小郁发来暖心的留言:“这个小程序仿佛随身携带了一个图书馆。”“书店地图也是爱书人的心灵地图。”

让爱书人与更加多元、个性、特色的好书店相遇,是小郁的梦想;借助共创的方式,她实现了这个梦想,而那些好书店也不再是孤岛。更重要的,是她梦想中温暖的“城市之光”,又能为更多的爱书人点亮起来。

原标题:《爱书人的心灵地图》

作者:陈全忠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位文豪一间书店一座城市,近一个世纪的精神守望
一座城市的饮水思源《水龙吟》于近日出版
社区书店 书香里的城市味道
淘旧书、逛书店节,金秋在上海市集来一场与“书”的相会
李光洁《拿一座城市下酒》播出过半 独特视角品味城市美食文化
一场展览 为何能成为奔赴一座城市的理由?|字见中国
张抗抗:把书店关了吧
在“书店之夜”寻书:“我这儿的书都是好书”
当艺术融入城市发展的“记忆点”
我爱北京,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网址: 品读|每家书店都是一座城市的温暖驻点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965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