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接力传承非遗刺绣奥日雅玛拉
原标题:母女接力传承非遗刺绣奥日雅玛拉
央广网兴安10月3日消息(记者田凤元 通讯员梁子晶)色彩鲜艳的刺绣枕头、时尚的蒙古族服饰、精致的书法绣作品……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柏开花民族刺绣厂展厅内刺绣作品琳琅满目。
“这是蒙古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奥日雅玛拉刺绣,其特点是立体感强、美观大气、结实耐用,这种刺绣常被用于蒙古族靴子、服饰、荷包、香囊等生活用品的制作上。”柏开花向记者介绍。
71岁的柏开花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奥日雅玛拉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我从小就跟奶奶和妈妈学奥日雅玛拉刺绣,这种技艺从元代起传承至今,我的女儿、儿子、儿媳都在学习,我相信这个刺绣一定能被延续下去。”柏开花坚定地说。
柏开花与女儿(右)研究刺绣技艺(央广网发 乌兰浩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08年退休后,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柏开花在单轨绣、双轨绣、螺纹绣、书法绣、多层绣、分层绣等基础上,借鉴钩编工艺,创新推出双色、多色套用的新绣法。2011年,奥日雅玛拉刺绣被列入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柏开花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奥日雅玛拉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这一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柏开花选中了女儿丽艳作为传承人,她秉持了家族中几代人踏实、执着、一丝不苟的作风。“从事刺绣工作不仅要心灵手巧,还要心无旁骛,甘于寂寞。”柏开花道出了自己的选人标准。
2016年,已经研究生毕业7年,并在山东省青岛市从事环保、生物工程工作的丽艳放弃了高薪和舒适的生活,回到家乡。“刺绣是母亲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耳濡目染,我很小就学习了这门手艺。奥日雅玛拉刺绣灵动的图案、鲜艳的色彩所展现的美,总能让我怦然心动。”丽艳告诉记者。
“从习惯了有固定工资,到从事刺绣没有了稳定收入,最初也为生活和自己的前途担忧,但毕竟发自内心地热爱奥日雅玛拉刺绣,我的信心越来越坚定:既然选择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持下去。”丽艳平静地说。
丽艳结合奥日雅玛拉刺绣的特点,在纯手工操作的基础上,研发机器刺绣技艺。母女的非遗项目也得到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政府的大力扶持,2017年,政府为其购置了近50万元的16头电脑刺绣机等多种缝纫刺绣设备,带动了刺绣技艺的传播。2019年,丽艳又研发了“旋转绣花框架”,并获得国家实用技术专利。
“要把这一非遗发扬光大,就要走出家族传承的小圈子。”柏开花说。早在2008年,她通过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掌握奥日雅玛拉刺绣,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乌兰胡硕嘎查的农村妇女赵金凤就是其中之一。“我特别喜欢这种刺绣,今年春节,我绣了抱枕和哈达,柏老师都回收了。农闲时,我既干了自己喜欢的事儿,又有了收入,很高兴。”赵金凤对记者说。
柏开花还开设了刺绣社团,吸引了一批批中小学生,“非遗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柏开花母女的心愿。张汇哲是刺绣社团的第一批学员,他不仅学会了刺绣,还学会了制作蒙古族服饰。“在柏老师的指导下,我自己做了一件蒙古族坎肩,参加正式场合的活动时我就会穿上。”今年已经读大四的张汇哲告诉记者。
奥日雅玛拉刺绣从民间流传到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柏开花母女花费了大量精力。“它从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中来,是生生不息的刺绣文化,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保护,带动更多居家妇女学习、实践、传承、致富,让它永葆生命活力。”柏开花对未来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母女接力传承非遗刺绣奥日雅玛拉
探访蒙古族奥日雅玛拉刺绣
方城县:百年接力传承非遗赏石艺术
非遗“西秦刺绣”造就锦绣产业
河北围场推动非遗传承
创新传统技艺 新疆非遗传承人让哈萨克族刺绣焕发新彩
新疆柯尔克孜刺绣融合时尚元素传承非遗技艺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宝鸡:非遗传承助振兴
非遗“西秦刺绣”造就锦绣产业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甘肃甘州“刺绣一姐”:直播开课讲非遗 把手工活卖出体验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